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重庆 >

三峡库区深挖历史文脉为旅游注入诗书情怀

本文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11月24日电(黄麓茜)“布衣暖 菜根香 诗书滋味长”在奉节白帝城碑林,一个孩子正在家长的教导下指着石碑一字一句念着。在长江三峡沿线景区,游客总能感受到诗书滋味长的情怀。 

  11月19日至21日,记者随“相约万州・遇见三峡”全国网络媒体踩线采风活动在长江三峡沿线景区探访看到,三峡库区万州、奉节、巫山等区县深挖历史文脉,为三峡旅游注入诗意。

  山水因人成胜景。自远古以来,三峡地区就孕育了巫山猿人,衍生出神秘的巫文化、巴文化,以及盐文化、水文化、诗词文化、三国文化、移民文化等,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犹如一颗颗珍珠串成一条历史悠久的文化带。

  记者来到万州区南浦剧场,这里正在进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竹琴的表演。万州是三峡文明大通道的重要节点,也是三峡文化的荟萃之地,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在这里驻足吟咏。“诗言志,歌永言”,这里的曲艺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一段《月下盘貂》表演完毕,四川竹琴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国福微微一鞠躬,卷卷衣袖,举手投足透露着儒雅。得益于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扶持力度加大,四川竹琴作为三峡文化的一部分得到了更多出场机会,现在刘国福每周都要到南浦剧场为游客们表演。

图为刘国福进行竹琴表演。黄麓茜摄

  同时,刘国福在万州区政府的组织下走进校园、社区等进行教学,希望传承曲艺艺术。刘国福告诉记者,为了增加竹琴表演的可看性,他对传统的竹琴表演进行了精简压缩,同时学习用传统艺术来表现新时代新风尚,现在喜欢竹琴表演的人还是很多。“我希望更多年轻人把传统记忆和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像刘国福这样喜爱传统文化的人还有很多。“现在专程过来感受诗城氛围的游客很多,很多游客就是因为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才来到奉节”。在白帝城从事导游工作9年的童林辉如是说。奉节既有传诵千年的李杜诗篇、竹枝词赋,又有名垂史话的夔门盛景。诗词文化、险胜山水是其文化魂魄和底色。走进奉节白帝城景区,穿过长廊,面对碑林,游客念着“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品味着三峡诗词的滋味。“对我来说,这是一次穿行唐诗里的旅程。”恩施日报黎袁媛说,诗歌给我们描摹了无数次巴山蜀水的雄奇瑰丽,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次的三峡之旅,让我直观地感受祖国大好的河山,体会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图为小三峡景区风貌。黄麓茜摄

  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生活里的“诗人”,三峡库区老百姓将自己的生活唱成了诗。记者换船乘至小三峡景区,三峡蓄水使这里形成了巨大的内陆湖,如今的小三峡柔和秀美,“巫山云雨”更增魅力。掌舵的董师傅告诉记者,他曾是江边的纤夫,那时候的水流湍急、暗礁密布,风险极大,开船简直是拿命赚钱。如今他在旅游公司开船,既能赚到工资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

图为董师傅在船头唱山歌。黄麓茜 摄

  “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很好。”董师傅说到兴起唱起了山歌,歌词难辨但曲调轻快悠扬,这又何尝不是他内心喜悦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