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子版 > 2020.04.16期 >
A04-重庆再出新举措 全面助力脱贫攻坚

A04-重庆再出新举措 全面助力脱贫攻坚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虽然今年2月我市所有贫困区县已全部摘帽,但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任务仍然艰巨,决不能有丝毫懈怠,工作责任必须进一步压实。为此,近日我市连续出台“四个不摘”、专家服务团下乡、消费扶贫产品交易中心挂牌等新举措助力脱贫攻坚。

45个专家服务团下乡助力脱贫攻坚

近日,重庆市专家服务团助力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示范活动启动仪式日前在永川举行,这标志着我市专家服务团服务基层行动正式拉开序幕。赶上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脱贫攻坚关键时期,专家服务团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帮扶,成为活跃在乡村田间地头的一支生力军。

日前,永川区吉安镇石松村水稻项目专家服务团领衔专家,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经勇带领团队成员,在现场为农户们进行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种植等技术指导。

据了解,水稻专家服务团是今年组建的45个专家服务团之一。专家服务团领衔专家由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英才计划优秀科学家等国家级、市级专家担任,团队成员由领衔专家自主招募,包括各行业领域学术技术带头人、博士后科研人员、青年科技人才以及当地专业技术人员骨干。

“今年,我们组建了45个专家服务团,组织了300多名专家。”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专家服务团的组建有别于以往,采用“订单式”“项目化”组织方式,既解决乡村引才引智需求点多分散,缺乏有效渠道和财力保障问题,又以项目制方式组织专家,从职称政策、评优评先等方面建立保障机制,有效调动了专家人才积极性,建立起更为广泛长效的乡村引才引智新通道。

该负责人介绍,首先由基层乡村提出“订单”,由区县收集乡村需求,目前重点聚焦全市深度贫困乡镇,由乡镇或村里提出任务需求。然后,统一发布“订单”。人社部门发挥联系服务专家的渠道优势,广泛发布需求,面向社会征集专家团队。同时,配套出台激励政策——每个团队支持经费5万-20万元,服务基层可享受提前1年评定上一级职称、优先纳入人才选拔培养项目等。

专家再组团“接单”,以项目制方式提供定点、定人、定服务期的定制化服务,领衔专家自选团队成员,团队成员还要包含当地人才,帮助基层培养“种子”型骨干人才。

据了解,45个“接单”的专家服务团,对应45个基层所需的项目。这些项目主要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针对贫困村产业薄弱问题,重点聚焦产业扶贫,在贫困村开展技术服务和产业问题联合攻关。

为推动每个“订单任务”落地开花结果,市人力社保局建立了专家服务团考核评价机制,每年将进行考核评估。该负责人介绍,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对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可申请持续资助;对考核结果为合格的,兑现资助经费和相关政策;对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限期整改并暂停1年申报资格。

下一步,市人力社保局将切实完善专家服务团选派管理办法,建立专家服务基层长效机制,找准专家所长与基层所需结合点,让智力帮扶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持续推进人才扶贫,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巩固脱贫成果

4月9日上午,武隆区后坪乡白石村第一书记杨懿,带领村干部和当地群众给武隆中医院送去锦旗:感谢中医院这几年的倾情帮扶,让白石村因病致贫的10多户贫困户走出了贫困。来自市司法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的杨懿到白石村工作3年了。虽然白石村脱贫了,但他仍选择坚守在白石村继续开展脱贫攻坚。这是我市“四个不摘”中“摘帽不摘帮扶”的一个缩影。

当日下午,白石村致富带头人与重庆市司法局消费扶贫对接会在村委会活动室召开。3年来,市司法局对口帮扶白石村,投入消费扶贫订单3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5万元。最可喜的是,他们培育一批致富带头能人,孕育出“傻萝卜”蔬菜、“爬山鸡”养殖、“心田花”南瓜等特色产业和品牌。通过能人带动,全村贫困户全面融入产业发展,劳动脱贫光荣深入人心,内生动力十分强劲。曾经是贫困户的张树学不仅自己脱了贫,而今还成了致富带头人。她带动5个贫困户抱团发展生态蔬菜,去年每户分红达到了13000元,被当地群众称为“菜司令”。市司法局负责人表示,虽然该村脱贫了,但帮扶和感情不会断,今年,市司法局将再投入消费扶贫订单100万元支持白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在技术指导、品牌营销、市场拓展方面提供帮扶,建起以消费扶贫促脱贫巩固的长效机制。

