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子版 > 2019.03.28期 >
A09-熬夜=肥胖! 科学睡眠不可少

A09-熬夜=肥胖! 科学睡眠不可少

白天困得慌,夜里眼放光,因熬夜和失眠而睡眠不足几乎成了很多当代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写照,但让很多人疑惑不解的是,自己睡眠变少,明明应该变瘦才对,为什么还会被肥胖找上门。

打破生理机制易肥胖

人在睡眠的时候代谢率以静息代谢为主,这几乎就等同于把人体调节成了节能模式,而醒着工作的时候代谢率是更高的,所以“睡眠越差、越累反而越胖”听上去似乎很不合理,但研究表明确实如此。

首先,身体疲惫并不总会加速代谢水平,睡眠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代谢率,但这一过程十分复杂,很难讲清。

很多人睡眠不足时总想吃点东西——实际上如果这时候睡着的话,醒来后也不会觉得饿——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体内的“瘦素”分泌受到了影响。如果人有足够的睡眠,那么身体就会分泌“瘦素”——一种让人知道温饱的荷尔蒙,但如果睡眠不足的话,身体就会分泌一些让人产生饥饿感的激素,那时你的嗅觉就变得十分敏感,对食物的渴望瞬间达到顶峰……或许有人想凭借毅力克服食欲继续熬夜,但事实上他们中大多数人是没什么毅力的,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人往往对高热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更感兴趣,所以睡不好于情于理都会增加肥胖的概率。

睡眠不足往往会影响胰岛素的功能,曾经有研究人员做过实验,尽管睡眠不足和睡眠充足组对比糖耐受量没有多大的差别,但睡眠不足明显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并且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如果长期睡眠不足则有可能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换句话说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生长激素对人体十分重要,它有调节代谢率和分解脂肪的作用,而生长激素在睡眠时大量分泌,熬夜时则减缓分泌,这就是过度熬夜还会变胖的原因。

焦虑导致睡眠障碍

一项研究表明:焦虑的人更易失眠。焦虑一般分为正常人的焦虑情绪、过分的焦虑(焦虑倾向)和焦虑症三种,临床上一部分患者出现失眠,都与这三种焦虑有关系,如工作或生活中出现了麻烦、变故,或者患上焦虑症等。

临床中大部分失眠患者都是“继发性失眠”,其中由心理精神因素导致的失眠尤为多见,占到就诊失眠患者的半数以上。除此以外,睡眠环境、生物节律、躯体疾病、对睡眠障碍处理不当等,也会造成失眠。

心理精神因素主观性强、相对顽固,对失眠有产生和加重的作用,这来源于患者对自己的不良暗示。

医生在临床中遇到过患者有一些“奇怪”的睡眠习惯,比如有位患者睡觉需要屋里空气流通,不打开窗户就喘不上气,但测试发现,如果后半夜关上窗户,他也睡得很好;更有甚者,晚上睡觉不仅要打开家里的窗户,还要把楼下的单元门打开,才能踏实入睡。

还有一些患者的睡眠习惯比较常见,习惯开着电视机或听着收音机睡觉,正常的睡眠需求是环境舒适、黑暗、安静,而这类人有声音干扰反而才能入睡,原因是电视机或收音机里的干扰声音会让他们转移注放松神经然后进入睡眠状态。这些人往往精神紧张、情绪有焦虑倾向,他们在入睡时交感神经兴奋,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绪,反复思考,从而无法顺利入睡。即便入睡也处于浅睡眠状态,容易醒,一旦环境条件改变,如电视或收音机关了,他们就很可能醒来。这其实是一种条件反射,即人的睡眠对其他物体或事件产生了“依赖”。

为健康改善作息

熬夜不仅导致肥胖,还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轻则食欲不振,免疫力低下,重则疾病风险增加,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长期熬夜导致内分泌激素水平紊乱,影响人体细胞正常分裂,细胞更容易突变,进而增加了患癌风险。

熬夜其实是一种用健康赊债的赌博行为,一直熬夜的人心里应该有一杆秤,来衡量健康和熬夜哪个更值。只有意识到熬夜的危害,从源头改变,才能让身体保持健康。

制止熬夜的恶性循环,就要从早起开始,就算睡得晚,也要求自己必须七点起床。因为白天精力不够,自然能制止当天继续熬夜,连续几次固定了起床时间,可让人把生物钟调到健康状态。

但这只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做法。正常的作息,不是困了就睡,而是习惯性的到点即睡,从而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到了该睡觉的时间点,就强制转移注意力。如果真的睡不着,不妨以书为友,看会散文、哲学类的书,当有困意时就给自己五分钟闭上眼睛让脑袋处于空白状态。这段时间你可能会觉得百般无聊,但进入浅眠状态后,放心去睡就没那么难了。

