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子版 > 2020.07.16期 >
A04-川渝共享互认86项公共服务事项 两地人社按下协同发展“快进键”

A04-川渝共享互认86项公共服务事项 两地人社按下协同发展“快进键”

共享互认86项公共服务

川渝人社合作,从群众最关心、最关注、最有感的方面入手,其中川渝招聘求职“一点通”、养老保险待遇资格协查“就近认”、人才流动档案办理“零跑路”、社保卡“就近办”、人社信息化“两地通”是其中的5件大事。

根据川渝人社公共服务建设协议,四川和重庆两地人社部门将围绕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目标,聚焦两地企业、群众现实需求,梳理就业、社保、人才等领域公共服务政策,统筹推动政策有序衔接。对政策一致的,统一规范事项名称、经办流程;对两地政策暂时无法统一的事项,建立协同机制,逐步实现异地可办、全域通办、结果共享互认。

两地还将进一步健全完善统一规范的川渝人社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在建立统一的川渝人社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基础上,选取部分两地政策统一、符合相关规定的公共服务事项共享互认。

此前,川渝两地人社部门已对人社部、重庆市、四川省公共服务目录清单进行梳理,确认有86项公共服务事项可共享互认,包括社保领域48项,人才领域8项,就业领域10项,其他领域20项。这86项公共服务事项,将通过“办理结果两地认可”“异地办理”“异地结果反馈”“结果数据共享”等多种“共享互认”形式,让川渝两地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快捷。

四川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举例:“社保卡的启用、挂失和解挂、密码修改和重置,高校毕业生的接收手续办理等,都可异地办理,群众不用往返跑。”

促进人力资源协同发展

在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服务保障上,7月10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联盟(以下简称产业园联盟)正式成立,这是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挂牌成立的国家级和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运营管理单位组成,旨在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互通信息,共享资源,通过优势互补,引领带动西部地区人力资源要素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同时,为进一步破除川渝两地人力资源要素市场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人力资源顺畅有序流动,规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在成立大会上,四川省人社厅与重庆市人社局还签署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两地统一人力资源市场准入管理协议》。

此前,川渝人社合作重庆工作座谈会签订《川渝人社合作2020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川渝两地人社部门保持着密切往来互动,两地人社合作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7月9日,成都召开了“加强川渝人社公共服务工作座谈会”。会上,川渝两地人社部门签署了《加强川渝人社公共服务建设合作协议》。届时,社保卡的启用、挂失和解挂、密码修改和重置,高校毕业生的接收手续办理等都能实现异地办理。

为加快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能力建设的协同发展也已启动。目前,四川省和重庆市联合发布2020年川渝职业能力建设工作重点合作事项,签订职业技能等级和专项证书互认备忘录备。未来,川渝两地将从技工教育、技能培训、评价竞赛、平台共建共享等多个方面深化协作,共同培养规模宏大、技艺精湛的高素质产业技能人才。四川、重庆两省市将通过组织双方专家共同编制开发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推进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证书互认和数据互通,联合构建成渝地区特色产业职业体系,促进两地技能人才评价互通互认,共同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合作中,两地将通过共同申报适应两地就业创业需求的新职业,共同编制适用于两地技能人才评价需要的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共同向人社部申请备案,针对两地急需紧缺鉴定评价技术人才,共享鉴定评价技术人才资源,建设技术人才库,推进两地鉴定评价专家、考评员、管理人员、督导人员的互派和协作,从而加强两省市技术开发合作协作。

逐步推动两地工伤保险政策和标注统一

会上四川省人社厅和重庆市人社局还签署了《共同推进工伤保险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7月起,两地可相互委托开展对事故伤害现场调查核实事宜,调查结果互认并转交委托方。

协议签订后,川渝两地的用人单位及人员可在当地辖区内实现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定期待遇资格认定、工伤医疗和工伤康复、工伤医疗(康复)费用异地联网结算、工伤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该协议适用于川渝两地中本地注册、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到对方辖区内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生产经营地的;用人单位因工作需要,指派职工到对方辖区内开展工作的;在川渝两地辖区内异地居住的领取工伤保险待遇人员;根据伤情救治和康复需要,转诊到对方工伤保险协议服务医疗(康复)机构进行工伤医疗救治或者康复的工伤职工;在跨川渝两地的集团公司内部调动的五级至十级工伤职工。

两地可相互委托开展对劳动能力鉴定(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得程度的等级鉴定)进行医学检查和诊断事宜,医学检查报告互认并转交委托方。

同时,7月起,互为两地异地居住领取工伤保险定期待遇人员提供资格协查认证确认服务。9月起,两地可互认对方签订的工伤医疗(康复)协议服务机构。

到今年12月,两地将在省(市)内建成并使用省(市)级工伤保险信息系统;2021年,两地在省(市)内推动实现工伤医疗(康复)费用直接联网结算;2022年,两地推动实现工伤医疗(康复)费用异地联网结算。

未来,两地将逐步推动两地工伤保险政策和标注统一,推动共建互联、互通共享,为两地工伤保险合作提供更好的信息保障。

信息化支撑 保障公共服务一体化

公共服务事项共享互认,离不开信息化支撑。

当天,四川省人社厅和重庆市人社局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合作签订协议,约定双方将通过信息化合作,实现川渝两地人社数据共享、业务协同、融合发展和公共服务延伸。

实现人社信息化“两地通”。将通过打通川渝两地人社网络和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共用,全面支撑人社领域公共服务事项办理及结果协同共享。

未来,两地老百姓办起事来会更方便。以养老保险为例,数据共享后,川渝两地群众确认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只需通过手机、社保经办机构、乡镇(街道)社保服务机构和满足条件的村(社区),就可以实现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确认,“这对异地居住的人们来说,十分方便。”

通过信息化数据共享,川渝两地群众可享受到更多公共资源,或实现办事零跑路。如:人才流动档案办理者在网上就可“一键办理”档案转移,实现办理过程“零跑路”。

背景梳理

今年1月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首次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4月2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人社合作联席会议暨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成功举办,为两地人社系统再交流再合作拉开了帷幕。

4月22日,川渝人社合作工作座谈会在重庆召开。会议商定了川渝人社合作2020年度80余项重点工作任务。包括建立就业服务共享机制,缓解新冠肺炎疫情给两地稳定就业带来的困难和压力,携手共保两地居民就业。协同落实社保政策、人事人才政策互认、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等。

5月22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川渝人社合作工作座谈会在成都举行,会议总结了川渝人社合作开展的情况,就下一步川渝人社合作和人社重大事项、重点项目进行讨论,敲定人社信息化“两地通”、招聘求职“一点通”、养老保险待遇资格“就地认”、人才流动档案办理“零跑路”、社保卡“就近办”五项重点关注且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工作。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王丹丹据重庆日报、中国新闻网、四川省人社厅官网等资料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