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子版 > 2019.03.14期 >
A10-突破“无形之网” 携号转网将让用户体验产生质变

A10-突破“无形之网” 携号转网将让用户体验产生质变

3月5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携号转网,随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集体表态,表示坚决落实工作,确保携号转网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实行。历经是是非非十多年后,携号转网终于以政府报告的形式明确落地。那么,实行携号转网后,将带来哪些利好呢?

携号转网水到渠成

多年来,有关携号转网的呼声从未断过。那到底什么是携号转网呢?简单来说,所谓的携号转网就是指用户在更换基础电信运营商时,可延续以往的号码而不需要再重新办一张卡。比如持有移动号码的手机用户,可转入中国电信网或中国联通网,享受中国电信或中国联通提供的电信运营服务。

其实,携号转网并不是在近两年才提出的,早在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天津、海南就启动了第一批携号转网试点,此后,又增添了几个试点省份。在历经6年的试点之后,2016年,我国发布《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提出,2020年之前推动移动电话用户号码携带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2019年1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2018年号码服务推进组年终总结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累计携转167万人次,其中2018年新增63万人次,同比增长62%。

但实行携号转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困难。通信行业著名专家宁宇表示“携号转网的技术实现方案极其复杂,网络和支撑系统都需要作非常多的改动,用户使用过程中,也经常遇到各种不便。”但相信随着码号管理平台投入使用和携号转网受理流程的优化,携号转网的全面实施将“水到渠成”。

电信运营商迎来高离网风险

携号转网的初衷是为了促进电信业健康发展,满足用户的需求,推进三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提高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但是,号码只是电信运营商阻拦客户离网的手段之一,绝非全部。

为了规范电信运营商的良性竞争,在携号转网试验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曾下发《移动电话用户携号转网试验管理办法》,明确列出了申请办理携号转网应当满足的条件,并要求企业不得擅自增设办理条件、人为设置阻碍用户携转,同时也禁止利用携号转网开展不正当竞争,扰乱市场环境。

宁宇表示,目前大家对携号转网都有着非常高的期待,在实行携号转网后,用户会更注重如何用最少的钱享受更好的服务,在选择上,会更偏向于在价格和质量等因素的权衡中找到自己认可的平衡点。而这也代表着电信运营商们将迎来高离网风险。

电信运营商是客户接入五彩缤纷的信息社会的重要入口,号码则是用户的入场通行证,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许多用户已对原来的号码产生了依赖。对电信运营商来说,增强用户对号码的黏性无疑是重要的突破口。即使号码这一道障碍被消除,电信运营商也会想其他办法,把客户留在自己的网里。总之,用户转网的大门已打开,面对高离网风险压力,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智慧又将是一场好戏。

携号转网:你需要注意这几点

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携号转网,也不一定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办理。2018年12月,中国信通研究院援引中国移动湖北公司相关负责人的话称,客户携号转网之前要查证自己的号码有没有办理合约,优惠活动是否到期,或者有无其他限制条款。

目前,有不少用户仍是“无资格”携号转网,例如,188/157号段、虚拟运营商号段等都不可办理携号转网业务。据不完全统计,购买的是合约机、办理的合约套餐未到期、家庭套餐用户、和宽带绑定的号码、校园卡用户、未解绑VOLTE服务的用户等均不可办理携号转网。

2014年11月份,工信部下发的《移动电话用户号码携带试验管理办法》规定,用户携号转网,申请人与携出方签订有在网约定期限限制的协议的,申请人应当事先与携出方解除在网约定期限限制。

消费者在确认自己的号码可以办理之后,会收到短信随机下发的验证码。拿到有“通行证”功能的携转授权码后,用户仍需到携入方指定的营业厅才能完成业务办理。另外,消费者在选择携号转网时,应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套餐,争取使自己享受到更好的网络服务。

消费者将得到更多的受益

“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在电信行业专家付亮看来,这意味着,经过试验阶段,工信部委托中国信通研究院建设的码号管理平台解决了以往携号转网的技术问题,优化了转网流程,为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作好了准备。

目前,很多消费者都有携号转网的需求。随着携号转网业务的实施,三大运营商之间的网络壁垒将被消解,用户也将迎来更多的选择。在众多的网络套餐中,用户可以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一款,而不用再像以往一样只能选择一家运营商的套餐,这代表着用户选择套餐将不再受运营商的限制。

