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子版 > 2020.01.09期 >
A04-《重庆市物联网产业蓝皮书(2019 年)》发布

A04-《重庆市物联网产业蓝皮书(2019 年)》发布

物联网核心产业产值超752亿

重庆成国家物联网产业重点区域

2020年1月6日,以“数智创新、物链未来”为主题的2019中国(重庆)物联网创新应用大会在南岸区举办,会上正式发布了《重庆市物联网产业蓝皮书(2019年)》。

重庆成为国家物联网产业重点区域

1月6日,2019中国(重庆)物联网创新应用大会举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重庆市物联网产业协会、重庆市物联网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庆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在会上联合发布《重庆市物联网产业蓝皮书(2019年)》(以下简称《蓝皮书》)。

《蓝皮书》显示,2019年,全市物联网核心产业产值已超过752亿元,同比增长35.9%,物联网核心企业数量达628家,重庆成为国家物联网产业重点区域。据市经信委相关人士介绍,截至去年10月,全市物联网终端用户规模达1644.95万户,同比增长34.44%;物联网终端接入流量达5301万G,在全国排名第四,西部排名第一。

推进物联网科技创新发展

据《蓝皮书》披露,重庆市着力围绕物联网研发投入、科技人才、创新平台和科研项目等方面深入推进物联网科技创新发展。

在研发投入方面,截至2019年12月,重庆市科技型企业中从事物联网的企业数量1682家,核心企业628家,研发投入总额36.9亿元。在科技人才方面,截至2019年12月,重庆市物联网领域共拥有高层次人才144名,包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和“千人计划”、鸿雁计划、英才计划等人才。在创新平台方面,近三年全市新增5家物联网领域新型研发机构,8家技术创新中心、13家科技服务平台、22家物联网相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家重点实验室。在科研项目方面,2019年,市级科研项目支持物联网相关项目超过200项,财政资金支持超2亿元。

在展望重庆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同时,《蓝皮书》也从多个方面,为重庆更好地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要研究重庆物联网产业发展政策,加强供需对接,促进中西部地域协同;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产业创新及开发体系;由点及面突破,统筹示范应用和产业化推广;建立健全覆盖物联网各个环节安全体系;加快物联网人才培育;注重物联网产业推进,加强物联网核心区培育,将重庆努力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高地。

当日,中国西部物联网联盟宣布在渝成立。该联盟由重庆市物联网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庆市物联网产业协会)发起,联合陕西物联网产业联盟、云南省物联网应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贵州省物联网发展促进会和成都物联网产业发展联盟共同组建,将着力围绕加强西部产业协同发展、建立完善协同推进机制、共同打造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和加强区域人才合作培养四个方面开展合作。

物联重庆区块链应用专委会成立

为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物联重庆区块链应用专委会正式揭幕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等7位行业专家成为该专委会特聘专家。

物联重庆区块链应用专委会是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海尔数字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重庆电信系统集成有限公司等二十余家企事业单位发起成立。

专委会将针对重庆市区块链创新发展,在体系研究、技术攻关、标准研制、应用推广、产业促进、人才培养、开放合作等方面开展工作,并对区块链相关应用项目的技术路径、业务模式提出咨询意见,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延伸到物联网、数字金融、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等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助力重庆市区块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这7位特聘专家分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南京邮电大学原副校长朱洪波、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林金朝、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陈金桥、中国联通物联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晓天、中国电信集团区块链与数字经济联合实验室主任梁伟、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于佳宁。

2019年重庆市物联网十大应用案例发布

物联网产业是重庆市智能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重庆的5G建设稳步推进,其高可靠、低时延、大连接的特性,将移动互联网很好地拓展到了物联网上,这个过程也带来了众多应用场景的创新。

会上,涉及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园区、车联网等领域的“2019年重庆市物联网十大应用案例”正式发布,这些实际应用具备可复制的商业或运营模式,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例如,一项名为“智慧国土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应用,就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及时动态掌握土壤的变化、岩石的变化情况。目前重庆共有1.6万的监测点,通过这种预警及时判定灾害,如果是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将会及时提出疏散计划或是推出防治计划。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徐海燕据上游新闻、华龙网、《重庆日报》等资料整理

重庆市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实施方案出台

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2020年全覆盖

1月3日,我市印发《重庆市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到2022年,我市养老服务有效床位数达到23万张,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设施实现全覆盖。

加快建设服务设施和完善服务体系

《方案》指出,到2022年,养老服务有效床位数达到23万张,社会运营的养老床位数占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护理型床位比例不低于50%,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老年医学科比例不低于50%,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设施实现全覆盖。

我市将加快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生活照料、文化教育、精神慰藉、短期托养等功能,搭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亲情化、全方位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到2020年,全市所有街道、社区基本实现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此外,我市还将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升级改造,融合养老服务、医疗卫生等服务功能,逐步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到2022年每个区县(自治县)和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以下统称区县)至少建设1所以农村特困失能、残疾老年人专业照护为主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推进村级互助养老服务网点建设,满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

鼓励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养老服务设施

为落实养老服务设施分区分级规划建设要求,《方案》要求各区县要按照人均不低于0.2平方米养老用地(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或使用的用地)的要求,编制本区县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新建居住区要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对配套建设不达标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对养老服务设施未达标的城市老旧小区,区县要通过购置、租赁和国有闲置资产收回等方式,落实养老服务设施用房。

《方案》指出,制定整合国有闲置设施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的政策措施,可探索将空置的公租房免费或低偿提供给社会力量,供其在社区为老年人开展康复护理、助餐助行、老年教育等服务。

此外,我市还鼓励各区县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养老服务设施。存量商业服务用地等其他用地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在满足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前提下,允许按适老化设计要求调整户均面积、消防审验等土地和规划要求。

我市还将采取政府补贴等方式,对所有纳入特困供养、建档立卡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在征得房屋产权人及相邻权人同意后,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实施适老化改造。

将建立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我市将探索具备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改制为国有养老服务企业。制定出台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指导意见,鼓励政府投资的养老服务设施委托社会力量运营,公建民营养老机构运营方应定期向委托部门报告机构资产运营及突发重大情况。

为推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融合发展,我市还将依托养老服务中心链接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形成机构带中心辐射站的运营管理模式,基本形成“一刻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

与此同时,我市还将建立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制定加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的意见和“履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问责”责任清单,建立综合监管协调机制,加强联合监管、联合执法、联合惩治。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徐海燕据华龙网、《重庆日报》等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