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发布机制:对应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布一级、二级、电影 、四级预警,分别用红色、橙色、电影cqqnb.cn 、蓝色标示
10月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的通知》(后简称《预案》)。这份《预案》)旨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危害,指导和规范本市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四级预警
据了解,《预案》适用于重庆行政区域内突发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急性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处置。
“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科学有效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说。
按照《预案》,根据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在组织指挥体系上,我市设立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组建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各区县(自治县)则参照市级模式,组建本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
在组织指挥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状态时,市指挥部可根据需要成立若干专项工作组。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制度
《预案》提出,全市将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制度,其中,市卫生健康委重点开展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症状监测、实验室监测,以及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情监测和重点疾病的医院哨点监测等;市场监管、农业、林业、药监、海关等部门,针对预防本行业、本领域所涉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开展行业、领域内日常监测。
市指挥部将建立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制度,依法对各类风险点、危害源进行调查、辨识、评估、分级、登记,建立台账,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及时管控和化解风险。
据介绍,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专家分析研判意见,预估可能发生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应发布一级、二级、电影 、四级预警,分别用红色、橙色、电影 、蓝色标示。
一级(红色)、二级(橙色)预警由市指挥部办公室提出,经市政府批准后,由市政府或其授权部门发布;涉及跨省级行政区域的一级(红色)预警信息,需同时报经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后再发布。电影 (电影 )、四级(蓝色)预警由区县负责发布;涉及跨区县行政区域的电影 (电影 )预警信息,区县需报经市指挥部办公室批准后发布。特殊情况下,市政府可发布各类级别预警信息。
cqqnb.cn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有权向上级政府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应急处置职责的部门、单位及个人。
应急响应终止应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cqqnb.cn在应急响应方面,《预案》明确,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区县政府成立组织指挥机构负责应急处置;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区县政府成立组织指挥机构负责应急处置,市卫生健康委视情况给予业务指导;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市指挥部负责应急处置;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国家统一指挥下,由市指挥部落实属地处置责任,接受国家卫生健康委业务指导。
应急响应分为一级、二级、电影 、四级,一级为最高级别。
原则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一级响应,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二级响应,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电影cqqnb.cn 响应,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四级响应。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初期级别尚不明确或发展趋势不明时,可结合专家研判意见和防控工作需要确定应急响应级别。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进展,应急响应级别可适时调整。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的终止应同时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最后1例相关病例经过最长潜伏期后再无新病例出现;多数病人治愈出院,危重病人病情基本稳定。
市指挥部或市卫生健康委根据市政府统一要求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授权,及时、准确、全面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信息。
建立完善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预案》提出建设专业防控体系。一方面,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市和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风险评估与预警、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实验室检测等能力,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另一方面,建设应急医疗救治体系。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尤为关键。
“所以要建立完善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该负责人表示,按照《预案》,就综合医疗救治机构来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建设规范的感染性疾病诊断室,早发现早报告可疑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病例;区县级医疗机构需建设规范的感染性疾病门诊,提升感染性疾病专科诊断、检测和救治能力;区域性和市级医疗机构除做好区县级医疗机构医疗救治准备措施外,还应承担根据统一部署做好分类病人集中救治、根据指令派出专业人员到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协助救治病人、做好就现有医疗救治场所应急改造等市级赋予的职责。
就传染病救治机构来说,市级传染病救治中心即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应急医院),负责全市重大传染病病例救治;区域传染病救治分中心有3个,分别是重医附属永川医院(渝西公共卫生应急医院)、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三峡公共卫生应急医院)、黔江中心医院(武陵山公共卫生应急医院),负责区域内重大传染病病例的医疗救治。
在中毒控制机构上,市中毒控制中心负责全市重大中毒事件病例救治,设立万州、长寿中毒控制分中心,重点负责区域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区县中毒控制工作则依托区县综合性医院(含中医医院)及疾控机构。
《预案》还提出市和区县精神卫生机构(心理咨询机构)要强化能力培训,制定科学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心理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监测、分析、评估,对不同目标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同时,还要健全口岸卫生检疫体系,强化国际旅行保健、口岸卫生检疫能力建设。
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按照《预案》要求,全市将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包括应急物资实物储备、采购储备、生产力储备和资金储备。
在物资实物储备方面,本市将建立起市级应急物资储备—万州、黔江、永川等区域卫生应急中心物资储备—各医疗卫生机构应急物资储备的应急医疗物资储备网络。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加强相关类别应急物资和装备储备,建立健全重要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建立完善应急物资调用、补充和更新机制。
在运输方面,卫生健康、铁路、公路、水运、机cqqnb.cn立应急医疗物资的优先运送机制和途径。
同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救治需要,结合本市产业发展实际,本着“填空白、扩产能、高科技”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应急物资产业发展。
在应急装备建设方面,《预案》提出,按照“标准化、实战化”要求,配齐突发急性传染病现场指挥车、移动处置装备,提升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市级配置车载移动实验室、消杀防疫车和现场应急处置车等;各区县配备现场应急处置车,配齐背囊化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完善车载化与背囊化相结合的专业队伍装备体系。
同时,全市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疗机构应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配置完善实验室检测设施、设备、试剂等配置,提升应急检测能力。支持万州、黔江、永川等区域卫生应急中心提升卫生应急实验室检测能力。
此外,市和各区县政府按照“专业化、实战化、标准化”的原则,逐步健全国家级—市级—区县级电影 卫生应急队伍体系。完善应急快速小分队建设。全市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建设1支以上负责紧急医学救援、突发传染病防控或突发中毒事件处置的卫生应急快速小分队。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李永聪据《重庆日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等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