其次,在这个电子信息消费时代,不少消费者的号码已经跟自己的银行卡、微信等各种需要实名制的App绑定在一起,实行携号转网可避免因更换号码而带来的各种麻烦,帮助消费者更好地节约时间。

行业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携号转网全面放开后,伴随着对市场份额的激烈争夺,为了留住用户,各大运营商可能会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甚至会降低在用套餐的资费,提升已有用户的服务体验,使广大用户将得到更多的受益。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王婷婷实习生廖婷婷据《理财周刊》《科技日报》等资料整理

保本基金迎来密集到期

9月底前将全部退出

随着避险策略基金新规和资管新规的实施,保本基金存续已时日无多,但这一产品类型处置进度也常常引发市场关注。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存量保本基金净值都在面值以上,叠加二级市场回暖迹象明显,预计保本基金到期处置的难度较小,大概率可以实现平稳退出市场。

超七成保本基金到期

3月4日,汇添富盈鑫保本混合基金发布公告称,鉴于基金的第一个保本周期到期,但无法为基金转入下一保本周期确定担保人或保本义务人,基金将不能满足继续作为法律法规规定的避险策略型基金运作条件,根据基金合同规定,决定将基金转型为非避险策略型的混合型基金,基金转型后的基金名称为“汇添富盈鑫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

另外,博时境源保本混合、国泰民福保本混合也在3月份发布了基金合同终止、到期转型的公告,保本基金到期处置正在提速。据统计,目前存量的34只保本基金分属汇添富、长城、交银施罗德基金等22家基金管理人,从这些基金的保本期到期日计算,今年上半年即将到期的保本基金就多达25只,占比高达73.53%。

而保本周期终止日最晚的汇添富保鑫保本基金,到期日为今年的9月30日,这也意味着,剩余的保本基金即将在未来半年多内密集处置,保本基金这一细分基金类型也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到期处置压力小

从存量保本基金业绩看,即便经历2018年股市的剧烈调整,保本基金业绩仍然抗跌。数据显示,截至3月1日,34只保本基金从2018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3.43%,目前基金净值悉数在1元以上。

北京一位中型公募市场总监分析,从目前存量保本基金的情况看,到期后处置的压力并不大,我们没看到哪家基金在保本期发生亏损,A股市场也在持续回暖,配置了权益仓位的产品也不至于发生大的跌幅,估计不存在连带担保责任的问题。这也说明公募基金的投资策略经受住了A股市场大幅波动的洗礼,在一些策略上运作是比较成熟的。

根据2017年1月发布的《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存续保本基金到期后,应调整基金名称、转换保本保障方式,保本基金将改名为“避险策略基金”,并完善了相关保障机制:一是取消连带责任担保机制,避免行业承担“刚性兑付”义务;二是规定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可以担任避险策略基金的保障义务人,将为避险策略基金承担差额补足责任的金额和对外提供的担保资产规模合计限定为不得超过上一年度经审计的净资产的10倍。

而按照去年4月份发布的资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自资管新规发布之日起至2020年年底,也不得再发行或存续违反资管新规的资管产品,存量保本基金续期运作的路径也没了可能。

后续面临转型

业内人士分析,从当前保本基金到期处置情况看,保本基金到期后主要有三条路径:一是转型为其他类型的基金,目前以风险偏好类似的灵活配置型基金居多;二是基金清盘;三是转型为避险策略基金。

北京上述中型公募市场总监表示,资管新规明确了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的要求很坚决,保本基金这类产品是无法存续的产品,只有转型或清盘。但在实践中,如果取消连带责任担保机制,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不愿意单独担任避险策略基金的保障义务人,这也是很少有保本基金成功转型为避险策略基金的重要原因。

“从实践看,基金转型为同类型风险偏好产品的居多。”上述中型公募市场总监称,“未来这一产品品类是要逐步到期退出的,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最好的方式还是可以保留住客户、保留住资金,保本基金转型也成为基金公司的首选,但如果基金规模比较小,存续管理运作得不偿失的话,也不排除会清盘的。”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王婷婷实习生廖婷婷据《证券时报》《中国经济网》等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