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重庆 >

“我们有了温暖的小家,更要服务好大家”

本文来源:重庆日报网 阅读:21251

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网约司机等在“津新驿站”休息。 (受访者供图)

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网约司机等在“津新驿站”休息。 (受访者供图)

11月12日早上8点,外卖小哥谢照源赶到江津区滨江新城西江大道,熟练地打开马路边“津新驿站”的门,打扫清洁、整理书籍,然后坐等派单。

“这是我们的小家。”谢照源说,政府为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网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建起了“津新驿站”,大家在这里可以充电、加水、热饭、看书,“跑单累了,还能歇歇脚、打个盹儿。”

同时,谢照源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江津区圣泉街道海惠社区兼职网格员。

“我们有了温暖的小家,更要服务好大家。”谢照源等20名兼职网格员组建起“津新小哥”志愿服务队,借用工作便利搜集、反映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马路边建起“津新驿站”

早在2021年,江津区就开始打造“小哥驿站”。在圣泉街道,升级后的“津新驿站”地处西江大道主干道上,背靠万达广场,出入便捷,功能完善。

近日,记者来到“津新驿站”,看见玻璃墙面贴有“在这里,累了能歇脚、困了能打盹、渴了有水喝、闲了看书看电影、饭凉可加热、缺电能充”等温馨提示。

外面,冷风夹杂着细雨。站内,却是暖意融融:几名小哥有的看书,有的浏览手机,也有人打盹,桌上的水杯正冒着热气。

“嘘——”记者刚跨进站内,谢照源示意保持安静,并低声介绍,每天下午2-4点派单少,大家正好在这里休息一下,“过去无处落脚,现在有了家的感觉。”

环视站内,饮水机、微波炉、书架、书籍、电视、插座、无线网络、急救箱等一应俱全。心愿墙下摆放着笔和纸,墙上贴有小哥们的心愿:“多划一点非机动车停车位”“这种驿站可以多建几个”“希望所有的小区都可以进去送餐”……

圣泉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黎竹表示,街道会定期收集这些心愿,能解决的尽快落实,一时办不到的也会做好解释工作。

现在,谢照源作为“津新小哥”志愿服务队队长,和另外3名副队长轮流值班,每天早上来“津新驿站”开门、打扫清洁,“自己的家自己管,再不给政府添麻烦。”

“新”力量兼职网格员

10月22日中午,外卖小哥李会全送外卖经过海会苑小区大门,发现前方井盖坏了,他立即刹车,随即掏出手机拍照,然后发到网格群,待相关部门派人维修。

“过去也时常遇到,但不知道告诉谁。”李会全称,现在加入“津新小哥”志愿服务队成了网格员,自己有义务反映发现的情况和问题。

“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走遍大街小巷、服务千家万户’,能及时发现大街小巷、小区院落,甚至居民家中发生的急难愁盼问题。”圣泉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统战委员黄丽萍说,我们想发挥这一优势,探索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径。

正因如此,两个月前,圣泉街道挑选了20名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包含有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网约司机等在内的青年骨干力量,组建起“津新小哥”志愿服务队,兼职社区网格信息员,及时反馈城市公共环境、秩序、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和上报卫生死角、安全隐患等。

“其实,我们也有这样的想法。”谢照源称,平时大家走街串巷,确实会碰到很多情况,能动手帮忙解决的就解决了,不能解决的确实缺少反映渠道。自从有了“津新驿站”,大家感觉有了家,也想发挥自己的力量,为党分忧,帮群众解难。

“汇聚‘新’力量,推动城市基层治理。”黄丽萍称,通过探索开展“新城小哥微公益”活动,让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变身兼职网格员,“短短两个月,‘津新小哥’报送各类信息60余条,助力解决了一批与群众利益紧密相关的问题。”

社会力量汇聚小小驿站

12日下午5点,一位送水工为“津新驿站”送来一桶纯净水。地处主干道,来往行人多、“津新小哥”也不少,记者以为水费开支很大。

“这水是爱心人士捐赠的。”海惠社区党委书记李萍拿过一块塑胶牌子,指了指上面的记录说,位于万达广场的莲花石酸菜鱼捐赠了50桶纯净水,“‘津新驿站’投用后,很多爱心商户主动提供免费服务和物资帮助。”

这是一份取名为“圣泉街道商户服务暖‘新’清单”的记录表。记者看到,上面详细记载了商户名称、商户地址,以及具体服务内容。比如新城汽修提供免费补胎一次及全年免费加气、小林文体店为新就业群体子女免费提供50份文具、圣泉养老服务中心连续一周给10位骑手免费提供早餐一份、太平洋影院为新就业群体子女安排公益电影等,有20多家爱心商户。

“这既是社会力量的汇聚,也是爱的传递和循环。”一位商户说,政府为新就业群体建起温暖的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津新小哥”又感恩回报社会,兼职社区网格员,“作为受益者、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员,我们应该出力共建‘津新驿站’。”

江津区委非公工委相关负责人称,通过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各类“小哥”把参与社会治理融入送件送单的本职业务中,成为助力基层治理的“新”力量。(记者 彭瑜)

(责编:黄凌、刘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