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重庆日报 阅读:15640
历经岁月变迁的历史文化街区、名镇、传统风貌区等,往往被称为活历史。今日起,《金秋时节游重庆·乡愁记忆》全媒体报道在重庆日报客户端推
历经岁月变迁的历史文化街区、名镇、传统风貌区等,往往被称为“活历史”。今日起,《金秋时节游重庆·乡愁记忆》全媒体报道在重庆日报客户端推出,带你一起多维度感受重庆“活历史”的魅力。
《金秋时节游重庆·乡愁记忆》全媒体报道由重庆日报联合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推出,精选了我市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名镇、传统风貌区等,通过图文、视频等方式寻访重庆乡愁,让广大市民假期有“耍事”。
据了解,重庆现拥有11个历史文化街区、29个传统风貌区、54个历史文化名镇等历史文化资源,巴渝文化底蕴厚重。
此次精选的这些“活历史”点位可大有来头。例如,位于渝中区的山城巷及金汤门传统风貌区内留存有重庆古城墙遗址、法国仁爱堂旧址、厚庐等历史文化资源,以及众多传统风貌建筑。一处风貌区内,即可看遍重庆历史风貌。
又如,位于合川区的涞滩历史文化名镇临渠江而建,宋朝就已初成场镇规模,清代修筑的瓮城至今保存完好,集场镇、军事防御以及乡村院落为一体,优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古建筑和人间烟火气互相交融。
濯水历史文化名镇位于黔江区,自清代起,重庆往中国东南地区的驿道、商道、盐道都要经过这里,无数走南闯北的商人在这里留下脚印。至今,镇上土家族吊脚楼和徽派建筑并存,巴文化、土家文化和谐共生,具有独特的魅力。
而位于万州区的柱山历史文化名镇,是宋元时期古驿道的必经之地,也是明清时期的战略腹地。这里的建筑融合了川、渝、湘、粤等地风格,保留了传统的街巷布局,还有大批古寨、宗祠的木石浮雕等,展示了不同时期的文化审美趣味,堪称活着的“巴渝文化馆”。
“保护传统历史文化,并不仅仅是保护传统风貌区、历史文化街区、名镇等的外观,更重要的是保护它们的‘精气神’。”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重庆市关于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推进落实,对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传统风貌区等,重庆将传承其空间布局方式和传统营建手法,延续原有社会网络和生产生活方式,让“活历史”充满“烟火气”,具备充足的生命力。下一步,该局还将开展更多样化的推广工作,让市民深入了解身边的“活历史”。
(记者 申晓佳)
10月1日零时,永川至泸州高速四川段建成通车,之前重庆段已经通车,这意味着永川至泸州高速全线通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添一个高速公路通道。
欢度国庆·国庆逛市场|重庆“菜篮子”“米袋子”“肉盘子”供应充足
国庆假期,记者走访多家蔬菜、粮油保供企业、生猪基地、餐饮店了解到,重庆全力保障生活物资供应,蔬菜、肉类及米、面、油等货源充足,餐饮消费红火,部分餐饮门店“一座难求”。
重庆日报记者10月2日获悉,全市开展“疫情要防住·文明在行动”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以来,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构筑起一道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
9月30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委了解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印发《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第五批)》,重庆有4项举措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