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子版 > 2022.01.06期 >
A05-开门红!元旦小长假这些数据很亮眼

A05-开门红!元旦小长假这些数据很亮眼

开门红!元旦小长假这些数据很亮眼

2022年首个小长假,重庆旅游市场迎来了“开门红”。1月3日,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委发布数据显示,1月1日—3日,重庆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75.6万人次,市民出游依旧以都市游、周边游为主,滑雪、温泉则成为人们喜爱的度假方式。元旦三天假期,我市各大商圈人气旺,重庆主要商圈和重点监测商贸企业实现零售额75.07亿元,同比增长6.5%。

观音桥、解放碑等八大商圈零售额同比增长17.6%

观音桥商圈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跨年促销活动,集聚了大量人气。同时,星光68广场升级了A馆、新开B馆,引进全新品牌精品店20余家,江北区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同比增幅达15.5%,其中服装、电器、年货、化妆品等商品成为了节日期间的消费热点。

解放碑商圈汇聚客流140万。其中,重庆来福士购物中心客流较去年同期增长240%。大坪商圈汇聚客流120万。

另外,元旦期间,重庆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0%。

各区县重点监测农家乐营业额同比增长10.9%。

重庆科技馆共接待观众15059人次,新开展的大型生态雨林实景展——“虫现江湖”展,更是受到观众青睐。

票房方面,截至3日下午8时,全国“元旦档”电影票房总额已突破10亿元大关,重庆地区“元旦档”电影票房总额突破2200万元。其中,《穿过寒冬拥抱你》元旦假期全国票房已突破3亿元大关,累计票房总额也突破了5.8亿元。《李茂扮太子》全国票房总额突破2亿元大关。《反贪风暴5:最终章》全国票房总额突破2.2亿元大关,累计3.7亿。《误杀2》斩获7500万元票房,累计票房成功突破9亿元大关。《雄狮少年》斩获近4000万元票房,累计票房突破2亿元大关。《爱情神话》票房4795万元,累计票房1.69亿。

 

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75.6万人次

今年元旦节期间,冰雪游受到广大市民和游客欢迎,多个景区人气高涨。其中,武隆喀斯特旅游区接待游客8.08万人次,南川金佛山接待游客7.03万人次,丰都南天湖景区接待游客4.19万人次。

温泉旅游也是广大市民在元旦假期的热门选项。南温泉旅游风景区、融汇温泉小镇、东温泉风景区、统景温泉分别接待游客1.27万人次、1.2万人次、1.08万人次、0.82万人次。

此外,重庆洪崖洞、磁器口古镇、重庆动物园、重庆园博园、重庆欢乐谷等都市旅游休闲目的地分别接待游客13.5万人次、11.1万人次、8.57万人次、4.7万人次、3.45万人次。

重庆市博物馆累计推出展览240多个(基本陈列200个,临时展览40个),内容涵盖精品书画展、传统文化展、红色革命文化展、自然科普展等4大类。同时,举办花灯制作、贺卡制作、剪纸、写春联、年画印制体验等各类传统迎新活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举办“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民俗系列巡展,重庆自然博物馆举办了“元旦特别活动虎虎生威——霸王龙灯笼DIY”等活动。

重庆各区县亦推出丰富多彩的系列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荣昌、渝北、南岸、梁平、巴南等区县深入社区,开展送春联、送年画活动;九龙坡、江北面向青少年开展剪纸活动;黔江、石柱、彭水以成功举办2021中国原生民歌节为契机,继续宣传推广原生民歌;渝中、沙坪坝、江北、南岸组织剪纸、刺绣、面塑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企业进景区、进社区、进商圈开展非遗展演展销;涪陵、大足、丰都、开州、忠县等区县组织开展书法、摄影、非遗、绘画等展览展示活动;万州、南川、璧山、垫江、巫山、巫溪等区县组织开展灯谜、庙会等节日民俗活动。涪陵美心红酒小镇景区举行了跨年巡游表演、时装大秀等,并新增了三面青蛙跳、公主转马、风车王国等项目,三天共计接待游客超12万人次。北碚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三天便吸引了7万余名游客慕名前来“打卡”。江津举行了陈独秀书法作品展、江津区第二届书法大赛作品展等,共接待游客9万多人次。

据不完全统计,元旦期间,各区县累计赠送群众传统年画、春联8万余幅,开展传统文化体验展示展销活动180场次,130余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先后参与了非遗体验互动活动。

据人民网-重庆频道、《重庆日报》综合整理

 

一道道文化大餐 展现新发展新活力

——盘点2021年重庆文化市场成绩单

2021年重庆文化市场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本地文艺工作者撑起亮丽风景线。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庆文化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红色主旋律题材的创作。广大文艺工作者通过排演多部艺术作品,将先辈们的精神品质传递给观众,用文艺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川剧《江姐》、京剧《张露萍》《双枪惠娘》、话剧《红岩魂》等一大批红色主旋律题材的艺术作品与观众见面。

与此同时,2021年还有不少关于乡村振兴题材的作品纷纷涌现。“以各大文艺院团为例,2021年,重庆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乡村一线,创作出大型情景国乐剧《告别千年》、歌曲《第一书记》、话剧《天坑问道》《薪火》等作品。”市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作品多数入选第九届重庆文学和艺术奖公示名单。

不仅如此,2021年,我市还积极搭建优秀艺术作品的展示平台。据统计,2021年,我市博物馆举办线上线下精品展览400余个,社教活动2000多场次,包括“牢记嘱托战贫困 巴山渝水换新颜——重庆市脱贫攻坚展”“初心 使命 奋斗——中国共产党重庆100年光辉历程展”“水中精灵——长江鱼类展”等,服务观众超两亿人次,其中青少年716万多人次。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丰富的文化活动让市民感受艺术魅力。2021年10月20日,由市文旅委主办的“和谐社区·幸福生活”第六届重庆市社区艺术节家庭才艺秀在大渡口区举办。这场才艺秀以真实事例为素材,讲述了市民日常生活中的趣事,让观众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通过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将优质、丰富的文化资源送到百姓身边,让人民享受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激发群众参与活动的热情。事实上,重庆公共文化空间早已跳出固有的形态,生长成独具个性的模样。

新型业态不断发展,“互联网+”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当前,我国数字技术发展迅猛,已广泛应用到文化领域,给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带来很大变化。

2021年8月,重庆市群众文化馆等文化单位,充分利用数字文化资源,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线上服务项目。依托重庆的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重庆群众文化云”,退休市民陈女士相继完成了中医食疗养生、塑形瘦身瑜伽等课程。

此外,“云演出”“云博物馆”“云录制”“云旅游”“云音乐会”“云端论坛”等新的传播形式,让由疫情防控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

2021年以来,三峡博物馆、重庆市群众艺术馆等文化单位推动文化生产与消费全流程数字化转型,不仅让艺术形式活起来,也形成了新的消费体验。当文化遗产拥抱数字技术,新型文化业态创新发展,文化产业链也随之延长,“云”文化项目成为重庆文化市场的一大亮点。

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消费是引擎。据了解,未来重庆还将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丰富新领域文化产品供给、推动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文化消费需求,促进特色化、创新化、规模化文化产品供给体系形成。

据《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