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重庆 >

站立的城市丨这条“火药味”十足的小巷 带你感受老重庆的峰烟

本文来源:上游新闻

重庆渝中母城因分为上下半城,故两个半城的连接步道众多,就像城市的肌理。随着城市改造步伐加快,一些步道消失了

QQ图片20190423175543_副本.png

重庆渝中母城因分为上下半城,故两个半城的连接步道众多,就像城市的肌理。随着城市改造步伐加快,一些步道消失了,隐藏在步道里的老地名,也随之湮灭。

在离山城巷不远处,至今尚存一条步道,低调,安静地处在闹市中心,不声不响,与车水马龙的中兴路擦肩而过,不易引人注意。但小巷深处,那些地名,自宋朝以来,走过明清,沿用至今,且“火药味”十足:王爷石堡、火药局、打枪坝……

QQ图片20190423175519_副本.png

火药局

从下半城向上走,首先经过王爷石堡,穿过一个风雨廊,就看到步道延伸进深处。翻修的石梯上落满枯黄的树叶,高墙夹巷,院墙上面刻满“二十四孝”故事,“卧冰求鲤”“弃官寻母”“乳姑不怠”……

王爷石堡地名久远,住在小巷里的居民,无人说得清来源。只是通过口口相传,清朝时,曾有一位王爷设府于此,因地下是一块巨石,故此得名。

王爷石堡很短,紧接着是蔡家石堡,相传旧是此处是蔡家族人聚居地。

再往上,是一段很短的小巷—“管家巷”,1941年底,陶行知先生曾筹划在管家巷28号这里租建(合川)育才学校驻渝办事处。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当时的南方局领导均到过此处,共商国是。

经过百多米长的管家巷,沿石梯而上,就来到一个充满火药味的地方“火药局巷”——渝中区政府所在地。火药局的名字也大有来头,从清朝沿用至今天,当年此处曾设清朝绿营军制作火药的工厂。如今火药局已不见踪影,只留下了名字。

小巷已没有当年的老旧建筑,取而代之的多为高楼,但道旁的古老黄桷树,还能看出年代的久远。

QQ图片20190423175531_副本.png

通远门

穿过至圣宫的青砖小巷,就来到了金汤街,这是一个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战火不断,因为地势高易守难攻,在古时朝代更替之即,此处即是战火的中心。取名“固若金汤”之意。

战略要地,必有城门,重庆九开八闭十七门之一的“通远门”便在此处,这也是重庆至今仍在使用的城门,较场口通往七星岗的交通要道。

城墙依然高耸,历朝历代的风,将城墙巨石吹得圆润而斑驳。南宋时忽必烈率蒙古大军来过,守将张珏率众血溅通远门;明朝时张献忠率军攻城,激战6天破门入城;辛亥革命起义部队攻城而入,通电全国,宣造成立蜀军政府……

后来,城墙之下还塑了一些雕像,再现古代攻城场景。站在城门洞下,遥想当年,峰烟四起,攻守之间,多少王图霸业灰飞烟灭。

QQ图片20190423175511_副本.png

打枪坝

沿城门石梯往上,一个巨大的拳头塑像,立于一处三面孤立的小岗上。此地名叫“打枪坝”,清代在此设有驻军炮台,是清军绿营官兵演练的射击场,老百姓便给它取名为“打枪坝”。又一个火药味十足的地名。

1927年,在这里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三·三一惨案”。

当年3月31日,中共重庆地委在打枪坝召开工、商、学各界群众大会,示威抗议英美帝国主义的罪行,不料却遭到军阀刘湘、王陵基等人策划的屠杀。

惨案造成137人遇难,伤者上千人,大会执行主席、国民党左派漆南熏、陈达三,中共重庆地委组织部部长冉钧先后牺牲。

1987年,经四川美术学院设计,通远门城墙公园上矗立起“拳头”纪念碑。像征革党者不屈不挠,抗争到底的精神。

如今,通远门上,打枪坝下,已修建了广场,重修鼓楼,昔日战火纷飞之地,已成历史文化休闲区,供市民喝茶聊天。广场进口的青砖门坊上书有一副对联:“忆往昔,打枪坝内忙演练;看今朝,绿荫树下好悠闲。”

上游新闻记者  刘翰书  实习生  黎盛荣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