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子版 > 2020.10.22期 >
A05-13.4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云阳:“输血”送温暖“造血”管长远

A05-13.4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云阳:“输血”送温暖“造血”管长远

云阳地处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1986年首批确定的国家级贫困县,因“四时多云、山水之阳”而得名。幅员面积3649平方公里,辖42个乡镇(街道)、478个村(社区),是重庆市人口最多的县。脱贫攻坚战启动以来,云阳已经实现了145个贫困村、13.4万贫困群众脱贫。2018年云阳县正式退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并连续5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位居全市前列。

“回首几年来的精准扶贫路,我们主要在‘三个好’上聚焦聚力、精准发力!”云阳县委书记张学锋以“三个好”来总结云阳的脱贫攻坚“秘籍”。

打造扶贫精锐之师

选派1457名扶贫干部

“基层党组织处于脱贫攻坚的最前沿,既是党在贫困地区领导脱贫攻坚的旗帜和堡垒,又是党与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联系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张学锋告诉重庆青年报记者,在这场必须打赢打好的脱贫攻坚的硬仗中,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必须有一支善战必胜的精锐之师。

针对贫困村扶贫工作力量不足、村级班子能力不强、产业发展普遍较弱等难题,云阳县先后从全县各级各部门精选1457名年富力强的干部到贫困村驻村帮扶,“他们与村‘两委’干部结成对子,手把手教、面对面讲、全方位带,全面提高村干部的履职服务能力,打造了一支支不走的‘工作队’。”张学锋说道,这些驻村干部还探索推广“党小组+”为主的利益联结模式发展壮大村级产业,助力集体经济“破茧成蝶”。

为突出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云阳还从100个帮扶单位选派有农村工作经历的班子成员驻点帮扶贫困村,落实325名乡镇(街道)班子成员挂点帮扶非贫困村,选派了14836名干部职工全覆盖结对帮扶贫困户。落实了1380名医生帮扶因病致贫户、6376名教师帮扶因学致贫户、531名科技人员帮扶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做到一户至少一个帮扶人,不脱贫不脱钩、不小康不松手。

同时,云阳还汇聚社会帮扶,助力脱贫攻坚形成“聚合力”。“中国进出口银行、山东省威海市、市政协办公厅扶贫集团、渝北区都倾情倾力帮扶云阳,与我们并肩战斗、携手同行。”张学锋介绍,共有250家民营企业组成40个帮扶集团参与帮扶,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云阳县深入推进党建促脱贫攻坚,以党建引领脱贫,以脱贫检验党建,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脱贫合力,跑出了攻坚加速度。

打造优质品牌

助销农特产品22.8亿元

中共云阳县委书记张学锋为云阳农特产品代言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云阳把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作为群众稳定增收的主抓手,既“输血”送温暖,更“造血”管长远,持续巩固脱贫成效。

“我们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群众脱贫的牛鼻子,坚持长短结合,实施三大行动,助力稳定增收。”据张学锋介绍,为打好增收致富组合拳,云阳大力实施主导产业培育行动,农业产业三年攻坚、到户产业全力扶持,农特产品鼎力助销。

截至目前,已建成柑橘园区30万亩、中药材基地8.9万亩、牛羊饲养量142万头,村村都有了主导产业。据悉,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60%,联结带动3.4万户贫困户稳定增收。

为了实施农特产品助销,云阳打造了“天生云阳”区域公用品牌和“云阳洋”农村电商品牌,帮助55个农特产品抱团闯市场,通过电商促销、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新业态,让山货变网货,累计助销农特产品22.8亿元。云阳县成功入选2017年、2019年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015年,云阳正式发布“天生云阳”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作为全市首个区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天生云阳”现涵盖的49家企业都是云阳县内“优质、安全、绿色、健康”的特色农产品,其中“青杠树”牌黑木耳和“阳菊”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泥溪黑木耳专业合作社获得全国百家专业合作社和百个农产品品牌;云阳纽荷尔、龙缸云雾茶和青杠树牌黑木耳被评为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可以说,“天生云阳”旗下涵盖了云阳所有的“明星产品”。

