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重庆 >

推动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美丽涪陵幸福涪陵

本文来源:巴渝都市报

如何又快又好地推动涪陵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城乡高质量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1月7日,时值涪陵区“两会”期间,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聆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政协委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戴鹏:

加强引导民营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推动涪陵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政协委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戴鹏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涪陵区市场主体达到94923户,资金总额达到1256亿元。民营经济占市场主体总量97.33%,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57.9%,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

“2019年,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市场监管局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们进一步强化了行政许可改革,为企业开办提供宽松环境;持续推进了商事制度改革,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了便民服务措施,提升企业开办的便利度。”戴鹏说。

不过,戴鹏也表示,尽管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但目前,全区民营企业仍存在运营负担重、资金链短缺、结构不平衡、人才难引进、技术创新难等亟需解决的问题。

“民营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推动民营企业自身的、由内至外的深刻改革,要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发展之路,要加强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思维创新,要引进人才、雄厚资金、扩宽市场。”戴鹏说。

为此,戴鹏认为,对于市场监管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持续推进开办企业优化提升工作,实现企业开办“一网一窗一次一日‘四个一’”的工作标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注重“一企一策”精准帮扶;要继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纵深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市场监管领域实现“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常态化;要进一步提升注册登记便利化,全面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无纸化和智能化,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力争实现注册登记“不见面”。

对于助推民营企业发展而言,戴鹏建议,可成立行业性、专业性的组织、指导机构,加强对民营企业在政策、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引导和支持;应推动民营企业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协助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引进智能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生态环保乡村产业的发展,对民营企业实施外引内联、技术研发、扩产改造等给予大力帮助支持,形成可循环利用产品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要推出民营企业各个行业的标杆,通过示范引领和链条发展,推动区域经济整体向前,推动涪陵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人大代表、石沱镇党委书记陈松涛:

深挖涪陵本土特色文化

做大做强文化旅游品牌

人大代表、石沱镇党委书记陈松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滋养。2020年“两会”期间,涪陵区部分人大代表针对涪陵区的一些乡镇有深厚的文化,却与旅游无法成功结合,或是乡村旅游发展没有可持续性等问题,提出了文旅商融合发展的建议。

文旅商融合发展是涪陵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乡高质量建设,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一环。陈松涛以石沱镇乡村旅游发展为例,对文旅商融合如何向深向好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自2018年石沱镇启动了“石沱镇乡村生态旅游北区”建设工作以来,对该镇内的五个古寨和核心区域进行了本土文化的挖掘、展示,让沉寂的古老故事重新焕发出活力。此外,还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河长制工作等加强了对原有文化资源的保护。目前,石沱镇大山村李子、千秋村柑橘采摘产业已日渐成熟。未来几年,石沱镇的乡村旅游品质将逐步提升,并深度融入主城周末休闲旅游圈。

陈松涛说:“我认为,没有文化的旅游没有魅力,没有旅游的文化没有活力。因此要充分挖掘长江沿岸乡镇的文化资源,梳理、整理长江沿岸的文化脉络,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长江沿岸乡镇的文化进行集体展示。”只有把长江沿岸的乡镇统一纳入“长江文化”中,整体向外推荐,才能让“长江文化”更有吸引力。

此外,在开发“武陵山文化”时,要进一步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将农耕文化、山区歌舞、山地种养殖与秀美的自然风光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此增加涪陵区旅游景点的广度和深度,做大做强涪陵文化旅游品牌。

陈松涛说:“文旅商融合是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在今后对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力量也将会越来越大。”

政协委员、区农业农村委一级主任科员陈春明:

抢抓农业数字经济

助力涪陵乡村振兴

政协委员、区农业农村委一级主任科员陈春明(右一)正在进村入户调查研究

“乡村振兴,关键是振兴农村经济、提升农业质量、增加农民收入。”陈春明说,涪陵要实施乡村振兴,只有抢抓农业数字经济契机,建立“互联网 大数据 智能化 农业 N”新业态,才能占领农业数字经济一席之地,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陈春明建议,要强化农业数字经济共识,宣传科普数字经济常识,在全区上下形成“农业数字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必抓之事”的基本共识。打造互联互通数字体系,组织长江师范学院等院校、聘用专家团队,专项开展数字经济发展研究,编制《涪陵区农业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建立数字经济发展标准体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外引内联”等方式,培育储备数字经济人才队伍。根据《规划》,分年度投入专项资金,建立财政持续投入稳定机制,逐步建立跨区域、跨行业,“接二联三”的现代农业“广域网”,逐步消除“信息高楼”和“信息孤岛”,接续“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快车道。

陈春明建议,要加快发展农业数字经济,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系统,实现产、销等环节的全程检索、全程管控、追踪溯源,使产品百分之百实现生产有规程、过程有记录。将农产品信息和每一笔农产品交易都实现数据化,这样所有的涉农情况变得可追溯,政府通过数据分析,掌握涉农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具体的效果,并及时做出调整。推进大数据一站式服务,助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通过互联网及大数据,开展精准运营及推广,提供农产品及乡村旅游的产品入驻、品牌包装、营销策划、宣传推广等服务。

(小爱编稿很辛苦,请您在文尾后点个赞)

文/记者 罗菲菲 陈红宇 黄维娇

图/记者 黄河

首席编辑 石本才

责编 蒋从容

终审 雷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