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子版 > 2020.01.16期 >
A07-巫山县的教育经 ——精准扶贫“斩穷根”为贫困学子铺起星光大道

A07-巫山县的教育经 ——精准扶贫“斩穷根”为贫困学子铺起星光大道

到了年底,巫山县委教育工委书记、教委主任卢尧依然奔波在三溪乡、骡坪镇开展实地询访工作。他告诉重庆青年报记者,脱贫攻坚工作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就是这位朴实的教育工作者,不久前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的荣誉。卢尧主任谦虚地说道,这份殊荣不仅是对他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巫山县脱贫攻坚工作的认可。

据了解,卢尧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发挥“头雁效应”,践行“精准方略”,探索总结形成了“教育精准扶贫‘斩穷根’”工作经验,“义务教育有保障”和“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目标任务也顺利完成。

摸清搞准扶贫对象 教育资助不漏不错

为了完善贫困学生数据库,保证教育资助不漏不错,卢尧发挥“匠心精神”,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创新出了“闭环”资助法。所谓“闭环”资助法,即在资助过程中做到体系建立、政策宣传、对象识别、资金兑现、核查对比的精准。

当问到“闭环”资助法与以往的扶贫措施相比有哪些优势时,卢尧脱口而出了两个字——精准。“精准扶贫的关键是要把扶贫对象摸清搞准,把家底盘清。”

虽然这仅仅是卢尧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迈出的第一步,但光这一步就让他的足迹遍布巫山县贫困村的每家每户。

卢尧自豪地告诉记者,巫山县有一套独特的“三查二闻一访”信息采集方法,通过整合多方信息保证每一位贫困学生都能得到政府的资助。“三查”指的是查户籍、学籍、扶贫信息系统;两问指的是问村社、问邻居;一访则是实地访问贫困学生家庭。

从2016年到2019年,卢尧为了摸清搞准每一户贫困学生的情况,扎根在贫困村里,也早已与巫山县家家户户连成一体。一年里有2/3的时间,卢尧不是在贫困村进行实地询访,就是在赶去贫困学生家庭询访的路上。单是2016年,卢尧就跑遍了巫山县119个贫困村。

同时,巫山县教委也开展了扎实的信息对比工作。去年春季学期,完成16457户建卡贫困家庭、26459名学龄人口大约18.4万条信息对比核实工作,修正信息14578条;秋季学期,完成16362户建卡贫困家庭、26356名学龄人口大约16.2万条信息对比核查工作,修正信息11306条。

两坪乡仙桥村村民董德印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家里的两个孩子都要读书上学,导致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变得更加拮据,而自从巫山县落实了贫困家庭资助政策后,就替董德印省了一大笔开支。“上初二的大儿子每学期享受475元的生活补助和每天4元的营养改善补助,二儿子享受每天4元的营养改善补助,现在孩子上学基本不花钱了。”据了解,截至目前,巫山县对43197名贫困学生资助了近3900万元。

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有学上

“巫峡大地摆脱基础再教育,巫峡儿女斩断穷根再教育。”这已经是巫山县全体教师的共识了。

为了不再让学生因贫困而辍学,避免残障学生因身体不便而失学,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有学上,卢尧提出了“资助控辍、制度控辍、质量控辍、情感控辍”策略,打出了“适龄辍学的劝返入学、重病重残送教上门、超龄肄业的扶技提能”组合拳。

“想要落实‘控辍保学’政策,宣传工作必须到位。”卢尧告诉记者,由于很多贫困学生的家长根本不清楚政策内容,也就很难配合政府的扶贫工作。

为此,巫山县从四个方面开展了“控辍保学”的政策宣传工作。一是对老师、学校干部、教师进行培训;二是通过召开家长会、派发宣传单、发放义务教育就读告知书等方式对学生家长进行普及;三是领导干部亲自到贫困村组织召开“院坝会”;四是学校教师入户走访,鼓励学生返校接受教育。

由于巫山县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大,遍布全国各地,且流动频繁,适龄儿童就读情况的动态监管和控辍保学难度大。巫山县还利用微信平台,创建了“巫山教育”的公众号,让外出务工人员也能充分了解“控辍保学”的政策,远程联系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让他们的孩子也得到社会的关爱和资助。

