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子版 > 2019.03.28期 >
A03-政策红利接连释放 重庆营商环境位列全国前五强

A03-政策红利接连释放 重庆营商环境位列全国前五强

城市开放程度的提高,与营商环境优化息息相关。作为城市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之一,营商环境是城市开展区域和国际交流及合作、参与区域和国际竞争的重要背景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打造开放型经济、提升对外开放层次与水平的题中之义。

为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重庆相继制定了一揽子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对重庆民企而言,政策红利接连释放,创业者积极性高涨。

多种举措让投资和贸易更加便利

为了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唐英瑜曾公开表示,在推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方面,重庆采取了多种举措让投资和贸易更加便利:

一是实行注册登记“四办”,即建立工商登记窗口网上办、马上办、随地办、辅导办等“四办”机制,推行首问负责、预约延时、限时办结、登记导办等便民服务措施,有力提升服务效能,全面服务市场主体。同时,我们在自贸区内扩大“随地办”范围,探索跨行政区通办工商登记试点,力争自贸区登记窗口企业登记当日办结率达到100%。

二是深化“多证合一”改革。我们按照“成熟一批、整合一批”原则,在全市已实现“二十证合一”的基础上,支持自贸区利用体制和政策优势,将更多涉企证照事项整合到营业执照上。例如,沙坪坝片区推行的“三十一证合一”,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实现“数据网上行、部门协同办、企业不跑腿”。

三是行政审批权限下放。我们按照“能放尽放”原则,向自贸区下放行政审批等管理事项33项。拟定“证照分离”等改革试点方案,同时将特种设备生产许可、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资格认定等3项市级审批权限下放由自贸区实施,启动首次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试点,为在全市推广积累经验。 

四是实施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我们开通了全类型、全环节、无纸化的企业网上登记系统,自贸区内所有企业均可通过互联网和窗口两种模式办理登记,并在两江新区、九龙坡区试点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同时并行发放电子营业执照,实现整个登记流程无介质、零收费,极大方便自贸区内企业办理登记业务。

五是强化外资登记服务。我们下放外资授权登记,自贸区辖区内八个工商(市场监管)局实现了外资授权登记全覆盖,还实行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外资企业相关数据交换和共享,做到“单一窗口、单一表格”受理。同时,我们增设了外资企业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外网申报点,简化企业商务备案手续,缩短办事时效,提高登记备案效率。

据市工商联统计,截至目前,重庆出台专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超过12个,专项扶持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政策文件超过36个,其他相关涉企文件超过151个。优惠政策助力,创业者积极性高涨。2018年,重庆新登记市场主体41.2万户,创历年新高。

营商环境位列全国前五强

“以前挂靠他人的公司做业务,不合规,同时还需要缴纳管理费,相当于抬高了经营成本。更麻烦的是,由于自己没有独立账户,工程回款要从挂靠公司走,然后再结算给我,周期很长,有时一拖就是几个月,资金压力很大。”重庆市民江川坦言。

长期受制于人,为啥不自己成立公司?江川说,以前,要拿营业执照,首先得拿到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许可证。办许可证可不是件轻松的事,门槛有点高——需要先建一个团队,管理、技术、普通工种,要样样齐全,并且每个工人都要有执业资质。

重庆在全国率先启动的“先证后照”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让创业者先领取营业执照,把公司开起来,然后再去办理其他手续。

2018年7月,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召开后,重庆又推出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新举措。其中,在投资便利化方面,简化工商业项目审批流程,将审批时限压缩到50个工作日内;将一般社会投资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审批时间压减至50个工作日以内;实现“三十一证合一”,企业开办审批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

“当老板”变容易了!看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创办公司,江川坐不住了。三个月前,他向市场监管部门提出申请,递交一些简单的资料后,很快就领到了执照。

优惠政策引领,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不仅让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江川一样实现了“老板梦”,还有力地促进了本地投资、吸引了外来资本,为重庆民营经济发展汇聚更多的生产性资源,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进一步显现。

2018年年底,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显示,重庆和深圳、上海、广州、北京一道,进入全国35个大中城市营商环境前五强。2018年,重庆市民间投资增长12.8%,外商直接投资增长43.8%。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8年前三季度投资发展趋势监测报告中,重庆新增意向投资额同比增长位列全国前十。

“创新发展步伐加快、创业活力加快释放……”,2018年5月,在对全市24个区县、11个商会和113家企业进行抽样调查后,市工商联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报告》中这样评价重庆民营经济的整体发展态势。

增强民营企业获得感

尽管如此,但《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报告》也指出,依然有一些民营企业反映获得感不强。同时,《报告》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不同部门、甚至同一部门不同时期出台的政策缺乏协同,或者前后不连贯,没有构成一个健全完备的体系。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让优惠政策真正“看得见”又“摸得着”?

从技术手段上讲,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进一步拓展大数据智能化的应用领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和办事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必不可少。

例如,重庆税务机关通过数据打通、流程再造,将营改增一般纳税人10张申报表简化为一张“基础数据表”,实现表间勾稽关系自动计算,填写项目由原来的530项直接减少到91项,精简82.8%,纳税人只需填写基础数据表,系统即可将其中的数据自动还原成原来的10张表。

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改革示范区北碚,全区范围内的民营经济大数据平台正在构建中。“所有的政策文件都录入到平台上,系统会抓取关键词自动进行比对,如果有冲突,会给予提示。”北碚区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张纯辉介绍。

从长远看,要实现各个部门的协同,真正从全局出发构建制度体系,根本出路在于改革。正如几年前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一样,重庆可以力争成为某些方面的全国试点,获得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上位法的机会。

就政府机关放管服改革而言,市工商联副主席彭光远认为,首先需要完善“三张清单一张网”(即政府部门权力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和政府依托于大数据的管理服务网络)的顶层设计。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强化清单的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对部门的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进行动态调整,同时对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进行联动调整,统一标准,同步公布,真正做到“清单之外无权力”。

要做到上述顶层设计,当务之急是对既有的政策进行细化、清理,规范涉企优惠政策,清理过时失效的法规文件,对不合理、不适应,已对民营经济发展产生制约和影响的法规文件,通过甄别,废除一批、完善一批。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向爽程颖据《重庆日报》、重庆马路社等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