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子版 > 2019.03.21期 >
A10-防老不嫌早 年轻人必备的养老理念

A10-防老不嫌早 年轻人必备的养老理念

当代年轻人,既要敬老、孝老、爱老,也要为自己养老尽早储备、多作准备。一项调查报告显示,35岁以下的年轻人有超过半数还未准备养老储蓄。让年轻人具有科学的养老理念,已刻不容缓。

69%受访者尚未作养老财务准备

2018年10月,清华大学携手腾讯在京发布了《国人养老准备报告》,报告显示,人们对预期寿命、退休生活的憧憬是积极乐观的;预期平均寿命80岁,步入退休生活后会更加“悠闲”“自由”“享乐”。且六成以上的人要求退休后收入占退休前收入的50%以上,三成的人要求75%以上。

然而,财务准备是养老准备的核心,社会养老保险退休后收入替代率不到50%。报告显示,91%的受访者尚未开始作退休规划,69%的受访者尚未作养老财务准备,仅有约1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财务准备很充足或较为充足。

有趣的是,在对养老财务准备的态度上,女性比男性更为积极。有34%女性受访者已经开始为养老作财务准备,而男性则为28%。

2018年8月,蚂蚁金服和富达国际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也显示,35岁以下的年轻人有超过半数还未准备养老储蓄,而开始储蓄的那44%的人,将目标退休年龄设定在57岁左右,并且对退休生活颇为乐观和向往,但他们平均每月储蓄仅1389元。

年轻一代没有退休储蓄目标

在金融素养方面,《国人养老准备报告》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报告认为,人们对通货膨胀较了解,但对风险分散却认知不足,这可能与中国消费者对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依赖度较高有关。总体上,人们对银行之外的其他养老理财方式缺乏认知。且对复利认识也不足,低于国际上的平均水平。

不少年轻人期望政府养老金能成为养老主要支撑来源,但却对养老金制度知之甚少。调查样本中,有超过97%的年轻人对养老金了解很少或者完全不了解。

“大多数年轻人认为舒适养老需要180万元,几乎一半的年轻一代(44%)和35岁以上人群(45%)深信自己将有足够的储蓄用于养老。然而,这个理想很乐观,但也任重道远。如果每个人都开始将目前收入的四分之一作为养老储蓄,那么达成这个退休目标平均将需要109年。”世界最大的投资管理公司之一富达国际中国区负责人曾公开表示。

该负责人指出:“近三分之一的人完全没有退休储蓄目标,但年轻一代出人意料地比30—39年龄组的人更有准备。”他说,“储蓄者与未储蓄者的关键性差异在于储蓄者对政府养老体系的理解度更低,并对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养老金这件事情明显缺乏信心。”

多种方式准备养老

“年轻一代要认识到,随着老龄化的深入,仅靠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是不行的,要运用多支柱的养老金体系来应对老龄化,关注相关政策,积极参与养老金的积累,在财务上为养老作好准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指出,完全依靠家庭、子女来照顾老人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有社会化的服务。而这种社会化的服务,要有制度建设和创新。

“养老要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不同模式,适应不同老人的需要。前两种将是未来的主要模式,需要制度帮助,特别是那些空巢老人和少子女家庭的老人……建立帮助老年人的机制,需要年轻一代去办,要推进‘助老’社会化。子女不能和老年人在一个城市居住,怎么去帮助老年人呢?必须通过一些机制,比如科技手段、即时通讯手段,及时监控老人的状况等等。”董克用表示。

为了准备养老,部分年轻人开始制定财务目标、控制预算,并提前进行长期储蓄。据报道,辽宁的一名80后,考虑到退休之后工资会减少大半,打算买一些商业保险为养老作准备,“因为年龄问题,基本每项保险每年都要有大几千的开销”。

调查显示,受访青年应对养老问题的常见方法还有通过理财增加养老资金储备,以及尽量保持健康饮食和作息、锻炼身体等。

文/重庆青年报见习记者程颖据《中国青年报》、上海金融新闻网等资料整理

网购保险是否保险?你必须知道的三大风险

“手指一点,轻松投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购”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的首选购物渠道,而互联网保险也因其投保便捷、产品丰富等特点受到不少投保者的青睐。但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部分互联网保险产品也暗藏着一些“陷阱”。

产品宣传藏忽悠

目前互联网保险险种主要涉及电商类保险、旅行类保险、车险、意外险、健康险,以及一些场景创新类产品(如航班延误险、退货运费险等)。有的保险公司为片面追求爆款、吸引眼球,存在保险产品宣传内容不规范、网页所载格式条款的内容不一致或显示不全、未对免责条款进行说明、保险责任模糊等问题,容易使消费者产生误解。

银保监会提示,在互联网平台购买保险时一定要仔细阅读保险合同。建议保险消费者:一方面要主动点击网页上的保险条款链接,认真阅读保险合同和投保须知,了解保障责任、责任免除、保险利益及领取方式等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不要望文生义,如果有疑问,及时咨询保险公司客服。

不法行为鱼目混珠

在互联网保险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平台虚构保险产品或保险项目,假借保险之名进行非法集资,或承诺高额回报引诱消费者出资;或冒用保险机构名义伪造保单,骗取消费者资金。

银保监会提示,保险的主要功能是为社会公众提供风险保障,而不是提供高额投资回报。建议保险消费者首先要合理评估自身需求,选择符合自身保险保障实际需求的保险产品。其次,在网上投保后,可通过拨打保险公司统一客服电话、登录官方网站或前往保险公司柜面等方式核验所购保单的真实性。最后,要提高警惕,不盲目相信高收益宣传,不要随意在可疑网站提供个人信息,自觉抵制诱惑,谨防上当受骗。

“自媒体”营销误导

互联网站、应用程序、博客、微博、公众号、朋友圈等自媒体平台已成为保险销售的重要渠道。不过,由于参与门槛低、发布主体多、信息审核弱、转发传播快,自媒体平台已成为保险销售误导、不实信息传播的高发领域,严重损害了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大量保险消费纠纷和群体性事件风险隐患由此产生。

银保监会提示,目前,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布的误导信息主要有:饥饿营销类:宣传保险产品即将停售或限时销售,如使用“秒杀”“全国疯抢”“限时限量”等用语。曲解条款类:故意曲解政策或产品条款,如宣称“过往病史不用申报”“得了病也能买”“什么都能保”等。消费者在接受自媒体渠道发布的销售信息时,应注意分辨上述误导手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冲动消费。

最后还要提醒消费者的是,在享受保险服务过程中,如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拨打银保监全国统一接待电话12378进行投诉反映;如遭遇了以保险为名实施的诈骗,应尽快通知开户银行和保险公司,并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文/重庆青年报见习记者程颖据《理财周刊》、融360等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