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子版 > 2020.07.02期 >
A04-好风景带来好日子 彭水全域旅游 全域美丽

A04-好风景带来好日子 彭水全域旅游 全域美丽

今年年初,彭水顺利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摘帽”成功。彭水县的脱贫之路,离不开“因地制宜”四个字。作为古老黔中的中心、重庆东南部的世界苗乡,良好的生态是彭水的优势,更是彭水发展的依托。

生态是彭水的底色,民族是彭水的特色,文化是彭水的亮色:从百里画廊的乌江,到清凉胜地阿依河;从中国第一苗王城蚩尤九黎城,到渝东南第一历史文化名镇郁山古镇;从民歌之乡鞍子苗寨,到康养胜地摩围山……自然与人文的禀赋,如今在这里交织成一幅全要素、全季节、全时空、全行程的旅游风景画。

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彭水的美丽不仅于此。近年来,彭水依托“民族、生态、文化”三大特色,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全县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来抓,实现旅游带动精准发力,正以“全域旅游”带动“全域美丽”,实现“全域脱贫”,走出了一条旅游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双赢的有效路径。

绿水青山绽希望

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刚一入夏,原本静谧、闲适的山乡却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进入6月以来,彭水阿依河景区热情迎客,纷至沓来的游客带火了景区附近的农家宾馆。

阿依河景区旁开办农家乐的农户黄国梅喜笑颜开,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这辈子会当上农家乐的老板。她祖祖辈辈生活的这里,虽然风光秀丽却难逃贫困。阿依河的旅游开发带动了脱贫致富,在这里的许多人跟黄国梅一样,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收入“节节高”。

在这里,不仅有超过54%的森林覆盖率,让彭水成为重庆市森林资源大县;它还是重庆市唯一的“水利能源基地县”,乌江、郁江等生态水系水质均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更凭借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被联合国环境基金会评为“绿色中国·杰出绿色生态城市”。

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近年来,彭水县始终积极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守好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

旅游是彭水的最大优势,脱贫攻坚是最艰巨任务。近年来,彭水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载体,厚植绿水青山助力脱贫攻坚,百姓逐步摆脱桎梏,在山水之间逐梦“绿富美”。

诗与远方交相辉映,魅力彭水如诗如画。放眼3903平方公里的热土,阿依河、蚩尤九黎城、摩围山、乌江画廊等旅游景区交相辉映,鞍子镇罗家坨苗寨、绍庆街道阿依河社区勃希采摘园、靛水街道桂花村特色民宿等乡村旅游点相得益彰,加之山水灵动、如若画卷的县城,共同构筑了“世界苗乡,养心彭水”的全域旅游空间。

在这里,全域旅游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连着脱贫攻坚。阿依河、蚩尤九黎城、摩围山等景区因旅游业的发展,带动附近的群众捧上旅游的“金饭碗”。目前仅阿依河景区就与周边36家农家乐签订了合作协议,让1000余名从事餐饮和旅馆住宿业务的村民稳定增收,其中50%以上来自当地贫困户。

好风景带来了好“钱景”,昔日的贫困村落实现了从“传统村落”到“美丽乡村”再到“旅游景区”的华丽转身。彭水结合乡村环境美化亮化工程,发展了以休闲农业观光、采摘体验、民俗风情体验、避暑纳凉等为主的乡村旅游点近30个,农家乐、乡村酒店近600家,全力推动全域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携手并进。

全域旅游挑起了彭水脱贫攻坚的“大梁”。这组数据足以佐证:截至2019年底,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30亿元。全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底的27640户减至715户,贫困人口由99123名减至2442名,贫困发生率由19.8%降至0.49%,并于今年2月22日正式脱贫摘帽。

