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重庆青年报 阅读:12543
暑期期间,为进一步提高青少年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从源头上减少拐骗幼儿和伤害幼儿人身安全案件的发生,7月10日,西部科学
暑期期间,为进一步提高青少年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从源头上减少拐骗幼儿和伤害幼儿人身安全案件的发生,7月10日,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公安分局治安支队联合辖区芭比幼儿园开展了一次“现场拐骗演练”的普法活动。
在普法活动前,民警与幼儿园领导对防拐骗系列活动召开了安全部署会,民警现场讲解了防拐骗安全演练方案,并提醒情景演练角色“陌生人”的人员,要使用得体的语言和动作,避免幼儿受到不必要的惊吓。
活动中,警方提前设置了三个场景来考验三名小朋友面对陌生人的种种诱惑时如何应对。首先由“陌生人”变身外卖员,民警提前和孩子家长做好了沟通,早上妈妈出门买菜,留6岁的豆豆(化名)独自一人在家,过十分钟后,化身外卖员的“陌生人”上前敲门,看小朋友什么反应。
“咚咚咚,有人嘛?送外卖的”一阵敲门声响起,“陌生人”扯着嗓子刚刚说完,一只小手竟然已经缓缓打开了门,让现场人员还没有反应过来,并且在“陌生人”询问是否可以进门时,豆豆毫不犹豫的将“陌生人”邀请进屋。前后不到1分钟,豆豆这一波操作让现场民警和豆豆父母也捏了一把汗,豆豆父母表示,这一幕将给所有父母敲响了警钟,必须加强安全教育的重视。
随后我们将第二个场景设置在了商场,5岁的悠悠(化名)在妈妈的带领下一起去商场购物,妈妈让悠悠在原地等待,自己去买点东西很快返回。悠悠看着妈妈的身影慢慢消失在人群里,自己一个人乖巧得站在原处等待。
“小朋友,怎么一个人在这里,我和你妈妈认识,我这里有好吃的棒棒糖,我带你去找妈妈吧”。“陌生人”在各种“甜蜜诱惑”下已经耗时10分钟。
“不要!我不认识你”悠悠一次又一次坚定拒绝,见“哄骗”无果,“陌生人”只有作罢。悠悠的表现得到现场民警及幼儿园老师的赞扬。
最后一个场景,大家一致敲定选在游乐园,6岁的佳佳(化名)被父母留在了旋转木马旁,随后“陌生人”以玩具、零食等“哄骗”,佳佳一句不吭,不加理会,随后在民警采访时佳佳说道“不认识的人不能跟她走”。民警冉清青听后对其竖起大拇指点赞。
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安全教育活动,不管是对幼儿、教师还是父母都是一次特殊的经历,更起到了警醒和呼吁的作用。通过此次现实情景模拟活动,民警提醒广大家长朋友,需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警方+学校+家庭”三方联动共同努力,形成防拐防骗合力,共同构筑孩子安全意识的防护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