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重庆 >

喊一声“妈”被骗2万元 警方:警惕开学后的电信诈骗

本文来源:重庆青年报 阅读:206915

妈,我是你女儿,这是我QQ号……这是张女士(化姓)在送娃儿上学后不久收到的信息。张女士心想才开学不久,女儿对家就产生了思念,不禁感到

“妈,我是你女儿,这是我QQ号……”这是张女士(化姓)在送娃儿上学后不久收到的信息。张女士心想才开学不久,女儿对家就产生了思念,不禁感到幸福。而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也正是因为这声称呼,让她被骗了2万元。

9月5日,渝北区学校全面开学,“熬过”了一个暑假的宝爸宝妈,也终于可以将孩子送入学校。而作为“宝妈大军”一员的张女士更是觉得“幸福”,5日将孩子送到学校,没想到6号就收到了娃儿的短信。

想到女儿开始使用QQ,张女士没有过多怀疑。“女儿”告诉张女士,学校新开了一个培训班,她想参加以此提高学习成绩,但需要缴纳36800元的学费。看到“女儿”积极主动求学,张女士甚是高兴,便加了“女儿”提供的培训班负责人“李主任”QQ号咨询详情。

“这个培训班能让娃儿成绩提高不少。”“国家对培训班相当支持,结束后还会给予一半的补贴费用……”聊天中,张女士对“李主任”的话深信不疑,很快就缴纳了20000元定金。

而前一秒刚转完账,后一秒就觉得不对劲的她想起了辖区派出所反复开展的反诈宣传,连忙用QQ视频电话打了过去,“我在上课不方便,打字说。”得到的答案却是不断被挂断。

张女士赶紧又给班主任打电话,却被告知学校根本没有开这个培训班,而且开学时学生的手机已经被收走暂为保管。意识到自己被骗,张女士连忙又致电新牌坊派出所报警求助。目前,警方已受理此案,案件正在侦办中。

警方提醒
每到开学时点,诈骗分子就开始蠢蠢欲动,“变着花招”对学生及家长实施欺诈。我们在此整理了部分常见诈骗类型,望广大学生及家长提高警惕、谨防被骗。

假借“补习班”“补课费”之名骗钱
骗子主要抓住了不少家长为了子女学业的提升,在名额紧张、名师辅导、机会难得的诱惑下放松警惕的心理。如果学校要求大家缴费,应有缴费通知,不会轻易通过QQ或者微信方式让家长汇款转账。另外,家长在接到子女报补习班需要支付费用的讯息,建议与子女面对面沟通核实之后再处理,不要贸然转账汇款。

专门针对新生的骗局
骗子谎称是校园某社团、部门的负责人,借社团招新之际拉拢新同学,再以缴纳会费等借口,诱导新同学交钱;谎称是新生群或校园信息群的负责人,以拉新生进群为借口,要求缴纳“进群费”。谎称是专业内老师,以老师的口吻要求缴纳学杂费用。

学生要及时获得其他同学或校园信息群的正确联系方式,必要时进行咨询验证,做到谨慎小心。

虚假承诺,防止落入兼职中介陷阱
不少同学开学后都会尝试寻找兼职,勤工俭学,但个别不正规的中介中心却已几十元中介费,承诺提供家教及其他打工机会,但你可能只试教一次或上一次班便被以各种理由辞退了,落入杀猪盘,这是常见的伎俩。

开学后应先适应校园生活,不要急于寻找各种兼职,更不要轻易相信各种招聘机构的承诺,不要随意缴纳任何中介费用,遇事多向辅导员或学长请教。如果接到自己“拿不准”的电话,一定要多方求证真实性,提高警惕的同时配合开学期间各项事宜。

开学期间购买手机卡,小心信息泄露
在非正规经销商处或者网站购买电话卡,可能会泄露自己的身份信息,从一开始就被骗子“定位”。会频繁接到诈骗电话或短信,有的以资助学费、生活费为由,骗取银行卡密码,有的自称是教育部或校方,以返还学费等为名,让同学们提供卡号、密码等信息。

一定要在正规的营业厅购买电话卡,在校园内有电信、移动营业厅内购买安全有保障。对自己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如果遇到此类事件,要先向有关机构电话求证,遇到欺诈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

防止“上瘾”超前消费,杜绝校园贷
“校园贷”通过简单的手续、极低的门槛诱骗学生上当。诈骗分子经常通过短信、小卡片等形式,向学生推销“校园贷”业务。很多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理以及急速膨胀的消费欲望,促使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寻找贷款平台,进入诈骗分子精心设计“校园贷”业务的诈骗圈套中,不仅要偿还高额利息,甚至还会被他人冒用身份信用卡贷款,甚至还会因无法偿还高额利息被恐吓威胁。


通讯员:陈虹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