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重庆 >

西部开放高峰会16日召开 重庆内陆开放建设成绩显著

本文来源:重庆青年报

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下称西洽会)将于2019年5月16日至19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作为此次西洽会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开

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下称西洽会)将于2019年5月16日至19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作为此次“西洽会”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开放高峰会将于16日上午紧随开幕式在悦来会议中心两江厅召开。

西部开放高峰会将围绕西部大开发和共建“一带一路” 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以“开放新格局 西部新机遇”为主题,汇聚中西部省、区、市代表,共话西部大开发新格局,让西洽会成为西部地区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的中心平台、重要抓手。

同时,高峰会还邀请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国家代表、领域内专家学者、央企代表,共谋西部蓝图、共享西部机遇、共商西部发展,为重庆及西部未来发展出谋划策,提出新思路和新构想。

在此,记者就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对有关部门进行了采访。

开放通道不断拓展,形成互联互通新格局

近年来,重庆不断拓展开放通道,统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铁公水空四种方式,全方位推进出市、出海、出境通道建设,形成互联互通新格局。

向东,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长江外贸货运量占比超过90%,货值占比近50%,截至2018年底,去年新开通的渝甬铁海联运班列已开行143班、运输集装箱超1.5万标箱。今年争取国家支持启动三峡新通道建设,推动沿江铁路建设。巩固优化外贸集装箱 “五定”快班轮优先过闸机制,引导开行外贸集装箱专轮。

向西,截至2018年,中欧班列(重庆)累计开行超3000班,2018年当年开行超过1000班,建设德国、俄罗斯等国外集散分拨点超过40个。今年将继续拓展中欧班列(重庆)功能,深化拓展中欧班列(重庆)综合服务,优化中欧班列(重庆)稳定运行,推进班列提质增效,发挥班列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向南,建立起以重庆为运营中心、对接“一带一路”的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截至2018年底,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开行657班;重庆—东盟跨境公路班车累计开行661车次;重庆—河内国际铁路联运班列开行55班。

向北,“渝满俄”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联通中蒙俄经济走廊。

空中,加快打造国际航空枢纽,截至2018年,江北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160万人次,国际航线达到83条。加快推进江北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建设工程前期工作。以国际直达为重点,优化国际客货运航线网络,持续新开洲际和亚洲客货运航线。

开放平台不断提升,引领带动全域开放

目前,重庆已经形成“1+2+7+8”开放平台体系,即1个国家级开发区—两江新区,中国(重庆)自贸试验区和中新互联互通项目,3个国家级经开区和4个国家级高新区,1个保税港区、3个综保区、3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1个国家级检验检疫综合改革试验区。18个平台外贸进出口占全市总额的八成,外商直接投资(FDI)占全市比重超七成。

两江新区开放引领和口岸集成效应初步显现,逐渐成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以及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基地。今年加快推进果园港开放发展,承接寸滩港物流功能转移,推动设立首次进口药品和生物制品指定口岸,建成投用果园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快建设中新多式联运物流基地项目,推动中欧班列、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等多方向国际物流通道在果园港集聚。

今年4月1日,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迎来两周年,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截至2019年3月,重庆自贸试验区落地改革试点任务129项,复制推广试点经验127项,推出创新举措141条,形成全国首创案例6个、全国首创制度创新成果11个。今年将争取国家更大改革赋权,试点试验“全球维修”“投贷联动”“市场采购贸易”等政策。进一步深化“证照分离”改革,下放新一批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开展区内工业项目“零审批”“一本报告管全域”等改革,落实建设项目“一费制”。

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集聚辐射能力不断增强,今年要组织筹办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联合实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中新金融高峰会议、“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将探索政策举措和商业模式创新,继续实施一批功能性、标志性重点项目,今年亢争取1—2家企业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

开放口岸不断完善,口岸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重庆以通关便利化为抓手,逐渐形成畅通完善的开放口岸。目前,全市共有4个开放口岸,具有9类进口特殊商品指定口岸功能,口岸布局持续优化。今年还要完善完善现有口岸功能。完成重庆港扩大开放果园港区工作。推进万州机场口岸(临时开放)正式开放申报工作。丰富完善指定口岸功能,推动水果、粮食、肉类等口岸功能延伸。

启动智慧口岸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关区全覆盖,在国内率先实现在线国际结算、提出进口药械全程追溯等9项创新功能,口岸环节优化逾30%,企业成本下降逾10%。全面实现关区通关一体化,持续深化7×24小时通关保障措施,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40%。积极清理规范口岸经营服务性收费,水运集装箱合规成本降低954元/标箱。今年将依托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口岸基础资源配置,推进口岸物流链智能化和动态空间展现,促进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交互。优化智慧口岸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方案,推动口岸设施装备信息化科技化应用,推进智能作业场所、智能查验平台、智能信息系统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广“先期机检”“智能识别”“集中审像”,打造形成1-2个智慧口岸示范工程。积极争取在重庆率先开展智慧口岸建设试点。

开放主体不断壮大,持续释放发展新动能

重庆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是全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全球重要的笔电生产基地,年产汽车整车300多万辆,年产电子终端产品超3亿台(件)。坚持以“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为引领,不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创新加工贸易模式,积极推动“重庆造”产品走向全球。加快培育新业态,大力发展“保税+展示交易”、总部贸易、转口贸易,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形成促进开放发展的新动能。全面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外商投资便利化程度。截至2018年底,全市各类外商投资市场主体超过6000户,在渝世界500强企业达287家,较2017年增加8家。

今年我市将推动货物贸易主体转型升级,扩大“重庆造”优质产品出口比重,优化进口商品结构,激发进口潜力。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深入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基本完成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水港)、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团结村铁路保税物流园区跨境电商智能货物集散中心建设。力争实现总部贸易转口贸易额增长5%以上,汽车整车进口增长5%以上。同时今年更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活智博会、西洽会等展会载体,对接达沃斯论坛、博鳌亚洲论坛、财富全球论坛、进口博览会等高端资源,提高招商引资层次和质量。以“一带一路”沿线为重点开展国际合作。依托中国—中东欧、中俄“两河流域”、中国—东盟等多双边合作机制交流平台,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推动有条件的重庆企业以“一带一路”为重点“走出去”,推进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探索双向国际园区模式。

开放环境不断优化,积极营造良好开放氛围

重庆以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人文化为依规,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市场环境、人居环境,吸引汇聚全球投资主体。目前,重庆已对53个国家施行“72小时过境免签”,与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交流,累计有20个国家在重庆设立签证中心,各方往来便利。

今年重庆还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立足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重要地位,推动经济、产业等硬实力和文化、环境、品牌等软实力同步提升、相互促进,彰显集聚辐射带动功能,突出大数据智能化导向,完善城市国际化功能,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优势。

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按照国际标准,统一“单一窗口”申报数据规范,完善“单一窗口”功能。加强重庆“单一窗口”与港口、铁路、民航、银行、保险等机构合作对接,打造“一站式”国际贸易服务平台。探索开展“单一窗口”国际合作试点,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运营中心建设和发展提供业务和数据支撑。建设实施重庆“单一窗口”“渝快退”综合税务便利化服务系统。

    同时,还将结合城市提升行动计划,强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高效安全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扩大现有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办学规模,积极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来渝新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引进一批国际医院、品牌酒店。积极争取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用好用足用活各项出入境便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