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重庆 >

险滩多诡怪 龙门诗意来

本文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大江西来,浩渺奔流,在鼎山脚下陡转一弯,衍生“万里长江一要津”——江津。然则纵观古今,悠悠长江在江津大地上

downLoad-20190516114352.jpg

downLoad-20190516114402_副本.jpg

大江西来,浩渺奔流,在鼎山脚下陡转一弯,衍生“万里长江一要津”——江津。然则纵观古今,悠悠长江在江津大地上浸润数千年,交织而生的何止于此。在这里,滚滚奔腾的长江水,不仅塑造了绵延127公里绝美的江景山色、旖旎风光,也引无数文人墨客写下了传承千年的词唱歌吟、诗篇长联。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长江在江津土地上的“杰作”之一——龙门滩,一同去领略那江水激流澎湃的雄壮气魄,探寻险滩背后流传的文墨故事。

downLoad-20190516114356_副本.jpg

浪高滩险,却是兴旺码头

水难过为“滩”。位于龙华镇长江边上的龙门滩,被称为“上川江第一峡水险滩”,由龙门滩、朱家滩、小滩子三道险滩构成,以龙门滩最为凶险,江水湍急。据清乾隆本《县志》载:“因滩水凶险,蜀王命工凿石梁为门,乡人以江水如巨龙穿门而过,因称龙门滩。”

只见龙门滩上,一处巨石横亘在长江之中。在枯水期,巨石可占据江面的二分之一。巨石挡住汹涌的江水,造就一个天然的港湾,大批船只在这里停靠。这也成为人们对这险滩非但没有“敬而远之”,反而青睐不已的重要原因。

downLoad-20190516114359_副本.jpg

“公路建设铺开之前,这里一直是一个兴旺的码头,千百年来,方圆数十里的居民就是在这里,利用木船、竹伐,在长江黄金水道上进进出出。”龙华镇宣传办主任代勤彪介绍,前些年从这里赶“揽栈”上白沙、油溪,下江津、重庆的,每天不下两三百人,有时等船的人站满了码头,运煤、运盐、运木材的货船也都络绎不绝。

泊船虽易,行船却不易。因江水受巨石阻隔,狭窄的通道让水流更加湍急、波涛汹涌。在机械船出现之前,船只上行全靠人力,一只小客船要十多个纤夫拉,才能确保平安过滩。即使现在,上行重载的机械船也要借助其他船只的动力,才能成功渡滩。

downLoad-20190516114408_副本.jpg

文人流连,留下传世名篇

龙门滩之美,美在自然,也美在人文。从古至今,大批文人墨客感怀于龙门滩的壮阔艰险,挥笔写下传世名篇。

据明朝万历《重庆府志》记载,唐代诗人陈子昂应是诗咏江津的第一人,他描绘的盛景正是龙门滩。圣历元年(698年),陈子昂在乘船回乡途中,路过巴蜀名邑江津,被这里的风光和险胜之景感染,在船上写下《过巴龙门》:“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长窦亘五里,宛转复嵌空……”

 江津区文联主席庞国翔介绍,诗歌标题中的“巴龙门”及诗中提到的“龙门”,就是现在龙华镇的龙门滩,龙门滩的壮景也因此得以进入《全唐诗》,这是江津唯一进入唐诗视野的风物。此前,《过巴龙门》一诗还成功入选“重庆最美十大古诗”。

downLoad-20190516114405_副本.jpg

出生于江津的明代工部尚书、诗人江渊,也将“龙门春浪”评定为“江津八景”(前八景)之第三景,写道“蜀江春涨涌波澜,泛溢龙门两岸宽。羊角风生滩正险,峨眉雪化水偏寒。鱼龙泼刺飞腾远,舟楫沿流济渡难。谁解扬鳍三汲去,早乘雷雨拜金銮。”全诗描绘了龙门滩时值春汛初起,风起浪涌、波澜壮阔的景象,滩之险、景之美跃然纸上。

如今,虽然随着水运式微,龙门滩热闹繁荣的景象已在时光流逝中逐渐消散,但那些吟诵它的诗句却经受住了时光的考验,穿越千年,历久弥新。

downLoad-20190516114412_副本.jpg

文脉传承,创建诗词名镇

龙门滩的险胜让文人流连,颂扬龙门滩的绝唱诗篇,在新的历史时期,幻化成根根红线,牵出了整个龙华镇与诗词的姻缘。

近年来,龙华镇高度重视诗词文脉传承,收集原创古诗词80余篇,整理出版《龙门诗刊》《龙门本土诗集》等,编排特色诗舞演诵节目《龙门峡》,组织成立龙门诗社,开展丰富多彩的诗词文化活动,让诗词内涵在龙华不断得以丰富、拓展。2018年,龙华镇成功创建“重庆市诗词名镇”。

龙华镇还计划将辖区内双溪村的巴渝新居广场打造为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诗词文化主题广场,将古诗词镌刻在景观石上,方便群众品读、鉴赏;在燕坝村打造独具特色的临街“一户一诗”古典风格景观,营造古风古韵的诗词文化氛围。

文化从来不是静止的存在,我们有理由相信,“重庆最美古诗”描绘下的龙门滩,诗词文化氛围浓郁的龙华镇,一定会吸引更多游人、文人,前来追寻、书写它们。而其中的精彩瞬间,又会成为新的人文故事,继续丰富这一方土地的历史沉淀。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