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子版 > 2020.07.16期 >
A05-主城都市区惠民交通再升级 川渝携手打造多层次“1小时交通圈”

A05-主城都市区惠民交通再升级 川渝携手打造多层次“1小时交通圈”

内畅外联重庆交通换新颜

近日,重庆青年报记者从市交通局获悉,未来我市交通发展将在“内畅”“外联”上下功夫,主城都市区要“速达”,将打造“1小时通勤圈”;成渝地区要“快通”,将构建“1小时交通圈”。同时,货运、客运、航运仍将共同发力,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着力畅通多向出渝大通道。

更贴心

102个公交轨道一体化换乘站点建成

最近,南方的雨缠缠绵绵下个不停,出行也成了难题。对于上班族来说,没有什么比早上换乘轻轨或公交时被淋湿更难受的,如果轻轨站与公交站距离较远,则更是“糟心事”。

近日,重庆青年报记者从重庆交通开投集团(下称“交通开投”)获知,全市102个一体换乘站点已建设完成,近70%换乘站只需步行50米,交通一体换乘系统实施进度再提速。

据悉,截至目前,交通开投已新增开通169条公交轨道换乘线路,更多市民选择公交轨道一体换乘出行。“剔除疫情等其他因素影响静态测算,开通后日均总客流增幅53%,极大提升了主城区公共交通线网服务水平。”交通开投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据显示,6月24日,重庆全天公共交通客流量达747.8万人次。其中公交425.4万人次,轨道322.4万乘次,“轨道+公交”的出行路线成为更多民众的首选。预计到2035年,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轨道交通最小发车间隔在2分钟以内,轨道交通出行分担率占公共交通出行的80%以上,轨道线网密度由目前0.66公里/平方公里提升到1.41公里/平方公里。

在轨道一号线微电园站永祥路中段换乘站可以看到,来往市民络绎不绝,公交轨道接驳一体化初见成效。

“这个是好事,方便我们出行,这样的公交轨道换乘要多搞些。”上班的市民感叹。据了解,该站新增停靠线路4条,日均增加客流0.11万人次,极大地方便了周边市民出行。

此外,为方便换乘,接驳换乘距离也大大缩短。

“改造前,公交换乘站点平均接驳距离215米,改造后缩短至35米,公交轨道换乘步行距离大幅减少,市民出行更加便捷。”交通开投负责人介绍。

据悉,交通开投拟将动步公园、海峡路、海棠溪、弹子石等4个公交轨道换乘站点打造成风雨连廊示范点,现已完成施工图设计,计划于7月中旬实施建设,风雨连廊建成后,可遮阴避雨,增加市民换乘舒适性。

有市民表示自己曾在其他城市看到过这样的人性化设计,“现在我们重庆都要有了,对这种既能躲雨又可遮阳的风雨连廊,非常期待。”还有市民表示自己非常期待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蝶变,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以后会放弃自驾等交通工具,选择乘坐公交轨道上班,让自己出行更加绿色、更加健康。

为提升群众出行获得感,交通开投还增设电子站牌、电子滚动信息牌、等候座位、分类垃圾箱等人性化设施,目前已完成江北城站、大剧院站、龙头寺公园站等公交站人性化服务建设。

比如江北城站增设LED电子站牌,为广大市民出行乘车提供准确信息;龙头寺公园站为方便乘客候车,将顶棚由常规的1.4米调整加宽为2米,候车座椅由0.7米加长到1.6米——通过一个个切实的举措,不断提升群众出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随着主城公交枢纽站的改造、新建和公交首末站的建设在今年逐步完成,届时,市民下了轨道,近距离就可实现公交、轨道、社会车辆的接驳,让乘客实现“零换乘”,方便居民出行。

更便捷

川渝将打造多层次“1小时交通圈”

历来大都市的交通枢纽建设都不是孤立的,内通外联是一大特点,在关注内部通畅的同时,应该如何与其他中心城市进行外联?重庆与四川交出答卷。

在近日举行的川渝毗邻地区交通融合发展推进会上,重庆市交通局、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及万达开三地政府共同签署了“1+5”合作协议。加上今年4月签署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运输服务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川渝交通运输至此形成了“1+6”的合作框架。