“在调研脱贫攻坚中,我们发现了很多好产品,每个合作社、每个村都在做自己的产品推销,但这个成本很高。”云阳县委副书记、县长覃昌德表示,为了减少农民成本,提高云阳农产品整体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升农业产业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云阳县委县政府决定组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据悉,云阳县政府还设置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了严格的进入和退出的标准以保证品牌品质;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参加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各类产品的展览会;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科技等部门对假冒伪劣产品进行打击。

“希望当大家听到‘天生云阳’的时候就知道这是好产品。”覃昌德说道。

志智双扶

全县无一学生因贫失学辍学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云阳脱贫攻坚的历程中,如何将志智双扶融入脱贫攻坚,从而全面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实现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同频共振一直是云阳县委县政府思索的脱贫关键问题。

为了实现扶贫先扶志,云阳以文明卫生、优生优育、理性消费、邻里和谐、崇尚科学、尽孝尽责、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八大理念”为重点,评选“八好之星”2.9万户,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群众学有榜样、干有方向;建立脱贫荣誉制度,对主动脱贫的贫困户颁发“同奔小康荣誉证”,激励贫困群众不等不靠,以“志”脱贫。

每年春节,云阳广大党员干部都会以“一次爱心走访、一次迎新大扫除、一场交心述职会、一场连心院坝会、一件贴心实事、一份温馨礼包”为主题开展活动;每年农忙,大家还会以“一次帮扶助耕、一次农忙互助、一次农业培训、一次科普宣传、一次农资打假、一次乡村振兴座谈”为主题推进活动。

同时把教育扶贫作为摆脱思想贫困、阻断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率先在全市成立贫困学生资助中心,将每年8月定为贫困学生帮扶月。创新“学生申请—学校初审公示—部门联合识别认定—学校资助—乡镇核对查漏—学校补资助”的精准资助六步工作法和“对享受了普惠资助政策仍不能顺利完成学业的特困学生再资助”的差异化资助办法,保证全县无一名学生因贫失学辍学。

推动贫困家庭学生能上学、有学上、上好学,“教育斩穷根”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贫困群众的认可,3791名贫困学生考入重点本科院校,5名贫困学生圆梦清华北大。

完善医疗体系

“家庭医生”精准救治

据悉,云阳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比例居高,化解特殊贫困群体难题是脱贫攻坚最为突出的挑战之一。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云阳县全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完善县、乡、村电影 医疗体系,创新推进独具云阳特色的大病临时医疗救助、居家康复等举措,让贫困群众“有地方看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看得起病”的目标已逐步实现。

“现在情况还可以,拄拐杖能走好多步了!面对凤鸣镇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的来访,阳凤村脱贫户黄伟军高兴地对几位医生说道。对黄伟军来说,和七年前的境况相比,现在的自己仿佛重获新生。2013年的一天,黄伟军突遇车祸,造成高位截瘫。“最大的困难就是看病把家里积蓄用完了,父母老了,孩子还小,确实想到这些方面真的打击非常大。”作为家中的顶梁柱,七尺男儿回忆起当年的境遇也潸然泪下。

这个家庭举步维艰之际,健康扶贫的政策让他们看到了曙光。2014年,云阳县在健康扶贫中创新推出居家康复救助举措,因病致贫的黄伟军因此获得了每月500元的医疗救助费用。在经过系统治疗和康复训练后,黄伟军的身体渐有起色。

去年,云阳县又开始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针对不同健康类别的群众,因病施策、精准施治,推行“123+1”签约模式。通过这项服务,黄伟军与凤鸣镇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一个由1名乡村医生和1名卫生院医师以及1名护士3人组成的团队开始每月入户对黄伟军进行健康指导和康复训练。

如今的黄伟军不仅重新站了起来,还在家门口养殖了几桶中蜂,打算靠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的新生活。“如果不是国家政策好的话,我们这个家庭就不会有今天了!”说起获得的关爱和帮助,黄伟军满是感激。更令人欣慰的是,他的女儿黄海燕义无反顾选择了学医,返乡做了一名村医,用最有意义的方式回报社会。

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云阳还将在医疗服务能力、健康管理机制上下功夫,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持续开展好每年5月“家庭医生集中签约月”和每年11月的“家庭医生集中回访月”活动,精准健康扶贫工作思路,努力实现“不让一位群众因病返贫”目标。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张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