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子版 > 2020.09.03期 >
A05-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万州交上“亮眼”答卷

A05-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万州交上“亮眼”答卷

14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4623户10646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标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21%……

万州作为全市首批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的区县之一,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太龙古红橘

答好“必答题”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芦花鸡飞进绿水青山

龙驹镇梧桐村,第一书记白新亮和村民晒脱贫致富的拳头产品芦花鸡

“还有什么困难?”“没啥困难,就是生病这个问题。”在走马镇白草村,帮扶干部问起贫困户崔吉兵的困难,他回答得干脆利落。

2017年,崔吉兵突发脑溢血,治疗后留下半身不遂后遗症。这一年,他的家庭在动态调整中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近两年,在帮扶干部的帮助和鼓励下,崔吉兵的妻子和儿子外出务工,他则留在家发展农业。传统种植不挣钱,他便想办法种了80多株柚子。去年,柚子初产,一家人增收2000多元。今年4月,帮扶干部走访时,还鼓励他依托果林发展林下养殖。

“光靠别人扶,自己永远都不能站起来。大家扶一点,我努力爬一点,今年脱贫没问题。”崔吉兵坚定地说道。

没多久,他的规模300只鸡的林下养殖场就建起了,种养循环的产业撑起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扶贫干部们都知道,选择扶贫产业发展一定要和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结合起来,做到门槛低、投资小、易增收可持续又不破坏生态环境,才能“扶到根上、扶到点上”,扶贫产业才靠得住。

由于万州区大多数镇乡地势高低不平,森林资源十分丰富,许多散居贫困户出门就见山、满眼就是林,适合发展对劳动能力要求不高的林下家庭养殖业。同时,国家级保种鸡——济宁汶水芦花鸡耐粗饲、抗病力强、产蛋多、肉质好、经济价值高,十分适宜养殖。

曾是重庆贫困人口最多、人口规模最大的市级深度贫困镇的龙驹镇,2017年引进的芦花鸡特色养殖建设项目今年将全部完工,将于9月接受市级评估。

芦花鸡特色养殖建设项目作为鲁渝东西部产业扶贫协作示范项目和龙驹镇十大脱贫攻坚重点项目,给龙驹镇梧桐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梧桐村位于龙驹镇的最东边,地处海拔600米至1200米的槽谷斜坡地带,土地贫瘠,以前是典型的无集体经济、无特色产业、村民无增收来源的“三无”村,全村940户2887人,贫困户达98户377人。“住的是沟沟壑,睡的是包谷壳,吃的是‘三大坨’”是这里曾经最真实的写照。

龙驹镇梧桐村第一书记白新亮介绍,按照“鸡生蛋、蛋生鸡”可持续滚动发展模式,依托梧桐村科技帮扶集团优势及鲁渝扶贫产业协作平台,实现扶贫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科技经济化的有机融合,投资建成了梧桐村良种繁育西南基地,2019年成年出栏10万只成品鸡、200万只鸡苗的生产规模,产值超过3000万元。

截至目前,已有主城区、丰都县、奉节县等多个县区在梧桐村良种繁育西南基地购买芦花鸡苗生态放养,累计带动周边区县及乡镇530余户1300余名贫困群众通过养殖芦花鸡、销售农副产品、务工等途径增收230余万元。

答好“自选题”

“三师入户”拔穷根 “双百亿”工程见成效

拿到张孝青的检验报告,张俭荣悬着的心,终于安下来了。

血化验各项指标正常,脚不肿了,能正常行走……情况比想象的还好,张俭荣脸上闪过一丝欣慰。这个从今年初开始让张俭荣牵挂了多月的病人,用“健康”回报了他。

张俭荣是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张孝青是万州区龙驹镇灯台村建卡贫困户。他们的缘分,来自“三师入户”。所谓“三师入户”,即万州区在全区范围内精准选派教师、医师、技师进村入户,通过精准落实政策,进一步巩固教育扶贫成果、提升健康扶贫质量、补齐产业发展短板,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重要支撑。

2019年5月,张俭荣在一次随访中来到张孝青家,入户问诊时,张俭荣发现了她身体的异常,当即将她带回医院做了心脏彩超。果然,她的心脏有瓣膜病。在此之前,张孝青一直以为自己患了怪病,因为稍微动一下就全身无力,因此家里家外的活无法做,家庭也因为缺少劳力陷入困境。

