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子版 > 2020.09.24期 >
A04-“山坡找网女孩”圆梦西南大学 范天兰最大的心愿是以后能回家乡教书

A04-“山坡找网女孩”圆梦西南大学 范天兰最大的心愿是以后能回家乡教书

20日上午,因“山坡找网”受到社会关注的范天兰在西南大学第三运动场报到入学。学校党委书记李旭锋来到新生报到场地,亲切慰问范天兰,为其送上“爱心助学大礼包”。“山坡找网女孩”正式开启属于她的大学生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你更要静下心来读一些与学业相关的专著,到了三四年级每天务必坚持阅读文献资料,希望你日后能成大才!”范天兰在大学里聆听到的“第一堂课”,是来自西南大学党委书记李旭锋寄予她的教诲。

山坡上找网备考,带着棉被云端追梦

范天兰的家在海拔2500多米的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娜姑镇炉房村那红山村民小组,家中房子靠着山沟而建,离县城有着很远的距离。为了避风,范天兰的父母将房子盖在了一道山梁下,小院内一侧是土木结构的二层建筑,是一家人生活起居的主要场所;另一侧是几间土坯房,关着家里养的牛和羊。

读学前班及小学时,她每次上学都需要步行近4个小时;上初中后,学校配有统一接送的大巴车,但从家里走到村委会的接送点仍需要2个多小时;升入高中,家门口修了车路可以直接乘车上学,但遇上雨天车开不了,她也需要步行3小时才能到学校。

今年2月,突如其来的疫情令范天兰所就读的东陆高中无法正常开学,学校组织开展了网上授课。范天兰居住的炉房村没有安装网线,加上山峦的层层阻挡,家中能接受到的信号十分微弱。“一开始我以为家里的信号能勉强支撑我上课,但网课需要看视频,我上课时经常卡顿,加载好后老师已经讲到下一题了……”

为了解决这一困扰,范天兰常常花几分钟跑上家旁的山坡上,借助相对空旷的地势接收信号上网课。她在山坡上学习的画面被上传到网络,被网友称为“山坡找网女孩”。

“有时候山上太冷了,手会一直哆嗦,不方便写字,我就把知识点截图下来回家再抄。”在2500多米的海拔上听课,范天兰常常需要穿上厚重的羽绒服,为了抵挡山上强劲的冷风,她有时还会捎上一床棉被。在山上呆着超过两个小时就会感到不舒服,范天兰一般在早上九点多第一节课后就跑回家早早地吃上一顿午饭,并调整状态准备上下一节课。感到疲惫时,她会溜上山坡晒晒暖烘烘的太阳,或者阅读几本自己感兴趣的书,在憧憬未来大学生活的同时暗中给自己加油打气。

网络上课没有老师时刻的监督,很多时候靠的是自觉。范天兰清晨六点便起床,六点半开始早读,一般是下载老师发在网上的资料,背背语文的古诗以及英语的词汇语法。班主任得知范天兰家中的情况后,特地将学习视频下载下来发给她,并把七八十套试卷一起送到了乡镇上。范天兰便在课后看回放,抓紧跟上复习的进度,并利用每天晚自习的时间做试卷刷题。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她也会私下找老师、同学们进行交流。

范天兰是东陆高中2017年办学后接收的第一批学生,她所在的班级是年级里的“尖子班级”之一,班里所有同学都上了重本线,绝大多数同学都拿到了600分以上的成绩,会泽县出色的教学成果也被称为国家级贫困县的“高考奇迹”。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团结友好的同窗关系、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为范天兰扫去了高考冲刺阶段遇到的重重阴霾,班主任的一句“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成为了她克服困难的动力源泉。

范天兰家中共有八口人,她与同年级的亲生姐姐常结伴到山坡上一起学习。家里的父母和已经工作的哥哥尽其所能地为姐妹二人提供最好的物质支持,并鼓励她们刻苦学习,争取走出大山。

西南大学李旭锋书记为范天兰送上爱心助学礼包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党政领导、老师与范天兰合影

考入梦想中的大学,还希望到重庆逛一逛

今年高考,范天兰以理科644分的成绩,进入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读公费师范生。

