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子版 > 2020.05.21期 >
A04-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 2025年建设成为集中展示“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城市名片

A04-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 2025年建设成为集中展示“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城市名片

山水之城、美丽之地,重庆人对于长江之畔、嘉陵之滨的两江四岸,有着格外的情愫。随着日前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现场动员会的召开,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规划犹如一幅唯美画卷已徐徐展开。

记者从重庆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了解到,两江四岸核心区将建设成为“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现代城市窗口,用心描绘“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品之作、经典之作,集中展示“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

将集中展示“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城市名片

两江四岸核心区由包含长江、嘉陵江交汇区域的朝天门—解放碑片区、江北嘴片区、弹子石—龙门浩片区围合而成,总面积约16.2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约10平方公里。以这“一门、一石、一嘴”为突破口,重点推进两江交汇区域岸线治理提升,提升滨江地带城市品质,带动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

据了解,到2025年,两江四岸核心区将基本建设成为传承巴渝文化、承载乡愁记忆的历史人文风景眼,体验山环水绕、观览两江汇流的山水城市会客厅,拓展经济功能、开启未来发展的商业商务中心区,按照国家AAAAA级景区标准,推动长嘉汇大景区高品质发展,打造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全球著名旅游目的地,成为集中展示“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城市名片。

朝天门塑造“山水之门、人文之门、开放之门”

朝天门片区将建设展现山川宏伟壮阔、连接人与自然的山水之门,建设开启重庆悠久历史、承载商埠记忆的人文之门,建设引领重庆通江达海、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开放之门,打造“行千里·致广大”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据介绍,朝天门片区将优化现状生硬的混凝土台阶,逐步恢复消落区生态自然驳岸,在朝天门广场补植高大乔木,提升景观环境品质。同时利用两江交汇处现状码头泊位设置功能性趸船,延伸岸线,优化空间尺度比例关系;恢复朝天码头、磨兜码头、民国新码头等老码头以及大梯道等历史场景,保护“重庆朝天门广场”题字、“零公里”地标、朝天门缆车等历史遗存;对朝天门广场下部建筑空间进行改造,加强两江游、三峡游等旅游集散服务功能。

此外滨江岸线品质也将同步提升,贯通洪崖洞—朝天门—湖广会馆三点的多层沿江步道,建设纵向步道、室内楼梯和垂直电梯打通滨江空间与江岸腹地的联系;改造利用高架桥下空间,建设生态绿色岸线,设置公共休闲空间;原址保护修缮千厮门明清城墙遗址公园、朝天门宋城墙遗址博物馆,恢复望龙门缆车功能。

推动南岸起风景 打造城市会客厅

弹子石—龙门浩片区将结合背山面江的自然地形,整体提升江岸品质和滨水景观,控制视线通廊,优化城市天际轮廓线,有机组合山城、江城特色元素,精心描绘城市会客厅山水画卷。

弹子石广场至慈云寺滨江地带将整体打造为城市会客厅,弹子石—海棠烟雨公园打造的滨江山城步道,合理布局人行道、智轨电车、车行道,优化交通组织。重点打造黄葛晚渡公园、海棠烟雨公园、开埠文化遗址公园等节点,以雕塑或植物造景、高科技等手段展现黄葛晚渡、海棠烟雨、龙门浩月、字水宵灯等巴渝文化场景,形成起承转合、步移景异的观景体验。

为了突出两江交汇区域,还将以城市会客厅为主要的点灯和观礼场所,以滨江广场、坡地公园、山城街区、公共建筑、南山观景台等作为重要观礼点,依托“山、水、桥、城”特色元素进行精心设计,策划夜景“开灯仪式”,采用智能控制模式,打造主题鲜明、个性彰显、特色突出的都市夜景。

雕琢城市中庭 江北展现记忆之城、未来之城

江北嘴将利用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承接两江交汇区域唯一水岸绿色空间支撑,以生态城市公园的理念雕琢记忆之城、未来之城,打造生态担当、文明承载、城市彰显的空间载体。

