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子版 > 2022.11.24期 >
A05-重庆,骑手们正进行着紧急行动

A05-重庆,骑手们正进行着紧急行动

重庆,骑手们正进行着紧急行动



做好3000多万市民生活物资保障工作,是重庆打赢疫情歼灭战的基础和关键。如何将物资运送到市民手中,骑手们成为了关键的一环。

1人,2天,80公里,92单

11月12日8点,34岁的外卖小哥何松乘照常来到他所在的大竹林骑手驿站准备考勤点名,却发现这里空无一人。因疫情形式严峻复杂,除他之外的57名骑手均无法到站上岗。

何松乘很快意识到,方圆15.7平方公里内的配送任务将只有他一人负责。

从未“一人作战”的何松乘有些担心派单会超过负荷,但在短暂整理之后,他还是决定登录账号正式开工。

时间来到15点,此时的何松乘终于在等待派单的间隙吃上了午饭。耳边不时传来系统提示音,手机屏幕不断闪动着提醒他:订单又来了,赶紧吃完继续干活。

以往,午高峰之后是骑手们难得的放松时间,站上的骑手常常会坐在一起吃饭聊天,分享一下今天的收获。但当天只有何松乘一人,他来不及坐下来回想上午跑了多少单,只能抓紧时间前往下一个取货点。

20点左右,何松乘结束了派送工作。这不寻常的一天只留给他极大的倦意,没有回家,他拿出被子躺在车上就睡了一夜。

13日早上9点,何松乘在整理完驿站货物后,背上背包,拉下卷帘门,再次上路。

两天下来,在15.7平方公里范围内,何松乘骑着小摩托一共跑了80公里,完成了92个订单任务。

一个人的外卖骑手站面临艰巨挑战

在80公里和92单的数字背后,何松乘肩负着巨大的压力。

“往常大家点外卖多是体积不大的熟食,可以比较容易地放进外卖箱里,但这两天的单子大多是大米、蔬菜等生活物资,最重的一单超过20多斤。因为单次运力有限,有时需要往返多次完成,所以送达时间会受到极大影响。”何松乘说道。

据记者了解,这两日何松乘共有4次超时订单,70次取消客单。有时遇上着急的顾客会直接打电话问他“为什么接单了还没取货?”“为什么一直在路上?”何松乘每次都会耐心解释。面对记者的提问,他也只是说“系统是自动派单的,有的单确实跑不了,没得办法的。”

超时单和差评会影响骑手的平台考核以及站点的信用,何松乘有时也会觉得委屈,但偌大的配送范围,只有他1个配送人员了,绝不能放弃。

面对记者, 他并没有赋予这场“独行”特别的意义:“这一切都是出于职业习惯和对商家、买家的承诺,作为一名老配送员,又是副站长,我不送,哪个送?人家需要得嘛。”

从山火救援到抗疫一线 信任是最大的鼓舞

11月17日早上6点,陈超醒了过来,看着眼前的楼道,他有一点恍惚。等回过神来,他便迅速开始整理,准备开始一天的配送工作。

据了解,自11月11日起民心佳园实施管控,报名了小区志愿者摩托车队的陈超就在某商务裙楼二楼的楼梯拐角处打上了地铺,棉絮直接铺在楼道上,躺下就能休息。因为一旦回到家里就无法再出来了,所以楼梯拐角处就成了他的临时住所。

吃过早饭,陈超便直接来到了等待配送的小区门口。这时,已经有很多摩托车队的志愿者们等在这里。大门处是骑手们与居民唯一交流的地方,许多居民会将自己的采购需求写在小纸条上递给各位骑手,等待他们取回物资。这支特殊的摩托车队没有人记录考勤,骑手们往往拿到纸条便匆匆离去,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

陈超的最亲密“战友”是一辆小巧的白色电动车,是他老婆平时的代步工具。这些天,他就一趟趟骑着它,从早上6点多到晚上十一二点,来回往返给小区的住户们买菜、买药、取快递,每天要充两次电。

“我没有特意记录每天跑了多少趟。我把这些居民都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想到只要我闲下来他们就可能要挨饿,就还是尽力多跑一点吧。”

对陈超来说,这种亲人般的信任是相互的。

66岁的刘大妈很信任陈超,之前还把银行卡交给他,让他帮自己去银行取了1100块钱。“把密码告诉志愿者你放心吗?”记者问她。刘大妈顿了一下,带着哭腔说:“我信任他们。”

居民们的信任,给了陈超莫大的鼓舞。物资采购是件很繁琐的事,有三百多人加了他的微信。有的住户发给陈超的信息很简单:买条鱼。买条什么鱼?多大的?需要些什么配菜?住户只有一句话:你看着办。陈超按自己的理解买来了东西,对方很满意。“这就像亲人一样,他们完全信任我们。”陈超说道。

据了解,陈超和老婆共同在民心佳园外经营一家烤鸭店。在小区被管控的当天,他就立马关店报名当志愿者。多次当志愿者的经历让他很清楚,又到了紧要关头。

三个月前,重庆山火发生时,他也是上午看到新闻,中午就在微信群里召集人,群里大多数跟他一样是小商贩,最终他发动了六十多人。大家捐钱捐物,有捐矿泉水的,有捐冰粉凉虾的,还有捐绿豆汤的。他和六个志愿者开着两辆车,把这些消暑用品拉到灭火一线。巴南的山火他去了一天,北碚的山火他去了三天,来回一趟趟从山下往山上运送物资。

