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重庆 >

有回音|建城市记忆馆、开展非遗传承人口述史记录 重庆网友建议获回应

本文来源:人民网 阅读:12033

人民网重庆10月6日电 (陈琦)“建议在老城区范围内建设重庆城市记忆馆,让市民和外地游客切身感受山城重庆城市发展和变迁。”“现今很多非遗传承人年事已高,随时都有艺绝的危险,建议阶段性开展非遗传承人口述史采集工作”。 近日,网友黄女士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为重庆城市发展和非遗保护工作积极建言献策 ,获重庆两部门回应。

“我是四川外国语大学档案馆副研究馆员,长年关注文化记忆理论的研究。城市记忆属于文化软实力建设范畴,提高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黄女士称,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已建有博物馆、规划展览馆,以延续历史文脉、留存城市记忆。【留言原文】

网友留言截图

网友留言截图

如何进一步保留山城重庆底子里的那份情怀和记忆,触动百姓脑海里记忆深处对城市文化的牵挂?对此,她建议在老城区范围内建设山城重庆城市记忆馆,使之成为一个既反映城市历史文化变迁,又记录当代城市发展进程的全新展示平台。

“在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城市记忆馆能带给市民心灵的回归和慰藉,记住乡愁。也让外地游客看到山城重庆的个性和内涵。”黄女士表示,在展陈设计、藏品征集等方面要贴近百姓生活,收集一些百姓生活的老物件,串联起市民的集体记忆。再者,适度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馆藏陈列展览的互动性和体验性,让市民和外地游客切身感受山城重庆城市发展和变迁。

官方回复截图

官方回复截图

收到黄女士留言建议后,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回复:目前,重庆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正在渝北区中央公园附近建设新馆库,预计今年底完工。新的城市建设档案馆规划了4000多平方米的展厅,用于举办关于城市建设、城市变迁、城市记忆、城市文化、城市发展等方面的主题展览。待新馆库建成后,将陆续组织主题展览展示,让市民真切感受重庆城市发展和变迁。

网友留言截图

网友留言截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部分是通过传承人的口传心授而得以代代传递、延续和发展。现今很多非遗传承人年事已高,随时都有艺绝的危险。”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了解重庆非遗传统文化,黄女士在第二条建议中提出,对重庆“非遗人和非遗项目”进行系统地挖掘和整理,留住重庆“非遗、老字号”的鲜明记忆。【留言原文】

黄女士称,重庆是长江中上游工业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我国著名的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自1891年开埠以来,在长达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和探索实践中,积淀了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重庆的城市记忆和历史文化记忆。具有项目门类广、地域广、数量多的特点,涵盖民间文学、曲艺、传统技艺、传统医学、民俗等多个门类,涉及传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比如,巴将军传说、吊脚楼营造技艺、湖广会馆、丘二馆炖鸡汤传统技艺等就是渝中区非遗的典型代表。”这些鲜活的民间文化遗存,生动直观地展示了巴渝文化的历史脉络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活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宝贵的文化资源。

对此,她建议在市级层面支持各级档案部门形成合力,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开展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采集工作,并联合文化专家和地方史专家梳理档案资料,挖掘档案背后的历史文化,与文旅部门积极开展“档案+文化旅游”“档案+文创产品”及社会传播推广等方面的合作,探索非遗传承新路径。

官方回复截图

官方回复截图

“非常感谢您对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关心关注。”收到黄女士的建议,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回应:2015年以来,重庆已持续开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主要通过影像记录的方式对国家级传承人及其弟子进行口述访谈,对其关键性技艺等内容进行系统记录和整理存档。

同时,重庆作为首批国家非遗项目保护记录的试点城市,已分批对部分非遗项目开展了档案记录工作。此外,各区县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也在长期的非遗保护工作中作了大量的口述史记录工作。“职能部门也在积极探索对非遗档案的积极利用,推进非遗档案的数字化建设,进一步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重庆市文化旅游委表示。

您对家乡的发展有何期盼和建议?欢迎您扫码留言,为家乡贡献更多好建议。

(责编:陈琦、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