为了全面掌握义务教育阶段建卡贫困适龄儿童入学情况,巫山县建立“政府、学校、家长、社会”控辍联动机制和动态监测机制,精准落实“一户一策、一生一案”“一村一册”“一镇一台账”,通过动员、引导回校学习并参加学业水平合格考试等措施,帮助234名超龄人员完成义务教育。

卢尧还表示,他们去年共劝导29名学生返校继续接受教育。

汪后军是巫山县泰昌初级中学初三12班学生,自幼父亲去世,母亲又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哥哥生病手术导致家里债台高筑,姐姐就读于重庆某职业学校,学费来源于国家助学贷款。在家里完全没有经济来源的情况下,原本在上学的汪后军便放弃学业到镇上一家汽修厂打工补贴家用。

卢尧主任在了解情况后,及时上门进行劝导,把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资助政策对其进行了宣传,并积极为其筹集相关社会资助。现在,汪后军白天在学校学习,晚上照顾母亲,周末到修理厂做帮工。生活虽给予这名少年太多苦难,但现在的汪后军却过得很充实,他始终保持乐观,笑对生活。

在保障全县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过程中,巫山县尤其关注残障少儿接受教育的情况。为全面保障残疾少儿入学,按照“五有”“五送”工作方案,帮助565名残疾适龄少儿特校就读148人(建卡贫困学生35名)、随班就读282人(建卡贫困学生67名)、送教上门135人(建卡贫困学生49名),确保全县适龄少儿无一人失学辍学。

建设师资队伍 为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小时候没这个条件,能有一块平整的黑板就已经很开心了,但是现在国家富强了,我们就必须为孩子们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卢尧称。

为了让巫山县的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巫山县致力于改善贫困村所在地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科学规划建设贫困村所在地学校。

近年来,巫山县抓住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创建、“两类”学校建设等契机,累计投入8000多万元,为全县中小学校配置了185间实验室、712间六大功能室的设备器材、558375册纸质图书及图书室配套设备设施、5668台计算机、2318套多媒体、1572块教学黑板、60副乒乓球台和30副篮球架,为107个教学点配备了音体美综合活动包、数学科学教具柜、图书和书架等设备设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教学条件的差距得到大幅度缩小,大大改善了中小学生的学习环境。

硬件设施做到位了,优化教师队伍的工作也不能掉队。“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巫山县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卢尧称。

近三年,巫山县招聘引进教师819人,定向培养小学全科教师222人、学前教育公费师范生57人,队伍总量逐年增加;完成培训3.3万余人次,428人参加学历进修,本科学历占专任教师的69.2%,学历结构不断改善。

此外,巫山县还培养市级特级教师7名、学科带头人3名、学科名师5名、骨干校长79名和县级以上骨干教师371名、正高级教师10人,引领作用不断凸显;完善《巫山县教职员工调配交流管理的实施办法》,调配交流教师538人,县域内教师配置日趋均衡。

不忘初心 坚持教育扶贫

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巫山县正常适龄儿童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巩固率稳定在99.49%以上,全县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89.01%,适龄“三残”儿童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9%,教育民意调查满意度保持在99.5%以上,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和获得感高。

“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教育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卢尧主任稍显遗憾地说道。

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受户籍、学籍、自发移民、人员流动等因素的影响,需比对信息超过30万条次,难度大、精准难。二是巫山县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大,遍布全国各地,且流动频繁,适龄儿童就读情况的动态监管和控辍保学难度大。三是特殊儿童送教质量无法达到理想要求,因特殊儿童身体特质,只能根据个体开展最简单的教育。

对于接下来的工作,卢尧也表示巫山县教育委员会有了明确的目标。他们会继续将现有的政策落实到位,引领全县教育人深刻认识教育在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工作中的重大意义,切实担负起教育在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工作中的使命担当。深入开展问题整改工作“回头看”,举一反三,确保问题整改到位。进一步完善教育资助动态化、信息化管理机制,精准落实各项资助并强化统计核查,切实减少贫困家庭教育支出。

“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抓好教育扶贫,让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持续性作用持续发挥。”卢尧表示。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张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