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子版 > 2020.12.17期 >
A05-走马村驻村第一书记 、交巡警周雷 :在山野中遇到不一样的自己

A05-走马村驻村第一书记 、交巡警周雷 :在山野中遇到不一样的自己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从警11年的周雷,用自身经历践行着奋斗者的诺言。一年前,他来到了距离武隆城区23公里的凤山街道走马村,成为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村子坐落在乌江南岸的白马山上,海拔1250米,常年云雾缭绕,在这里,周雷扎根山野听民意,躬身土地解难题,向贫困发起“最后一战”。

主动请缨奔赴山区“想去磨炼下自己的能力”

2019年3月8日16:50,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接到市公安局通知,要求选派年轻干警驻扎区县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周雷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我晓得自己脾气不好,又缺乏基层工作经验。正好借此机会磨炼心性,提升能力。”他回忆,当时总队共有七八人报名。最后,总队长陈军亲自敲定了人选——在市公安局选派的八人中,周雷成为了交巡警警种的唯一代表。

按照相关要求,3月11日驻村干部就得进村报到。留给周雷的准备时间只有两天。

不出意料,周雷的家人及好友都不太赞同。周雷的爱人在一家银行工作,但小孩年纪尚幼,需要大人监护照料。放着妻儿老小不顾,相隔千里,这一驻村还是两年,家人的不解在情在理,好友听说后调侃周雷“你脑子是不是不清醒”。

但周雷自认是个有倔劲儿的人,决定了就要去做。凭着一番软磨硬泡,终于稳定了“大后方”。安排好了家庭事务,没有半刻迟疑,便来到了这个边远的山村。

走马村位于武隆区西南部,海拔600—1250米,村域面积21平方公里,周边与万银、车盘、蒲板三村接壤。该村下辖走马、桐麻、芭蕉、南岩、花房子、四合头、芹菜园、梅子8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539户1890人,其中,建档贫困户95户297人。由于山地贫瘠、交通不畅,这里脱贫致富的工作成果一直不明显。

周雷就从一次次用脚步丈量民情的走访中开始了自己的驻村工作。

用脚步丈量民情“真心实意帮村民脱贫致富”

今年32岁的周雷,200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专业,毕业后便进入公安体系。多年的工作经验,培养了他特有的观察力,他明白,靠嘴皮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得看实际行动。

“跟男性村民交流的时候,我一般会先跟大家聊聊家常,信任你了然后再递出去名片,人家才会收着。”周雷在一次次走访中总结出跟村民们打交道的“套路”,也慢慢摸清楚了村子的情况,村里的优势是什么,短板在哪里,都了然于胸。

走马村属于典型西部高山地区普通中国农村。无特色种植养殖业、无名胜古迹、无人文特色、无秀美风景,急需统筹规划产业升级发展。此外,该村客观上还存在用水难、外出务工人员多、村民对本村发展问题关注度不高、内生动力弱等制约发展的问题。“全村没有支柱产业,大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多是老人和小孩。”这样的情景让周雷也犯了愁。

没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周雷日日和村干部们一起走家串户,到田间地头与村民开座谈会,寻找破除发展难点的方法。

“如果走马观花,8个村民小组全部走完,要半个月;如果深入调研,则要两三个月。去年我搞了4次遍访,对村内人员构成、常态化矛盾及贫困户基本情况都有了相应掌握。”周雷告诉记者,起初也曾认为自己只是下来搞协调的,但后来观念有了转变和提升,“我不是来镀金的,是真心实意想为村民做些实事,帮这个村脱贫致富。”

改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既是上级赋予的政治任务,也是村民们多年来的期盼。市扶贫办工作人员曾告诉记者,驻村第一书记就像贫困村里的体温计一样,监测着各个贫困村、贫困户的动态情况,系统掌握贫困群众的第一手信息,为实施精准扶贫提供了基础。

上下求索解难题为贫困村带来“看得见的变化”

2020年是脱贫攻坚工作收官之年。扶贫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期。周雷带动村民,也铆足了干劲。

然而,在不断摸索探寻中,周雷发现,走马村缺少资金、缺乏带头人,集体经济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全村农户种植业基本限于“三大坨”(红苕、洋芋、苞谷),大多数村民只满足于自给自足,规模种植和特色种植并未得到发展。生猪养殖方面,带头人也才刚刚开始步入正轨。

忧心与压力,让周雷时常茶饭不思,夜不能寐。本身就长期患有失眠的他,今年7月下旬开始病况更甚。为此,医生还专门给周雷开了帮助睡眠和补脑的药物。

为了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周雷四处奔走,历经坎坷艰辛。去年9月,周雷在考虑如何提升全村整体经济水平,如何打造贫困村“一村一品”时,想到芭蕉组农户有家庭作坊式手工苕粉制作,每年产量大概在2吨左右,每斤能卖到13元,就打算整合农户力量与企业进行合作。