两地表示将提速构建多层次“1小时交通圈”,共建成都—重庆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构建一体化交通体系,重庆市也将加紧谋划推动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重庆市交通局负责人表示,根据初步规划,川渝两地提出构建8向大通道,建设5张交通网,实现“143”目标。

8向大通道,即构建至京津冀(东北亚)、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太平洋)、北部湾(东盟)、西藏(南亚)、新疆(欧洲、中亚)等8个方向出渝出川大通道,加快建设铁、公、水、空、管道5张交通网。

1个战略目标即着重提升机场和港口服务能级支撑,打造成都—重庆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提速构建多层次“1小时交通圈”,包括建设成渝双核城市1小时通达、成渝都市区1小时通勤、成渝双核至周边城市1小时通达、圈内相邻城市1小时通达的4个1小时交通圈,推动实现基础设施、运输服务、治理体系3个一体化。

在空间上,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侧重于川渝两地毗邻地区,即四川6市、17县(市、区),重庆11区2县。

“自古川渝一家亲,地域相邻、文化同源。我们一定要抢抓战略机遇,聚焦‘双核’区域,落实‘硬核’措施,加快推动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共同为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贡献交通力量。”重庆市交通局局长许仁安在推进会上如是说道。

据介绍,当前,重庆市正加紧谋划推动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成渝高速拓宽,渝武高速扩能等射线高速公路扩能项目,以及成渝中线高铁项目,统筹铁、公、水、空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力争这些项目早开工、早见效,从而更好地发挥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先导性、引领性作用。

主城都市区与成都及周边地区之间,将全力构建“1小时交通圈”。“1小时交通圈”建设分为成渝双核“1小时快速交通廊”和周边地区“1小时交通轴”。同时,在服务方面,两地将共同推动旅客出行便利共享,力争年内实现重庆、成都主城公共交通“一卡通”。打造智慧交通,提升交通品质,助推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更中心

江北国际机场第四跑道年内开工

除了加强主城区内、市域内各区县以及与周边城市的交通网络建设,建成国家公路运输枢纽、长江上游航运中心、西部最大铁路枢纽、门户性复合型航空枢纽,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衔接顺畅、服务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直是重庆交通的发展目标。

目前,重庆市正加快推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前期工作,确保年内主体工程开工建设。与此同时,重庆市还将研究新增一批机场布点,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

按照规划,T3B航站楼、第四跑道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35万平方米T3B航站楼、3400-3800米机场第四跑道、10万平方米货运站及相应配套设施,建设连接T1、T2、T3三个航站区的全自动旅客捷运系统。本项目按旅客吞吐量终端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0万吨设计。

2019年11月4日,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了《重庆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重庆国际航空枢纽发展将分三步走,规划期为2019—2035年,其中第二阶段为提质增效期(2024—2029年),江北国际机场第四跑道和T3B航站楼建成投用,机场达到终端规模。

届时,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将形成4条跑道、4座航站楼布局,运行保障能力和航空辐射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在航运方面,重庆市将通过推动长江干支航道整治、枢纽港口联动、区间运输中转和航运服务优化,加快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长江朝天门至涪陵段4.5米水深航道整治,目前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评等已取得上级部门批复,力争9月底启动。

据了解,今年内重庆还将重点推进涪怀二线、枢纽东环线、新田港铁路集疏运中心等建设,发挥中欧班列(重庆)、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渝满俄”班列作用,助推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

在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方面,重庆市将建设重庆东站、主城果园等综合客货枢纽,推进重点园区港区铁路和高等级公路全覆盖,实现枢纽之间、枢纽与园区港区之间有机衔接,助推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

据介绍,未来重庆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聚焦基础设施补短板,在“外联”和“内畅”上双管齐下,着力畅通多向出渝大通道,完善区域交通网络体系,健全交通物流枢纽设施体系,统筹规划建设国际多式联运集疏系统,加快构建互联互通、快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张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