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重庆 >

酉阳:千年非遗里的诗与远方

本文来源:酉州城事

5月31日,酉阳龚滩古镇景区的《酉阳耍锣鼓》《酉阳摆手舞》《酉阳民歌》,在第四届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

5月31日,酉阳龚滩古镇景区的《酉阳耍锣鼓》《酉阳摆手舞》《酉阳民歌》,在第四届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览会上进行了专场演出。浓郁的龚滩古镇元素,让现场观众如痴如醉,流连忘返。县文化馆馆长石胜利说,传承在龚滩古镇的非遗项目,带着泥土的芬芳,千年的醇香和龚滩在1800年岁月里的温情,走出大山,展现在博览会宽广的舞台上。

酉阳是中国土家摆手舞之乡、中国著名民歌之乡、中国土家文化发祥地、重庆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核心区。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3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8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98个。

近年来,我县通过“非遗进景区、进社区”等活动,让非遗项目从岁月的尘烟中“走”出来,在景区“活”下来,在旅游产品中“火”起来,铸就游人向往追逐的诗与远方。

西兰卡普 盛开在桃花源的非遗艺术之花

织锦壁挂、织锦挎包、织锦背包、织锦背心……在桃花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土家织锦坊,重庆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类“酉阳西兰卡普传统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年52岁的景区员工左翠平,用经纬交织的线条,向中外游人展示着土家织锦动人的传说和无尽魅力。

土家织锦,是土家语里的“西兰卡普”,即土家族人的花铺盖。作为流传在武陵山区土家族山寨中一种古老传统的土家工艺织锦,被誉为土家族工艺美术奇葩和“土家艺术之花”。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自幼学习土家织锦纺织的左翠平来到桃花源景区,专门从事织锦纺织。10多个春夏秋冬,她端坐在织锦机前,痴迷地传承着土家民族文化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心设计开发以《土家摆手舞》《梦回桃花源》《酉水之恋》为题材的织锦壁挂、织锦挎包、织锦背包、织锦背心等系列产品,远销海内外。景区据此打造的织锦坊文化旅游景点,全方位展示着景区男耕女织核心文化内涵,成为景区最为耀眼的文化风景。

土家织锦弹奏的绚丽旋律,不断彰显和提升了景区的品质和影响力,进一步坚定了景区走文旅融合发展之路。2016年,结合升级改造,景区全新推出榨油坊、煮酒坊、碾米坊、铁器坊、染布坊等文化旅游景点,常态化开展酉阳土家摆手舞、酉阳民歌、酉阳古歌、哭嫁等国家级和市级非遗项目展演,聘请老农展示传统农耕文化。以《桃花源记》为蓝本,推出集酉阳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于一体的大型歌舞实景剧《梦幻桃源》,使得千年的非遗项目,在景区落地生根,散发久远的活力。

绿豆粉 千年龚滩的岁月回音

“我们来龚滩古镇旅游,既看到了非遗节目《梯玛古歌》,又吃到了非遗小吃——绿豆粉,非常满足!”7月20日,正在龚滩古镇游完的山西游客齐志杰告诉笔者。

源自蜀汉后主元年的龚滩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近年来,在县文化馆和景区的大力协助下,古镇居民刘胜花将祖传的绿豆粉,打造成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商品,年销售绿豆粉24万余斤,收入50余万元,成为景区助推居民增收的成功典范。

“绿豆粉让我们看到了非遗的魅力,下决心让非遗项目在龚滩焕发生机。”石胜利告诉笔者,2017年以来,每年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在龚滩古镇举办的“千年非遗闹龚滩,民俗文化过大年”等活动,先后亮相央视《新闻联播》《共同关注》《新闻直播间》《东方时空》等栏目。同时,遴选优秀非遗项目,联合景区打造由国家级和重庆市级非遗项目组成,并由市级非遗传承人领衔主演的非遗文化节目《梯玛古歌》,构建的“非遗龚滩”旅游文化品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前来感受真挚热烈的土苗风情和泥土的芬芳。

薅秧歌 菖蒲花田的“云水谣”

站在花田乡何家岩村一眼望去,层层叠叠的梯田,薄如蝉纱的云雾挂在山腰,宛如一幅美轮美奂的丹青水墨画卷。而保留传承在山寨里的以薅秧歌为主体的土家民歌和稻种文化,宛如山涧清泉,滋润着何家岩的每一块田地。

进驻花田的菖蒲公司,迅速将土家摆手舞、酉阳民歌、黑水号子、薅草锣鼓、木叶吹奏和花田的耕种祭祀、秧歌等项目进行全面的提炼融合,推出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熊正禄领衔,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展演的民族风情旅游文化节目,唱响传承千年的《啊啦调》。

石胜利告诉笔者,高亢洪亮的《啊啦调》,欢快的土家摆手舞,火红的农家乐,让这个曾经沉寂的山乡,成为乡村旅游的好去处,摄影人眼中的“天堂”,正散发出无尽的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