在饮食上,多吃水果多喝水,多吃清淡食物,少喝茶和咖啡。勤加锻炼,因为经过适量的运动,人体会渴望休息,这对睡眠有很大帮助。睡前也可以喝点热牛奶,泡泡脚,或听听舒缓的轻音乐,这些也能让人很快入眠。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廖楠实习生靳环宇据春雨医生、搜狐网等资料整理

警惕身体异常

防肾病于摇篮之中

肾脏病可以说是威胁人体健康的“无形杀手”,初期较隐匿,很多患者发现自己得病时,已经到了尿毒症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其实在肾脏病早期,身体会发出很多信号提醒患者,因此要注意身体给我们透露的这些信号,防疾病于摇篮之中。

重视身体异常

当肾脏出现问题时,体内产生的毒素难以从尿中排出,堆积在体内,可出现乏力、疲劳、精神萎靡等现象。此外,体内有利的物质如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则容易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导致低蛋白血症及免疫球蛋白降低,也会出现疲劳、乏力及其他免疫功能低下等现象。

毒素堆积还会出现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人体在夜间血液浓缩,早晨血尿素氮水平更高,所以晨起时胃肠道症状更加明显。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很多患者都以为是胃病、肝病,容易忽略肾脏病,导致它进一步加剧。

水肿是一个典型的肾脏病信号,具体表现为晨起眼睑浮肿、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严重时会表现为会阴部水肿、腹水、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

血尿也是肾脏病信号,它分为肉眼血尿(尿色变红或酱油色)和镜下血尿(显微镜才能发现的血尿),泡沫尿的产生和肾脏病导致的蛋白质从尿中丢失有关。通常人们发现自己小便颜色变红时会去医院就诊。体检发现的尿蛋白、尿潜血阳性容易被忽略。肾小球肾炎、血管炎、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结石、肿瘤、多囊肾和外伤等都可引起血尿;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均可引起泡沫尿。不管是哪一种,一经发现都应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制定治疗方案,以免耽误病情。

肾脏除了有排泄废物等功能外,还有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功能。慢性肾脏病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因而会出现贫血。

肾活检技术非常成熟

刚发现肾脏病时,医生常会建议患者做肾活检以明确诊断。听到要从肾脏取点组织出来化验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担心,肾活检疼不疼,副作用大不大。

肾活检又叫肾穿刺,是肾脏病科常用的一种有创检查手段,需要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进行。专业医生一般在超声实时引导下,使用专用的医疗穿刺针从人体的其中一个肾脏取出2到3条长约1厘米、直径1到2毫米的细长肾组织,通过各种病理学检查,对肾脏疾病作出准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肾脏病种类繁多,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有时表现出来的症状与肾脏本身的组织病变并不完全一致,而肾活检则可以明确诊断临床表现类似但组织病理不同,且严重程度不一的肾脏病。

有的患者在未查明病情时心理负担很重,如果肾活检确定病变确实轻微,则可减轻患者沉重的心理压力;而许多临床症状轻微的患者,经肾活检证实病理改变实则严重,此时需要迅速制定治疗方案或修正原有方案,控制肾脏病发展。病理结果还可以帮助判断,患者是急性肾衰竭还是慢性肾衰竭。当慢性肾炎一旦发展到尿毒症时,病理诊断对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肾脏移植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肾脏病为弥漫性病变,只要肾活检取材好(一般要求获取肾小球15个以上)即可满足诊断需要,所以仅穿刺一侧肾脏即可。肾活检虽然是一种有创检查,但它在临床上已经运用了几十年,技术非常成熟,所以只要严格进行,一般不会破坏肾脏功能。

医学、饮食双重治疗

慢性肾脏病发展到尿毒症期时,说明肾脏残余的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人体排除毒素的需要,这就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肾脏替代治疗目前包含以下三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通俗称为人工肾、洗肾,是血液净化技术的一种。腹膜透析是一种居家透析的治疗方式,与血液透析利用非自体半透膜不同的是,它利用人体自身的腹膜作为透析膜。慢性肾脏病一旦进入透析阶段,则需要长期用其替代肾脏功能。肾脏移植是尿毒症患者的另外一种替代治疗方式,也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最有效的手段。

在饮食上,慢性肾脏病患者应正视自己的疾病,配合治疗。平时注重生活保养,健康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不乱用药。限制膳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提高优质蛋白的比例,优质蛋白食品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等,应尽量均匀分配于三餐,这样既能减轻肾脏负担,又可保证身体更好地吸收与利用。

尽量多食用热量高而蛋白质低的食物,如土豆、白薯、山药等。当进食热量减少时,可适当增加食糖或植物油以增加热量,满足身体的基本需要。当然也要注意维生素的供给。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廖楠实习生靳环宇据《健康报》《光明网》等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