产业融合劲头足

新路子催生新作为

用美丽经济打开致富门,不能落下一村一户,靠旅游产业全域奔小康,不能让一个群众掉队。彭水依托好山好水好生态,找准产业发展优势,妙解脱贫攻坚难题。

如今,走进彭水青山绿水间,村落、景区、农舍与百姓的笑脸相得益彰,一首清新的田园协奏曲扑面而来。围绕全域旅游带动全域脱贫的发展战略,产业融合的惊喜之作一一呈现。

破茧成蝶,“飞”出美丽景区——

距离彭水县城52公里的罗家坨苗寨原生态的苗族集群部落,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虽然保存完好,但过去几乎与世隔绝。如今按照县里统一规划、统一模式、统一设计的原则,对苗寨农房进行了保护性改造。同时,按照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的要求,完善苗寨的基础设施,游客的吃、住、行、购、娱的要求都得到满足,已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点,来游览的人络绎不绝。

乡村里随处可见的“土坷垃”也变成了农民致富的“金疙瘩”。旅游产业迅速与农业、食品、电商等产业相融,生产、生活资料变成了休闲旅游产品,腊肉、土鸡蛋等土特产品转化成旅游商品,农业附加值大幅提高。

点“绿”成金,造出诗意民宿——

在大山深处,绿水青山成就了彭水民宿产业,以民宿为代表的旅游产业则让这里“点绿成金”。

位于彭水西南部,摩围山风景核心区内的润溪乡樱桃村二组为实现脱贫,借助区位优势,这里与巴渝民宿公司展开合作,打造了黄帝峡巴渝民宿示范点项目,昔日闲置低效的乡村资源经过盘活利用,如今成了农户脱贫致富的“金饽饽”。

村居变民宿,打通致富路。目前,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愿景打造的彭水民宿纷纷落地:鞍子罗家坨苗寨、善感周家寨、庙池农庄、长生、岩东等民宿,或充满野趣,或田园范十足……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旅游与文化、农业、康养等产业倾情拥抱,带动交通、餐饮、商业、娱乐等多行业,形成了一二三产联动、共绘旅游蓝图的新格局。在全域旅游理念的引领下,实现多产业同频共振,带动整个县域发展、转型升级。

乡村振兴促发展

全要素呈现全域美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据了解,自十八大以来,彭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共计带动5万名老百姓增收致富。乡村旅游、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同步共振,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跨越,立足旅游发展,彭水正在乡村振兴的大棋上布局有序、落子有声,信心满怀地托起全面小康的中国梦。

产业发展,贵在精准。彭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后备箱经济”,鼓励岩东、润溪、长生、黄家、太原、鞍子、平安、万足、绍庆、靛水等乡镇、街道贫困户或者合作社、大户带动贫困户根据游客需求,发展土特产,实施“后备箱工程”。

电商扶贫,云端发力。彭水深入实施电商扶贫工程,与淘宝、苏宁等知名电商合作,利用电商服务站点搭建网销平台,打通连接贫困地区商品和电商大市场的致富路;通过与腾讯合作,实施欢乐茶馆、乡村茶馆、文创大赛、电竞大赛等项目建设,开展直播带货活动,其中与新华社、腾讯的一起共同带货,新华社直播间累积观看总人数超过5000万人次,累积有超过2135万人为活动点赞,推动彭水文化旅游产品和农副产品IP化、流量化、价值化,实现了以文促旅、以旅助产、以产惠农目标,真正“云”端发力,全力奔小康。

授之以渔,扶志扶智。彭水不断加强就业培训指导,尤其是乡村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户以及旅游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和行业指导,提升贫困群众发展旅游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促进乡村旅游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累计培训旅游从业人员近5万人次,培训了一大批导游员、服务员、厨师、种植和养殖人才,让百姓“一技促脱贫”……

以此种种,彭水正以旅游发展带动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的实效助力乡村振兴。如诗如画的绿水青山与富民强县的金山银山融合于此,宛若富足祥和的世外桃源。全域旅游走活彭水脱贫攻坚“一盘棋”,更走出了一条速度快、质量高、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路。

据《重庆日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委宣传部等资料整理图由彭水自治县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