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子版 > 2019.11.28期 >
A08-百年李少春 千秋传戏人

A08-百年李少春 千秋传戏人

为纪念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先生诞辰百年,国家京剧院于2019年11月14日至28日举办纪念李少春先生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

11月16日上午,国家京剧院举办了座谈会。著名京剧艺术家刘秀荣、刘长瑜、李光、耿其昌、许俊德,李少春先生好友、著名声乐教育家郭淑珍和少春先生亲属代表等出席会议。

据国家京剧院工作人员介绍,由于与李少春先生有过交往的院内外艺术家、专家、后学众多,大多年事已高,考虑到天气和场地规模等因素,剧院精心组织此次小范围座谈,通过庄重简约的形式缅怀前辈,向开院元勋致以崇高敬意。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先生的合作者杜近芳先生因身体原因未能出席会议,现场播放了她的视频讲话以示对李少春先生的深切追思之情。

《拾玉镯》出国演出

小改动赢得满堂彩

如今满头银发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曾经和李少春先生一起出国演出。当时属于青年演员的刘秀荣接到了演《拾玉镯》的任务。《拾玉镯》是传统的一折花旦应工戏,属于全本《法门寺》的一部分。这一折戏表现的是未出闺门的小姑娘孙玉娇一个人在家忙家务的工夫遇到了青年后生傅朋,后者失玉镯假意,孙玉娇拾玉镯真心,二人私订终身的小故事。

刘秀荣说原本这折戏开头繁琐,不仅有锣鼓,还有念白,全都是传统的套路。在国内演出大家习以为常,并且对这出戏也很了解,但是在国外,如何吸引国外的观众则成了一个大问题。

而当时时间紧任务重,这样的传统老戏如何压缩、精简且不失老戏的精华与风格成了大问题。时任中国京剧院演出队队长的李少春先生经过一番思索,将这出戏孙玉娇的出场改为一边手耍辫子,一边唱“南梆子”上场。

刘秀荣说李少春先生的改动,让孙玉娇这个可爱的小姑娘形象一下子就展现在外国观众的眼前,在得到国外观众认可的同时,也没有丢掉这出传统戏的“传统”特点,受到了当时国外观众的欢迎。

传授青年演员心得

“三笑”一下解心急

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以饰演《红灯记》里的李铁梅而闻名。在座谈会上,她提出了一个问题:像《红灯记》这样的戏到底是京剧现代戏,还是现代京剧?在她看来,答案显然是前者。“‘京剧’要放在‘现代戏’前面,这表明它还是京剧,只是表现的是现代题材,它的所有的艺术规律是要遵循京剧的。”

刘长瑜认为李少春先生根据京剧表演的规律和特点,发挥了他既是老生又是武生的艺术特色,对现实生活加以提炼才创造出李玉和这个人物形象。后来样板戏里的“李玉和”也是以此为基础的,但是二者并不相同。

此外,刘长瑜还提到了在和李少春先生合作的过程中,李少春先生对她这个青年演员做人方面的影响。“有一次少春先生把我叫过去,跟我说以后你在‘哇呀呀’之前先别着急,先心里头‘三笑’一下。”刘长瑜明白这是少春先生提醒她遇事先别着急发火,冷静想一下再做下面的事儿,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这是先生对我们这些青年人的一种爱护和保护吧。”刘长瑜说。

打破戏团压抑气氛

即兴编拳收到奇效

著名武生艺术家李光也分享了自己对少春先生的点滴回忆。

当时李光因为演《平原游击队》,工作生活都在“样板戏团”。“那时外面人不知道还以为演这个样板戏多风光,其实在那个环境里大家都很压抑。”李光说当时传统戏不让演,甚至大家私下里提都不敢提。即便如此,一天李少春先生给他们讲戏,讲着讲着,他就情不自禁地示范起《战太平》里的“大炮一声震天地”这句,而周围的青年演员也都忘了环境的险恶,跟着他谈论起艺术创作问题。

李少春不仅大胆地唱了这么一段,而且还下地打了一趟拳作为示范。“我二天跟少春先生说想学这套拳。”李光说,“少春先生说,‘这拳没法教,因为它是我临时编的’。”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郭佳

李少春生平

1919年生于河北霸州,出身梨园世家,工武生、老生、文武老生,京剧李派艺术创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加入了新中国实验京剧团,任团长。1955年,加入中国京剧院,任一团团长,并于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与袁世海、翁偶虹结成艺术集体,连续编演新剧,主要有《云罗山》《将相和》《虎符救赵》《大闹天宫》《响马传》《满江红》《战渭南》等。《将相和》获得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一等奖。此时,《野猪林》也进入了演出盛期,得到更多观众热爱。1962年此剧被搬上银幕。

1958年起,积极参加演出和编导工作,塑造《白毛女》中的杨白劳,《红灯记》中的李玉和,《林海雪原》中的少剑波,《柯山红日》中的杨帆等艺术角色,成功运用传统京剧表演技巧塑造现代英雄人物,使这些优秀之作发出了耀眼的光辉。

于1975年逝世,年仅56岁。

严歌苓新作《穗子的动物园》

为什么让动物做主角?

