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重庆 >

当心!商圈里的“特卖”品牌服装可能是假货

本文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10月17日电 (记者刘政宁)“品牌清仓处理,39元一件,100元三件!买到就是赚到……”一些耳熟能详的知名服装品牌,竟然在商圈里以摆摊的方式,搞起了“特卖促销”。面对低价的诱惑,你是否心动?当心!这些商品有可能是假货。

犯罪分子以摆摊的方式在商圈售卖假冒伪劣服饰。巴南区公安分局供图

犯罪嫌疑人以摆摊的方式在商圈售卖假冒伪劣服饰。巴南区公安分局供图

10月17日,重庆市公安局巴南区分局通报一起特大制售假劣知名品牌服饰案。犯罪嫌疑人通过构建一个集产、供、销于一体的销售网络,一件成本不到十元的伪劣服装,在印上知名品牌商标后,在各大商圈“特卖促销”,售价往往能翻上好几倍。

知名品牌在商圈“促销” 一查全是假货

“衣服穿了全身发痒,还没洗就掉色。”

“这些衣服都是假货,跟我们品牌店的质量完全没法比。”

……

今年4月,重庆市公安局打假总队陆续收到不少群众和品牌企业举报,称重庆中心城区多个商圈有人公开销售假冒国际知名品牌运动服饰。接到举报后,重庆市公安局打假总队立即会同巴南区公安分局食药环侦支队展开侦查。

民警在巴南、渝北、沙坪坝等地的12个商圈摸排走访后发现,这些售卖“名牌”运动服饰的商家,均在商圈公开搭棚摆摊,采用特卖促销等方式向过往市民进行售卖。由于“价格便宜、量大从优”,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买单。

警方在重庆查获的大量假冒伪劣服饰。巴南区公安分局供图

警方在重庆查获的大量假冒伪劣服饰。巴南区公安分局供图

通过专业检测,这些售卖的“名牌”服饰大多选用含有偶氮染料的低劣布料,长期穿戴会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这些“名牌”服饰上的商标也均属假冒伪劣商品。

办案民警在侦查中发现,这些摊位每天的营业额,都会汇集到王某的银行账户上。王某的“生意”不仅在重庆开展,在贵州、成都两地也有,他的服饰均是从广东省某市进货。

经巡线深挖,办案民警又关联出张某、邓某、关某等人,三人分别负责制衣、烫标、推广等工作。至此,一条集产、供、销于一体的制售假劣知名品牌运动服饰的犯罪网络清晰地展现在警方面前。

警方多地集中收网 全案案值逾1亿元

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摸排,警方以销售卖场为着力点,通过蹲点跟踪、录像取证等手段,精确掌握了销售团伙的运输工具、制假窝点、人员构成等情况,并制定了抓捕方案。

7月4日至5日,在重庆市公安局打假总队的指导下,以及广东、江西、贵州、四川4地公安机关的大力支持下,巴南区公安分局集结80余名警力,开展波次收网行动,抓获王某、张某、邓某、关某、温某等犯罪嫌疑人38人,捣毁生产、储存、销售黑窝点26处、生产线6条;扣押制假设备60台,商标标识30余万枚,假冒品牌服饰17万余套,半成品及原料10余吨,账本36个。

据终端销售方王某交代,他有着在商圈摆摊卖服饰的经历,但由于卖的都不是“牌子货”,所以生意不景气。2021年,他偶然中认识了关某,对方称可以以10余元一件的“批发价”,给他供货“名牌”服饰。虽然明知这些服饰是假冒伪劣商品,但在利益的驱使下,他决定先进一批货“试试水”。谁知从关某那里进货来的服饰,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尝到甜头的王某便开始从关某处大批量进货,在重庆沙坪坝、渝北、巴南等10个区县及贵州、四川等地商圈进行销售。由于担心被警方追查,他不会在任何商圈销售7天以上,且销售人员都是临时招聘,采取日结方式结算工资。据统计,从2021年至今,王某的营业额高达上千万元。

制作假冒伪劣服饰的黑工厂。巴南区公安分局供图

制作假冒伪劣服饰的黑工厂。巴南区公安分局供图

据制假造假方张某交代,从2020年开始,他便与邓某在广东某市开设多个黑工厂,购进劣质布料组织工人裁剪、贴标,运至位于江西的温某处缝制成衣,最后再运回广东各自仓库暂存待售。

他们生产的假冒伪劣服饰,则由“经纪人”关某负责批发销售。关某通过互联网在全国物色、勾连下线,通过网络或电话接单,再使用物流发货的方式大肆对外销售,其下线涉及到全国18个省市。

目前,警方已冻结涉案资金235.49万元,现场查扣物品价值估算高达6300余万元,全案案值逾1亿元。王某、张某、邓某、关某、温某5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责编:刘政宁、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