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重庆 >

铜梁侣俸镇:小额扶贫信贷"扶"出增收致富路

本文来源:华龙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1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赵武强 通讯员 王迪 )昨(31)日上午,在重庆铜梁区侣俸镇天星村9社,建卡贫困户李邦华正在粉碎玉米,妻子则在屋側的围栏里饲喂鸡鸭。

见有人到来,李邦华放下手中的活,把来人迎进院里。他拍了拍身上的灰,谦意地说,办好几十头猪的料,要忙一两个小时。几亩地的活,还有几十只鸡鸭鹅要养。我两口子清早起来忙到现在还没有歇口气。

在他家小院一側,一排用条石砌成的4间猪圈里,养着20多头猪,其中3头母猪,26头架子猪。猪圈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四周用遮阳网覆盖防止太阳幅射。虽然猪养得不少,但由于修了净化池,院里闻不到一丝臭味。

“老李两口子勤快得很,为了致富起早贪黑,从没有看见他赶过耍场。”村支书罗德中介绍说,春节后卖了12只仔猪、3头肥猪收入了3万4千多。圈里的猪今年出槽后,还有四五万元收入。

贫困户饲养的生猪。特约通讯员 赵武强 摄

李邦华家里有两个孩子,31岁的大儿子患有先天残疾,自出身后就一直没有下过床,吃喝拉撒睡全靠大人帮助;小儿子正在上大学。虽然严重的家庭拖累,但没有动摇夫妻俩脱贫致富的信心,坚持用勤劳苦苦支撑起贫穷之家。

前几年,镇村将李邦华一家纳入了建卡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的扶贫政策,解决了他家的基本生活。

吃穿没有问题了,但要想走出一条致富之路,还需要另想办法。去年上年,在扶贫帮扶人的具体规划下,李邦华利用国家小额信贷政策,贷款2万元规模扩大生猪生产。有了资金保证,加上自已勤劳肯干,夫妻俩把养殖搞得红红火火。

“我过去虽然也养猪,但由于缺乏本钱,一只是小打小闹。去年,帮扶责任人上门给我宣传小额信贷政策,还帮我办好一切手续。有了这笔钱,我扩猪圈,买母猪,购饲料,虽然苦一点累一点,但数着大把的钱心里就不觉得累了。”李邦华欣慰地说。

侣俸镇有建卡贫困户229户。近年来,镇里通过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和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和医疗扶贫,建卡贫困户全部摘掉了贫帽。

2018年,国家出台了金融扶贫政策,侣俸镇抓住金融扶贫为产业“造血”的机遇,对全镇贫困户全覆盖宣传动员,支持和帮助能吃苦,舍得干,有脱贫信心,也有项目的贫困户好用活小额扶贫贷款资金发展扶贫产业。到今年7月底,全镇已有142户建卡贫困户获得414.6万元小额贷款,他们利用免息贷款资金,纷纷搞起种植养殖项目,26户建卡贫困户还获得产业到户近9万元的资金补助。

“为了确保金融扶贫产业收到实效,镇里明确每位帮扶责任人既要负责技术指导,又要拓展销售渠道,通过市场营销和消费扶贫等多种形式,帮助贫困户把农产品变为商品获得实实在在的收入。”分管扶贫工作的副镇长孙贤菊说。

凤飞村6社建卡贫困户王安军也是利用小额信贷资金走上致富路的典型。王安军有种植莲藕的习惯,他利用5万元小额贷款资金流转本社几户农户的土地,把种藕面积扩大到了30亩。一有空闲,夫妻俩外出挖藕,每天至少有六七百元的现金收入。

沿着一条水泥公路走进王安军的家。他家屋前一大片莲荷叶长势喜人,荷叶间艳丽的花朵把田野装扮得格外美丽。

“我有种藕的技术,但过去缺乏资金,两万元小额贷款帮了我的大忙。”王安军说,藕种多了,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又义务帮我联系商贩,我在家门口就把藕卖完了。

“王安军种的莲藕品种好,产量高。目前已开始采收,鲜藕每斤3元左右,效果相当开观。”

侣俸镇太石村建卡贫困户刘小荣利用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建鱼池养起小龙虾和生态鱼,通过干部的帮助,水产品畅销市场,收入可观。他两口子一有空闲,就外出帮人挖藕,每天至少有六七百元的现金收入。”村支书黄万国介绍说。

“贫困户脱贫只是取得阶段性成果,增添新的措施,让贫困户富起来是我们必须继续努力的方向。为此,镇里评选出了脱贫致富先进户大张旗鼓宣传,激发更多的贫困户增强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镇党委书记赵光友说,下一步,镇里还将继续加强扶贫小额贷款发展产业的引导和指导,提升贫困户管理产业的水平,并强化消费扶贫,让贫困户的腰包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