“我的第一志愿就是西南大学,被录取了感到很开心,能跟高中班主任成为校友,我也非常荣幸。”范天兰告诉记者,她的高中英语老师、班主任龙炳毕业于西南大学,以前常常在班上讲一些西南大学的故事,在老师的影响下,那时的范天兰就对西南大学充满了向往之心。

怀揣着这份向往之情,范天兰踏上了来西南大学的求学之路。因会泽没有直达重庆的高铁,范天兰和同被西南大学录取的同学一起,先坐大巴车前往昆明,再前往重庆。“离开家乡的那天,妈妈也来送我了,一直送到昆明高铁站。”范天兰说,家里人一开始是比较担心的,由于疫情家人不能进学校,加上听说有同学一起去,也就放心多了,“家里人叮嘱我,走出大山了要好好读书,他们对我的期待还是很大的。”范天兰笑着说。

9月18日上午,范天兰从昆明乘高铁来到重庆,西南大学给她的第一印象是:“学校特别大、特别漂亮,里面的建筑也很有人文底蕴,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范天兰笑着说,她很喜欢西南大学,第一个理由就是学校食堂的饭菜很好吃也很实惠,尤其是早餐,比以前高中学校的要便宜许多。目前,她唯一烦恼的就是不熟悉学校,还不太认识路,不过她相信今后在生活方面会慢慢适应的。

除此之外,范天兰还希望和室友一起在重庆转一转。“我们宿舍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我感到大家都特别热心,一开始想到刚来学校会面临很多问题,但我们宿舍非常融洽,一起去面对这些问题,我很荣幸和她们成为室友。之前本来说是想去重庆市区逛一逛的,但是那天坐车太累了,就直接来学校报到了。”

立志回报家乡,感谢网友的支持

“我在大学里第一个愿望就是大一能过四六级,另外专业课能拿到好成绩!”范天兰表示,自己非常喜欢英语,希望在大学里能加入英语有关的社团组织,她还希望在大学里多考一些证书,对今后也会有帮助。

面对这段时间外界的报道和关注,范天兰表示有一点压力,但她却乐观地表示,这更多是激励,因为有压力才有动力。她认为,大家的关注也能更好地督促自己,用高中班主任的一句话,就是“让努力、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以前由于条件艰苦,范天兰的父母经常要找亲戚朋友借钱供孩子们读书。

后来,范天兰的父母在家里养了70多只羊、3头牛和1匹马,在2015年实现脱贫。“不读书就没有出路,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两个女儿都上大学。”范天兰的妈妈王云仙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自己砸锅卖铁也要把两个孩子供到大学毕业。

这几年,范天兰的家乡变化很大。她说,2017年以前,通到自己家的路还没有修好,出行还是羊肠小道。“走到最近的小学要5个多小时,走到最近的初中要2个多小时。”今年6月,自己家作为随迁户,搬进了会泽新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

整个小区占地1170亩,高楼林立,道路宽敞,一共安置了8万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近6.3万人。

范天兰的嫂子带着两个孩子住进了新家,一家人其乐融融。“我真羡慕侄子、侄女,可以在家门口上学校。”范天兰笑着说,过去住在山上,根本没有机会上幼儿园;上小学、初中都要步行好几个小时。

距离范天兰的新家不远,就是会泽县专门为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入学而建设的钟屏小学。学校还建有图书馆、足球场,以前只能在电视机里看到足球场,如今山里的孩子也能在草坪上奔跑。

范天兰说,如果有机会,她希望今后能回到家乡会泽,或者是昆明,像以前的班主任一样教书育人,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我选择师范专业,一是喜欢老师这个职业,还有就是我在上学期间接受过很多的帮助,从小我就想,等以后有能力了我也要去帮助别人。我能成为现在的我,要非常感谢我的家乡,我也应该回去帮助更多的人。”

“不少网友在得知范天兰的故事后,都向她送上了美好祝愿。”范天兰的辅导员表示,“范天兰同学的执着坚毅让人感动,希望她将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同学。”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李永聪通讯员程芯钰郑舒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