以“千年江北城,美丽滨水岸”为愿景,实施的江北嘴大台阶生态化改造,治理消落区,柔化滨江岸线,优化景观小品、景观照明、植物配置,使其近看有细节、远观有效果,提升滨江环境品质,体现绿色自然风景。重点打造“莺花渡、金沙火井、三台九趣、故城觅踪、长嘉汇流”五大景点,以及“芦花捣衣、潮音观澜、鹞岩揖城、三洞影月、七门玉带”等特色景观,以绿脉串文脉,以文脉融古今,推动江北嘴都市文化旅游发展。

通过山城步道串联五大景点、特色景观以及明玉珍睿陵、天主教堂、基督教堂、测候亭、古城墙、塔山浮翠、龙美术馆、金融博物馆、大剧院、科技馆等特色景观与公共建筑,加强公共艺术设计,丰富旅游活动。

所有项目均推行BIM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应用

此外遵循“减量、留白、增绿、美境”的治理管控原则,塑造高品质的城市形态,还将打造具有山城、江城特色的城市景观,彰显立体城市之美。统筹山上、水上、陆上、楼上、桥上“五重视角”,重点突出朝天门、大剧院、南滨路等重要节点,提升打造22处山城阳台和5处超高层建筑观景平台,打造山水城桥相融合、富有山城特色的景观眺望空间。

统筹抓好轨道、陆上巴士、水上巴士、山城步道等交通方式,构建“大循环”,畅通“微循环”,建设“慢行道”,同时结合特色交通方式,共同构建“4+N”便捷环游系统。包括加强轨道交通干线对外连接,实现与空港、高铁等城市重要对外交通枢纽、功能节点的互联互通和直联直通;加快推进两江四岸核心区未实施规划路网建设,增强滨江路与城市腹地路网的联系,提高路网密度;贯通两江四岸滨江骑行道,加快朝天门大桥、千厮门大桥等5座跨江大桥垂直升降梯建设,恢复望龙门缆车,新建南山索道,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丰富的出行方式等等。

据了解,为了切实强化主体责任,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品质可溯,两江四岸核心区范围内所有项目均推行全过程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应用,试点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加快构建智能建造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

据华龙网

重庆发布5G专项规划

将投入逾550亿元

到2025年建成15万个基站

5月15日,重庆市通信管理局发布《重庆市国土空间规划通信专业规划—5G专项规划》(简称《5G专项规划》)。记者从当天的发布会上获悉,到2025年,我市将建成15万个5G基站,形成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化、泛在感知的万物智联通信基础设施。

根据《5G专项规划》,我市在5G网络建设方面的目标是:按照全市“一区两群”整体空间布局,结合产业发展,至规划期末(2025年),在全市范围内建成15万个5G基站,形成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化、泛在感知的万物智联通信基础设施,实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发展一体化”,5G整体服务水平全面领先。其中,将在主城都市区规划部署基站站址约10.8万个,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规划部署基站站址约3.1万个,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规划部署基站站址约1.2万个。

对于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机场等重点场所的5G网络布局,《5G专项规划》也同时进行了明确:在高速铁路,按照城区内站间距不大于500米、城区外站间距不大于800米的标准设置通信基站,畅通高铁沿线5G网络建设,构建“高速智慧”市域“四纵三横”高铁网;在高速公路,按照城区内站间距不大于500米、城区外站间距不大于1000米的标准设置通信基站,实现高速公路5G网络连续覆盖;在机场人流密集区域,按照不小于33座/平方公里的标准设置通信基站,助力重庆高标准打造国际航空枢纽。

“为如期实现上述目标,我市预计2020-2025年间将在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超过550亿元。”重庆市通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今年计划投入85亿元,在6月30日前建成3万个5G基站,实现区县城市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

此外,为加快推进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我市还打造了“重庆市5G新型基础设施大数据平台”和“重庆市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平台”。5月15日,这两大平台正式上线。

据悉,重庆市5G新型基础设施大数据平台可直观展示我市5G网络覆盖情况,实现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可控可管,有助于相关部门及时解决5G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中面临的困难;重庆市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平台能够实现对工业互联网企业安全态势的监管监测、预防预警、定位追溯和分析预测,最终,可形成全市权威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数据中心、安全能力中心、安全赋能中心,为保障重庆工业互联网可持续发展和稳定运行发挥关键作用。

据《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