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子版 > 2020.08.13期 >
A05-山嫂当起了“菜司令” 昔日贫困户变身致富“领头羊”

A05-山嫂当起了“菜司令” 昔日贫困户变身致富“领头羊”

“我们几个姐妹在一起干活也开心,她们都说没老板就跟着我干!”来自武隆区后坪乡白石村的“山嫂”张树学说起大家合作脱贫的契机时,脸上带着一股豁达劲儿。

8月5日,重庆青年报记者在“你笑起来真好看——决战脱贫攻坚看西部”网络主题活动的云采访中了解到,张树学带领的“山嫂们”如今已经自发成立了重庆市武隆区山嫂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了“九个山嫂”品牌,培育多种农产品,并准备延长产业链,加工制作农家土货,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脱贫致富之路。

“傻萝卜”点醒“菜司令”

后坪乡是重庆市十八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曾一直与“偏远”“贫穷”挂钩: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空虚,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都是妇女、老人和孩子。

而白石村面朝牛鼻子天坑,地势陡峭,少有平地,被戏称为“巴掌田,鸡毛地”。“种的菜收成都不太好,农民辛辛苦苦一年仅够糊口。”后坪乡白石村第一书记杨懿介绍起当地的情况也是连连摇头。

“九个山嫂”之一的“三嫂”张树学一家曾是村里贫困的典型。家里两位老人相继病重需要医治,两个孩子上学需要供养,虽然吃苦耐劳的张树学把农活干得很漂亮,但仅够一家人“糊嘴”,唯一的经济来源就靠丈夫李明江外出打零工。

但如今,张树学不仅撑起了自家的“半边天”,成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还带领村里的老百姓们一起脱贫致富。

白石村虽然位置偏远,但生态环境好污染小。2018年初,福建蔬菜老板黄建货走进白石村,当即决定在该村大力发展有机无公害蔬菜产业,并承诺包种子、包技术、包回收,当地农户只需要出土地、出劳动力。

张树学感到摆脱贫困的机会来了,踊跃加入发展队伍。自己家的2亩地不够,她还想方设法另租了40亩地,信心百倍地种上苦瓜、丝瓜、黄瓜、香瓜、萝卜、大白菜等多个蔬菜品种。当年夏天,黄老板兑现承诺,回收了一半的苦瓜、丝瓜、黄瓜、香瓜,张树学领到了6000元,但除去成本所剩无几。

2018年冬,白萝卜要上市了,因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萝卜的个头很小,产量也低,但口感佳品质好。张树学还盼着靠萝卜能换点辛苦费,然而,黄老板的身影却未出现在白石村。

杨懿安慰张树学:“别人有‘笨苹果’,你有‘傻萝卜’,放心,一定卖得出去!”杨懿联合村里的扶贫干部,广寻销路,终于帮张树学收回了成本。但这片菜地是否要继续种下去,张树学也打起了退堂鼓。

就在张树学犹豫不决时,一起干活的姐妹给了她一线希望。

“三嫂,你来当带头人,我们跟着你干。”“三嫂,你能干,种地是把好手,我们相信你。”耳边回响着村民的鼓励,这让不服输的张树学如梦初醒:虽然蔬菜老板走了,但种蔬菜的队伍没散,乡亲们还能一起干呀。在大家的拥护下,张树学当起了“菜司令”,带领8个和她一样的山村妇女一起种菜、卖菜。

按劳分红 山嫂们脱了贫

产业如何发展?队伍如何分配?“菜司令”明确:每个成员都要投入土地和劳动力,土地多少不计算,但每天的劳动按小时计算,15元/小时。蔬菜销售后除去成本再谈分成。

说干就干!张树学带头投入4亩地,贫困户李朝碧投入3亩,贫困户江学书投入5亩,贫困户江学超投入5亩。除贫困户外,非贫困户也跟着张树学干,张跃权、许田素、王淑芳、豆玉淑、肖祥淑分别投入土地2亩、3亩、3亩、2亩、3亩。

4户贫困户,5户非贫困户共投入土地30亩。种菜队伍全是清一色的乡村妇女,最大年龄70岁,最小44岁,“九个山嫂”的名号也由此而来。

“九个山嫂”在村里开了个好头,不少在外务工的村民得知后,纷纷将自家的土地自愿交给“菜司令”免费种菜。截至目前,张树学带领大家开垦了100多亩地作为蔬菜种植基地,年产蜜本南瓜、高山萝卜斤15万斤,年产高山特色辣椒10000斤,还加工制作了苦瓜干、红苕干、鲊海椒、苕粉等农家土货。2019年每人纯收入达到18万元左右。通过发展蔬菜种植,张树学带领着山嫂子们一起脱了贫。

张树学识字不多,为了方便联系,在村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张树学还创建了蔬菜微信群,用语音的方式将每天的务工人员、每人的工时都在群里公布,全部公开透明。

每天早上,张树学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山嫂子微信群里“吼”一句:“走哦,今天我们去把地整了!”群里的姐妹们纷纷响应,不一会儿就各自带着农具聚在了张树学家院子里,迎着朝阳一起下地干起了活儿。“三嫂讲道理,有想法,我们都愿意听她的!”其他山嫂子告诉记者,村里人叫张树学的丈夫三哥,因此,平日里大家也都亲切地称张树学为三嫂。

群策群力 一起走出大山

今年年初,白石村的蔬菜大量上市,但萝卜才销售了1万多斤就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不去,也进不来,躺在地里的几万斤蔬菜严重滞销,可愁坏了张树学。

张树学和山嫂们商量:“反正现在也卖不出去,不如捐给武汉。”其他山嫂们也纷纷表示支持,并主动捐赠4000多元的蔬菜等物资,支援武汉前线抗疫。这个举动让杨懿很是感动,“三嫂,你带领大家辛苦一年了,蔬菜销售的问题我来想办法”。他联络其他扶贫干部,利用各帮扶集团资源,终于打通了蔬菜的销路。

今年3月,在村党支部的积极支持下,张树学带领大家成立了重庆市武隆区山嫂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还注册了“九个山嫂”品牌。

张树学说,“分红让大家看到了希望,认定种菜这条路。”前不久,张树学还自掏腰包2000多元买了烘干机和塑封机,准备进行农产品加工,延长蔬菜产业链。

杨懿向记者介绍,如今在白石村,像张树学这样的“领头羊”还有好几个。

“我们在驻村帮扶中,经常说,发展强不强主要看‘领头羊’。”在日常工作中,杨懿会把培育发展带头人作为重要抓手,通过他们去组织群众、激活群众、发展群众。据介绍,全村已经培育出5个市场主体和发展带头人,让每一个贫困户都能在产业组织中抱团发展。目前,白石村已有露地蔬菜基地300亩、特色林果700亩、中华蜂500群、香瑶土鸡10000只,实现产值收益400余万元,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有人带头、有业振兴蔚然成风。

据悉,“九个山嫂”新鲜蔬菜主要销往附近乡镇的学校政府食堂,武隆城区、涪陵、南川等周边区县。据村里扶贫干部介绍,白石村网络营销平台“百食山鲜”正在调试,预计九月份上线,售卖高山土货红薯粉、鲊海椒、洋芋果、干竹笋等特色农产品,同时,为香瑶土鸡、山嫂子鲊海椒、心田花癞子南瓜等提供营销和物流服务,真正让山货出山。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张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