在确诊3天后,张俭荣为张孝青做了心脏手术。术后两周,张孝青顺利出院。

从医生入户问诊到查清病情,从安排手术到顺利出院,不足2个月的时间,张孝青享受了三甲医院优质健康服务,而且手术住院费用报销90%。

更让张孝青没有想到的是,张俭荣从此成为了她的“专职医生”,每月定期上门回访送药,指导服药康复。

“走路不累了,脚不肿了,很多活儿都能干了。”近日,张俭荣再次回访,张孝青激动不已,迫不及待讲起自己的变化。末了,她还告诉张俭荣,村里的大棚蔬菜产业搞得红火,她已经计划加入合作社建一个自己的大棚,以后要搭上蔬菜产业发展的顺风车,早点富起来。

“‘病根’除了,‘穷根’就好拔了,这是好事啊。”张俭荣听了,心里甜滋滋的。

截至目前,万州区450所学校选派6000余名教师,深入贫困学生家庭助学4.5万余次,实现贫困学生走访联系全覆盖,全区1.36万名贫困学生无一失学辍学;选派2500名医师组建450支医疗服务队,实现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重点服务1.8万户因病因残致贫家庭,保障贫困患者“有人看病”“看得起病”;组建8支区级农技师专家团队,会同192名乡镇农技员,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2000余场次、现场指导7300余次,确保产业扶贫实效。

除了“三师入户”,万州还结合实际探索了“双百亿”工程、“双亮”等工作举措,夯实了脱贫根基,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筑牢基础。

产业发展既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对此,万州结合实际探索了“双百亿”工程,即通过建设百万亩经果林、百万头生态猪,推动全产业链实现产值“双百亿”。

根据规划,“百万头生态猪”项目896个养殖单元,年底全面建成后,将新增生猪产能100余万头,吸纳180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业,140个贫困村每村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10万元。

目前,万州已建成84万亩经果林,实现村集体分红112万元、贫困户分红88万元,依托经果林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提升了价值链、拓宽了增收链。同时,出台贫困户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第一期4099户贫困户兑现奖补资金861.2万元。

答好“加试题”

探索直播带货 销售上亿扶贫产品

年初,疫情突袭,渝鄂交界小镇,同时又是市级深度贫困乡镇的龙驹镇,面临着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的双重压力。

如何答好战疫战贫的“加试题”,龙驹镇为此立足两个实际,两手抓两手硬,开启了“战疫战贫”攻坚。

通过扎实开展分类排查补弱工作,制定实施住房、医疗、教育“三保障”专项方案,完善便捷服务措施、规范企业复工、提供线上就业服务,最大程度化解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和冲击。短短三个月后,龙驹镇8000余人顺利返岗,企业100%复工复产,扶贫项目100%开工复工。更值得一提的是,该镇无一例确诊报告。

这是万州区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面对来势凶猛的疫情,万州区制定出台22条应对措施,“战贫”工作队就地化身“战疫”突击队,努力克服疫情对脱贫工作的影响,做到“战疫”“战贫”两不误,确保了贫困群众不因疫返贫、因疫致贫。

针对就业问题,万州区利用东西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等渠道,组织专车“点对点”输送7587名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外出务工人数较去年增加364人;新认定扶贫车间9个,稳定971名贫困群众就业;新开发公益性岗位4252个,推动106家涉贫龙头企业、27个扶贫车间吸纳971名贫困群众就业;全区47121名有就业意愿、就业能力贫困人口全部转移就业,“零就业”贫困家庭动态清零。

同时,万州区全力推动扶贫项目复工复产,强化原材料、交通运输、资金、用工等要素保障,督促扶贫项目抢工期、赶进度。全区690个项目全部开工,涉及贫困人口三保障项目已于6月底全面完成,其余项目可按期完成。

为破解滞销难题,万州区在“学习强国”平台开展重庆首场“书记代言、直播带货”活动,成功举办网上三峡柑橘国际交易会,新认定玫瑰香橙等231个扶贫产品,让30多万吨三峡柑橘“腾云”国际国内市场,累计带动销售扶贫产品1.86亿,有效缓解扶贫产品因疫滞销问题,确保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张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