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渝中报
市民正在办理业务。记者 彭 镛 摄 从“三证合一”到“多证合一”,从“先证后照”到“先照后证”再到“证照分离”,从排队提交
市民正在办理业务。记者 彭 镛 摄
从“三证合一”到“多证合一”,从“先证后照”到“先照后证”再到“证照分离”,从排队提交资料到全程电子化……为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我区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让做生意、成事业变得容易。
近年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围绕服务市场主体发展和完善市场监督手段,不断简化办事流程、手续和材料,渝中市场环境不断优化,企业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截至2019年5月,全区实有市场主体91003户,其中,内资企业36102户,注册资本4178.32亿元;外资企业1023户,注册资本57亿美元;个体工商户53878户,资金额25.9亿元。
放宽市场准入门槛
为企业“松绑”,激发市场活力
众所周知,要经营有许可事项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必须要取得“证”和“照”才能开业。其中,“证”有很多种,常见的如食品经营许可证、货物运输许可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等。在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前,在办理营业执照前,共有226项经营项目需要先获得相关部门颁发的各种许可证。整个流程下来,差不多要一两个月时间,无形中拉长了企业的开业筹备时间,增加了企业负担。
2014年起,我区启动“先照后证”试点改革,把22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中的88%分批改为后置许可或者取消,现在仅保留了29项前置许可。此外,214项后置许可行业均可先办理营业执照后,再到行业主管部门办理。
“这一系列举措的推行,让企业准入变容易了,营业执照办理时间缩短到一个工作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切实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启用了“双告知”制度,一方面及时告知申请人办理相关许可,另一方面向许可部门推送办照信息。截至目前,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向相关行政许可部门推送办照信息10162件。(下转2版) (上接1版)
据了解,许可证分为两类,一类是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不需要审批的,一类是安全生产许可证等需要审批的。为进一步简化办证流程,对于不需要审批的许可证,2015年10月1日起,我区推出了企业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此后又实施了“五证合一”“十证合一”“二十一证合一”的“多证合一”改革工作。2016年12月1日起,还对个体工商户实施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两证整合”。截至目前,全区已发放“多证合一”企业营业执照33898户;“两证整合”个体营业执照26905户。
个体工商户陈英就是受益者之一。2019年1月,马上要大学毕业的她想开一家咖啡吧。“‘先照后证’确实很人性化,拿到营业执照后,我就开始装修、招员工,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陈英告诉记者,当拿到餐饮服务等许可时,其他筹备工作也准备就绪了,“马上就可以开业了,简直是无缝对接。”
在此基础上,自2018年11月10日起,我区先试先行,对国务院确定的第一批涉及工业产品、特种设备、食品等共8项行政审批事项实施“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释放生产经营企业创业创新活力,企业满意度较高。
设置企业开办综合受理窗口
让“数据”多跑路,换企业少跑腿
2019年2月20日,重庆自贸试验区渝中板块又落户一家新的市场主体——重庆燕安居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公司法定代表人黄小玲一拿到营业执照,就迫不及待地核实了成立时间,“对,是2019年2月19日。”黄小玲激动地说,“真没想到,现在注册公司速度这么快,在登记窗口就可以办完所有的事情,太方便了,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原来,做了20余年名贵中药材企业的黄小玲,去年打算转型做品牌营销。经过考察,黄小玲与厦门燕安居集团达成合作并决定在重庆设立公司。“经公司研究决定,希望执照设立日为2月19日。”黄小玲告诉记者,“由于资料准备较为仓促,我很担心时间上达不到要求。让我完全没想到的是,渝中区能这样为企业着想,为了满足我们企业的要求,听说工作人员前一天加班到晚上10点多,真的是太感谢了。”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更好地服务企业,我区于今年2月18日在全市率先进行探索,成立了由市场监督、税务、公安、金融等部门联合组建的企业开办综合受理窗口6个,同时受理企业名称预核准、设立登记及其营业执照发放、公章刻制备案、信息确认和税种核定、申领发票和银行开户等业务,实现“企业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银行预开户”一站式通办。
在企业开办综合受理窗口,申请企业只需提供1套材料,由综合窗口受理人员在办理营业执照时一次性收齐,随即推送至公安、税务等部门,以系统对接、数据共享等形式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复用”,即可完成办理企业开办营业执照、印章刻制及备案、税务发票申领、银行预开户4个事项,整个开办时间仅需2个工作日,大幅缩短了企业开办时限,让企业少跑路。
自此,在渝中自贸区板块设立的企业不仅可以在行政服务大厅的自贸区企业服务专窗办理企业开办业务,也可以在企业开办综合受理窗口办理,让自贸区企业开办有了绿色双通道,大大提升了企业开办的便利度。
截至目前,企业开办综合受理窗口发放新设立企业营业执照1310户,企业刻制公章1064枚,办理税务事项772户,银行现场预开户91户,到各银行网点开户412户;窗口人员咨询企业名称、开业登记1512户次,指导刻章申请1180户次,税务咨询1210余户次。
建立虚假登记撤销制度
创新机制,营造规范有序市场环境
俗话说,经商之道,诚信为本。近年来,渝中市场秩序总体情况良好,但依然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冒用他人身份证注册公司便是其中一种。
2017年11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颜姓浙江人举报,称因被人冒用其身份证在重庆注册了公司,致其本人无法在宁波开办企业,请求撤销被人注册的重庆公司。
接到举报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监管科和注册许可科迅速展开调查,通过走访、信息比对等调查取证和评估会审,最终作出撤销上述重庆公司的设立登记,并在通过登记住所、经营场所均无法联系该公司的情况下,将撤销设立登记听证告知以公告送达。
“颜氏的烦恼”得以快速顺利化解,与我区率先在全市开展提交虚假材料骗取登记撤销机制探索密不可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切实解决注册登记中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骗取登记注册问题,我区于2016年开始本项工作的创新探索,并在2017年制定出台《撤销企业提交虚假材料骗取工商设立登记的规定》,明确了适用范围、职责分工、处理流程、取证要件、撤销处理等内容,为涉嫌被冒用身份证件的当事群众提供了投诉处理的途径,为经办人提供了处理指导,成效较为明显。
据统计,2018年,我区共受理被冒用身份信息注册公司的撤销申请16件,其中外省人员申请3件,已办结及撤销公司登记12件,当事人在工商登记与变更、缴纳税款、领取低保等方面受到的影响或限制得以纠正。
“有效的市场监督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市场经济改革发展大局至关重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区将充分利用自贸区先行先试权,坚持“依法监管、简约监管、审慎监管、综合监管、智慧监管、协调监管”理念,积极探索市场监管新模式,促进市场主体信用制度建设,为渝中市场经济高效运行保驾护航。
(渝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