他打听到武隆区土坎镇有家栾氏食品加工厂做得比较好,便主动上门洽谈。他建议,由食品加工厂负责资金、技术和销售渠道;走马村负责协调政策、土地;农户以土地、人力等方式灵活入股,在走马村新建一个苕粉加工厂。对方一听很感兴趣,双方前前后后接触了两个多月,但受种种因素制约影响,苕粉加工厂最终没有做得起来。而后,周雷又想利用本地特产建一个淀粉加工厂,忙活了一个多月,还是没能成功。

今年疫情期间,不甘心的周雷在“学习强国”上看到一则新闻,介绍贵州省有个地方与企业合作发展集体经济时,以环境好为由占了5%的股份。他受到启发,何不以提供销售渠道的形式入股,带动95户贫困户与栾氏食品加工厂合作,帮销苕粉呢?随后,他联系上南山食为鲜枇杷园火锅,所得利润用于贫困户分成和走马村自行开支建设。据统计,今年5月至8月,已成功销售苕粉2000斤。

“卖一斤,就提一斤的成。利润不高,但能让贫困户树立集体经济意识,懂得集体经济是好事,进而以点带面,争取把整个村子经济盘活,尽最大努力为走马村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基础和铺垫。”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不忘本行,保畅护行推动农村公路修整及劝导站建设

“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一句话,道出了脱贫攻坚中交通所发挥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重庆市重点民生实事和扶贫攻坚重要工程强力推进。

自打周雷到任后,村民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境,从过去“走得了”到如今“走得好”,全村成功实现了“社(组)社(组)通”。

走马村花房子组建档贫困户余启纯家附近有个三岔口叫马水井,一条通往郎树湾,全长3公里左右;另一条通往新房子,全长1公里左右。以前是泥石路,坡度大,天雨路滑不说,道路还满是泥泞坑洼,凹陷处起码有30厘米之深,村民们诸多抱怨。

在修村路过程中,周雷不单积极助推,还将交通管理的专业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落到实处。据悉,该村对这条道路硬化修整共计投入180多万元。今年4月正式开工,8月顺利完工。如今,经行在这条宽3.5米的平整大道上,可谓车稳人安。

“村村通”“社社通”,更要“路路安”。农民群众出行不再难,但相较于城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情况更复杂,交通管理仍然较为薄弱,农村交通安全问题依然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强化农村道路安全管理,警保联动·武隆区凤山街道走马交通安全劝导站就建在武隆区第二实验小学集团蒲板完全小学校旁边。要是看到村民未戴头盔骑着摩托车驶过,劝导站劝导员就会立即劝阻。

这个二级劝导站,去年10月建成,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站还被作为了宣传防控点。据了解,站点是周雷来了后建的,“主要是考虑到当时已有的劝导站没有固定位置,路面劝导全靠人,连根栏杆都没有,极不规范,更不安全”。这条路是319国道,同时还和通向土坎的支路相接。山区是休闲避暑的好去处,夏天去往白马山天尺情缘景区游玩的车辆很多,其中摩托车不戴头盔、农用车超员超载,私家车上到山上解开安全带的不在少数。

“要是连个劝导站都没整得好,不能协助当地职能部门承担起农村公路‘生命防护’标准化建设,没有确保道路通行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就对不起自己的本职。”周雷坦言,当时建站的这一想法,刚好同时任武隆区道安办副主任、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副支队长向浪不谋而合。去年7月,周雷和向浪在山上选址,最终确定了这个易于管控,且无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交汇点。

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如今的劝导站不仅硬件改造升级,还越来越智能化。红色的LED滚动电子屏;检查车辆时可及时拍照上传,用作证据留存和工作备案的工作APP;还有大喇叭、警示灯、电子栏杆,监控头、锥桶等设施设备,无一不起到警示宣教作用。

除了完善硬件设施,周雷还经常走进学校,给学生辅导功课;给师生讲解交通安全知识,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蒲板小学保安蒋小涛和校门正对面的百货店老板陈维芝纷纷证实,“村头自从有了标准化的劝导站,加上周书记注重强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现在娃儿上学放学、村民出行都更有安全保障了。”

据了解,劝导站建成投入使用以来,村辖域未发生伤人亡人交通事故;摩托车头盔佩戴率95%;便型拖拉机、货车载人,小型面包车超员现象基本消除。

“修通一条路,开发一片地,扮靓一片庄,发展一个产业,建设一个坚强阵地。”这或许也是每个驻村第一书记的心声,更是他们敢于担当作为,以滴水穿石的韧劲干事创业的写照。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张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