近日,著名作家严歌苓的新书《穗子的动物园》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现已全面上市,并在11月15日下午两点在首都图书馆A座2层报告厅召开主题为“万物有灵——严歌苓和它们一起经历的时代与生活”的北京新书发布会,这一发布会同时也是“严歌苓动物保护慈善金捐赠”的正式启动仪式。

让十四种动物成为主角

《穗子的动物园》是严歌苓诸多著作中很特别的一本书,这本动物题材故事合集,包括了十二篇非虚构和两篇小说。

除《狗小偷》和《可利亚在非洲》的主人公是同一只小狗外,其余每篇故事都以一两只不同动物为主角,偶尔还有其他动物和人类的配角穿插其间。

这个“穗子的动物园”里,十二篇散文写到一只叫做小黄的不知品种小鸟;一只叫做麻花儿的能上山上树的矫健母鸡;一只被外婆用竹篮装着让“我”和爸爸坐火车送给祖母的猫咪;一只陪伴“我”度过铁道兵创作员生涯的小燕子;一只会照顾老狗且极有自尊心的朋友家的猫潘妮;一只酷爱“盗窃”主人小物件只为博取注意力的“狗小偷”可利亚;两只在河南农村采风时收养却无法随主人出国的土狗张金凤和李大龙;在北京城里东躲西藏最后成功落户柏林的“黑户”藏獒壮壮、一条被森林大火变成瞎子和聋子却自己指定了照顾人汉娜的顽强小狗巴比;超凡脱俗于寻常乌鸦、边吃边拉的后院不速之客查理;做过森林王者晚景却凄凉的雄性野猪汉斯……再加上小说《黑影》里那只永远野性难驯却死于母性本能的猫,和《爱犬颗韧》里在特殊年代被一群心智未成熟的文艺兵收养、最后死于非命令人肝肠寸断的藏獒颗韧,动物园里的十四成员,都异彩纷呈。

为儿时玩伴而创作

活动对谈环节,严歌苓谈到自己的创作初衷,动笔的开始是因为儿时玩伴“壮壮”的去世。“我的童年住在一个小小的动物园里,我的外婆和外公都特别爱动物。这本书的起因是我的爱犬叫壮壮,它走了。我老是忘不了,心伤很深,常常会在酒后流泪,想它。我就把壮壮的故事讲给了我的编辑听了,编辑说你为什么不把它写出来呢,写出来可能就是治愈的过程。”

发布会嘉宾史航问及处理这部非虚构作品中最大的困难,严歌苓表示,克制感情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难度就是怎么样在那么动感情的时候,让感情被收敛住。因为创作毕竟是一个理性的过程,不能够滥情。写任何东西,面对再有感情的人和动物,你都要冷静,你不能丢掉自己作为一个写作的小说家,或者说是作者的这种态度、距离感,这是最难的。”书中严歌苓写到了自己直面心爱的“壮壮”去世,“为什么我对壮壮写不下去,停了好多次,第一次(写了)14000字,(后来)再写17000字,就是让自己完全控制住自己的感情,既感情饱满,又需要完全严格控制自己的感情,这种状态是写作最好的状态,还是非常难的。我后来是在所有故事写完了,才回来又写了壮壮,把它死的过程写下来。”

同名慈善金捐赠启动

对谈结束后,动物保护的主题从小说变成了现实层面。活动现场幻灯片上出现了一只小狗的照片,照片展示了这只小狗从被遗弃到被收养的过程。据主持人介绍,这只小狗名为华仔,因为身患皮肤病曾被遗弃。“去年6月,严歌苓回到北京途经一个小区,看到这只小狗并亲自救助了它。因为《芳华》的缘故,这只幸运的狗狗被救助后也被起名为‘华仔’。据介绍,在严歌苓和爱心组织以及志愿者们的照料下,华仔不仅恢复了健康,之后还成功被大洋彼岸的爱心人士收养,今天在大洋彼岸拥有了自己的新家和新的主人。”

发布会上还举行了“严歌苓动物保护慈善金捐赠”正式启动仪式,据介绍,这一基金为了支持和推动中国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而筹建,严歌苓将每年向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捐赠人民币十万元,用于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的公益事业。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张知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