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第1眼-重庆广电
第1眼-重庆广电消息,我市多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工作方案,明确在今明两年投入110亿元,持续加码补上生态环境领域基
第1眼-重庆广电消息,我市多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工作方案,明确在今明两年投入110亿元,持续加码补上生态环境领域基础设施的短板。其中,水污染防治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是重头戏。
不久前,重庆第一批针对航行船舶污染物的公益接收点,在江津区建成投用。过去,这些航行在江上的船舶产生的垃圾、油污、生活污水,因为难以收集,容易直排长江。有了这些接收点之后,所有经过江津的船舶产生的污染物,都会得到免费的收集处理。
江津区港航管理处处长陈俊峰告诉记者,它的作用就是对行船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接收,这是免费的、公益性的。让江上的船舶业主自觉遵守环保的相关规定,减少偷排。
除了堵住江上流动的污染源,沿江趸船的生活污水,也在今年开始实行“应收尽收”。在长江涪陵段记者看到,环卫部门的生活污水接收专用船舶,正在通过抽污泵转移趸船的污水。每一次的接收、转运、处置,都执行的是转移联单制度,以加强监管。
涪陵区城市水域环卫处工作人员陈世勇说,他们将记录包括船名、作业时间、地点和数量等内容, 记录的量和交到岸上处置的量是一致的。
据介绍,船舶码头的污染防治基础设施,是我市目前的短板之一。通过加大投入,到2020年,按法规要求船舶污水垃圾收集装置安装率应当达到100%,基本实现长江干线上游以及重要支流船舶废弃物接收处置全覆盖。同时,岸上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也将是我市要继续补上的短板。
市生态环境局水处处长刘明君介绍,很多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没有管网或者不齐,这个都要补。很多乡镇污水处理现在的工艺不合理,能运行但是不能达标排放,这种也是要补的。
按照建设目标,到2020年,我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及以上排放标准,工业集聚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此外,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方面,到2020年,我市还要新增一般工业固废处置能力1412万立方米,危险废物协同处置能力4万吨/年,医疗废物处理能力3115吨/年。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刘晓媛,郝岱亚 特约记者 王杨 万镇黎
原标题:今明两年 我市将投110亿补环保短板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在这个世界,生存着许许多多对人体有益的动植物,他们主要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中,或者一些人迹罕至的平原和山林中。在我们中国,广大的农
在自然界总是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东西,它们的外形长得非常的相似,所以有时候如果不认真辩论的话,就往往会把真的当做是假的,而把假的看作是
韩国男子直播吃卤猪腿,足足5斤多,吃的满嘴油光,吃法太喜感了
北方人和南方人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菜品之类,如果单论一个硬菜来讲的话,北方人所谓的硬菜就是满满的一大盆肉,肉的分量一定要很足,这样
身边很多朋友都埋怨,头发脱得越来越厉害,再掉下去,都要成秃头了,确实,仔细观察一下,近年来,脱发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无论是电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