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重庆 >

重庆两江新区:1-8月电子产业产值超千亿元

本文来源:华龙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 10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从两江新区管委会获悉,1至8月,两江新区电子产业上升势头不减,实现产值1034.06亿元,同比增长7.2%。

峻凌电子生产车间。企业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峻凌电子:持续向好 每月平均增长30%以上

“我们今年销售额相比去年,应该会有一个显著的提升。”峻凌电子(重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峻凌电子’)厂长罗小菊和同事们拿着报表,分析今年1至8月份的生产经营状况。

据了解,峻凌电子自3月份以来,出货量和加工收入每月均呈现平均30%以上的增量,生产经营持续向好。

峻凌电子是两江新区一家涉足笔记本触摸面板、液晶光电控制板、安防产品、高端投影仪以及无人驾驶车载产品等领域的电子企业。自2010年入驻两江新区以来,通过与国内外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峻凌电子生产规模从创立之初的1条SMT线(表面自动贴装生产线)扩张到现在的20条,生产经营额从投产当年的138万人民币,扩张到了2019 年的9.1亿人民币。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行业均受到影响,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尤为如此,峻凌电子的发展也遭遇了“拦路虎”。

“不能等、不能靠,我们必须自救。”罗小菊这样给全厂干部职工打气。

2月初,在两江新区管委会的协调下,峻凌电子很快完成了复工程序审验。

2月10日,峻凌电子正式复工。

“新区在材料审批、疫情防控方面给我们很大的指导和支持,还派驻了企业服务员专门为我们解决困难,这对我们的帮助很大。”罗小菊说,新区各级各部门提供的支持,让峻凌电子快速进入了全面复工复产的状态,也让企业能一心一意谋生产。

为了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峻凌电子积极行动,双管齐下,对内对外两条线协同作战。

对内,峻凌电子采取开源节流,在全厂范围内围绕“人力优化、生产效率提升、费用节省”目标,动员全体员工实施提案改善项目。

这样的自我改造,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截至到8月,峻凌电子已经累计收到经济价值改善案件119件,累计经济价值367万。

对外,峻凌电子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走出去,借助新区良好的电子产业生态,努力拓宽市场,吸引新客户,目前已经导入3家客户。

“国内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国际范围内还有影响,但是我们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基础,第四季度我们将努力把这个势头延续下去,争取要在去年基础上再上一层楼。”罗小菊说。

灵龙电子生产车间。通讯员 陈昕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灵龙电子:拓宽渠道 加大新品研发创新

“这是安防产品需要用到的微型电动机。”

“电动牙刷的振动零部件,有些电动牙刷就是使用了我们这款产品。”

“这是我们正在研发的一款日用消费电子新品,预计近期就会投入市场。”

近日,位于两江新区金山街道辖区的重庆市灵龙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灵龙电子”)生产车间里,工人们的生产节奏快了不少。

“最近这两个月的订单销量相比之前,有了明显的提升。”灵龙电子常务副总经理张南平介绍。

订单销量增多,让前阵子压在张南平肩上的压力有了些许缓解。更让他高兴的是,今年疫情虽然给生产带来了影响,但也让企业危中寻机,发现了新的机会。

“疫情之前,我们主要做手机领域的电子零部件,但是现在我们开始围绕安防和日用消费领域用到的各种步进电机进行研发生产。”张南平说,“虽然新开发的这部分业务比例还不大,但是让企业拓宽了经营思路,我们把非手机领域的产品逐步做大,在丰富产品种类的同时,也增强了我们抵御风险的能力。”

新的尝试给企业带来的积极影响。“按照目前这个态势发展,今年的最终成绩应该会让大家满意。”张南平说。

宇隆光电生产车间。通讯员 陈昕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两江新区多措并举 力推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

两江新区产业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期间,两江新区发挥多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供应链优势,线上线下联动,助力京东方、莱宝、万国半导体等电子龙头企业开起来、产业链条动起来,为电子企业产业链整体复工复产打下了基础。

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以后,新区存量电子企业逐步发力,通过加大研发、拓宽销售渠道等方式,企业生产经营稳步向前。

此外,两江新区也在推动在建项目建设、加大引进优质电子产业项目力度,不断做大做强做优电子产业生态。

重庆翊宝智慧电子装置有限公司拟总投资10亿元,在新区引进全球知名品牌商的新型智能电子笔产品制造项目,形成年产能500万支的智能电子笔制造中心;腾讯云(重庆)工业互联网基地的落户,将推动两江新区及重庆电子、汽车等产业智能化升级,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支撑;京东方重庆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7月7日已封顶,预计2021年6月正式投产……

下一步,两江新区将继续加快构建“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围绕“云联数算用”要素集群,不断巩固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良好势头,提升电子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重庆智慧之城,努力成为全市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的重要承载区和应用示范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