今年2月,我市所有贫困区县已全部摘帽。为了巩固脱贫成果,我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切实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市扶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脱贫攻坚期内,全市摘帽区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非重点贫困区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将巩固成果防止返贫作为脱贫内容,扎实抓好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符合区域发展功能定位的重大产业布局、民生工程继续向已摘帽县倾斜,财政涉农统筹整合资金、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社会帮扶资金保持原有投入力度,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接续执行。保持脱贫户帮扶政策、帮扶责任人稳定,对脱贫户新产生的“两不愁三保障”及产业、就业、培训等帮扶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及时落实帮扶措施,保持扶贫工作队伍不撤。坚持把防止返贫放在重要位置,分类做好未脱贫人口、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帮扶工作。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任务仍然艰巨,决不能有丝毫懈怠,工作责任必须进一步压实。城口县以村为单位,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当、便于管理的原则合理划分网格,明确具体管理区域和管理人口,实现辖区内贫困户、非贫困户网格管理一网覆盖。该县建立健全“乡镇总网格长+村级网格长+网格管理员”的网格责任体系,持续把攻坚责任传递到每一个基层组织、每一名党员。他们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强平台扶精准、强基地扶产业、强中心扶技能、强平台扶志气、强网络扶长远、强堡垒扶队伍”的“六强六扶”为脱贫攻坚工作主线,严格落实“双组长制”,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各级各部门考核的最重要内容。该县还持续深化县级领导定点包干的“指挥长制”,坚持每半月一次的定期调度工作制度。

为激发内生动力,我市有关部门和区县多管齐下提高脱贫质量,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2017年9月起,对口帮扶黔江区金溪镇的重庆市卫健委扶贫集团,与当地区、镇携手合作,整合40多家成员单位的行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打造了“金溪护工”“金溪被服”“金溪农场”三大扶贫品牌,带动群众就业增收、拓展农产品销路。目前,“金溪护工”招聘已拓展至周边区县,“金溪被服”的车间已驶入正轨,“金溪农场”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

这几天,来自黔江区金溪镇的护工龚华英又在黔江中心医院忙了起来。今年47岁的龚华英,是金溪镇山坳村的建卡贫困户,作为首批上岗的“金溪护工”之一,她已在区中心医院工作了两年多,现在每月至少收入4000元。她辛勤的付出换来了回报,不仅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还带动多位村民加入到“金溪护工”行列,使她们都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重庆市消费扶贫产品交易中心挂牌

4月12日,由市扶贫办指导成立的市消费扶贫产品交易中心挂牌成立,该中心将成为我市贫困地区农特产品与全国消费市场对接的平台,助力农产品走出大山。

据悉,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

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开设交易中心,是为了宣传展示推广我市贫困区县尤其是14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特色生态农产品,通过产品展示展销、现场体验、路演推介、招商对接服务等方式培育品牌,提高知名度;同时,我市将把交易中心作为“桥头堡”,做好各扶贫集团帮扶单位、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单位、中央企业帮扶单位采购贫困区县农产品时的信息沟通、现场选购等工作,使贫困区县农产品在重庆主城、山东省对口帮扶地区、粤港澳大湾区获得更多的市场。

目前,交易中心已入驻176家会员单位,包括各贫困区县的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合作社等。记者在位于渝中区菜袁路47号的交易中心看见,来自贫困区县的土家蜂蜜、米粉、黄豆、大米等农产品已摆满了展示柜台。该中心负责人表示,进入交易中心的消费扶贫产品,必须来自于贫困区县,一律建立产品可追溯二维码,具有扶贫和产品质量认证的双重属性。

预计到今年底,交易中心将通过各种渠道,实现消费扶贫交易额1亿元以上,其中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及山东对口帮扶消费扶贫采购达到0.8亿元,培育贫困区县知名品牌5个;到2022年12月底,交易中心要实现消费扶贫采购达到10亿元以上,其中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及山东对口帮扶消费扶贫采购达到8亿元,培育贫困区县知名品牌10个。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王丹丹据《重庆日报》、华龙网等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