“这两次当志愿者,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重庆人特别团结,一有倡议,马上很多人响应,大家都来了。”

人多车少 社区物资运送面临着难题

据了解,民心佳园社区,是中心城区第一个公租房社区,人口密度大,累计居民超四万人,但却仅有60名社区工作人员。本轮疫情中,好几栋楼被划为高风险区。

“我每天早上打开微信,就是2000多条信息,里面很大部分是求助的。”社区工作人员王欢告诉记者,11日管控启动那天,社区工作人员从早忙到晚,保障小区的物资供应。小区党员王俊杰第一个报名成为志愿者,并当天紧急在小区群发出征集令,陆陆续续开始有人报名,到后来有一百多人加入进来,这里面有党员干部,有普通商贩、普通工人,还有像陈超这样参加过重庆山火扑救的志愿者。

“他们大部分人都选择了不回家,睡车库、睡楼梯间、睡会议室,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上下一条心是什么样子,虽然艰难,但我们有信心能够赢下去。”说到这里,王欢的眼中隐隐有些泪光。

“跨区”支援 一不小心成为“社区名人” 

“@刘顺达,快来接单啦!”“@刘顺达,赶紧拿两个警戒线过来。”“@刘顺达,9点半开始买菜。”

11月18日早上7点,江北区大石坝街道天桥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微信群里,各种消息早已此起彼伏,大家@最多的就是“刘顺达”。短短一个小时内,他已被@了近十次,大家纷纷叫他来“接单”。

据了解,28岁的刘顺达本职是一家健身房的游泳教练,家也不在天桥社区,而是大学城。11月5日,刘顺达在朋友圈里看到天桥社区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的信息,便自带铺盖卷和摩托车来到了天桥社区,干起了代买物资、买药,运输防疫物资的志愿服务工作,成为了一名“新晋骑手”,“跨区”支援抗疫。

11月18日上午11点,我们在天桥社区见到了刘顺达。他刚从超市采买回来,正准备送代买物资到相应的封控楼栋。

他骑的电动摩托少了个后视镜,有明显摔过的痕迹。摩托车的购物篮、后座和踏板上满满当当地装着牛奶、蔬菜等各类生活物资,甚至快没有落坐的地方。

他告诉记者,上午一共为居民代购了30单,车上装的是最后几单。而送完这些生活物资后,刘顺达就要开始为各值守卡点的工作人员送盒饭,一刻都不能停。

记者了解到,天桥社区的居民多是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有的楼栋因出现阳性患者被封控后,老人买菜买药便成了问题。楼栋的志愿者便挨家挨户收集老人购物需求,为他们代买代送。

代购的前几天,“接单”的时间是随机的,接一单便要跑一趟。老人们手写的购物单据要求十分细致:大葱要3根,小葱要2元的,包包白1个(3斤)……刘顺达不熟悉超市的货柜摆放位置,顺着柜台到处找,找到了还要一一按要求称量。一整天,他都在超市、药店和社区楼栋之间往返,很多运输防疫物资的事儿便兼顾不过来。

于是,他开动脑筋想办法,一来提醒居民把“下单”时间集中到每天9点半前,二来与超市工作人员沟通,由工作人员代为挑选菜品并打包。这样一来,每天上午11点半前就能完成蔬菜配送工作,余下的时间便可腾出来运送其他物资。

尽管“集中”了下单时间,仍有居民临时发来购物需求,他也从不拒绝。至于买药,那更是全天接单,不限时段。

社区的好多楼栋没有电梯,各楼栋之间也要爬坡上坎,有的物资配送也要靠人力“硬扛”,得有一身好体力才行。刘顺达是游泳教练,身体素质好,主动把搬运的活儿也接过来,前些天社区为各卡点志愿者分发睡袋和行军床,一张床一二十斤,还要扛着爬一长段梯坎。别人一次最多搬两张,他能搬4张。

就这样,“骑手”刘顺达逐渐成了天桥社区的名人。

天桥社区的地形以坡坎为主,路窄坡陡梯坎多,是典型的山城地貌,志愿者们扛着各种物资送到各个卡点和楼栋,一趟下来累得气喘吁吁,效率还很低。刘顺达便想到用自己的摩托车来运送物资。

一天三次给工作人员送盒饭,为居民代买药品、生活物资,为各卡点工作人员运输防疫物资……十多天下来,刘顺达对天桥社区各楼栋的位置、梯坎步数摸得门清。

不过也偶有意外发生。有一次在为居民运送物资时,刘顺达的摩托车撑子碰到了路上的隔离桩,他连人带车重重地摔了下去,摔伤了膝盖,也摔坏了摩托,车把手上用来加油的部件摔坏了,摩托车发动不了。社区工作人员们便在各个楼栋群里紧急寻找维修工。

终于,在174号,也就是前几天刚刚解封的楼栋里,找到了一名开汽修店的居民。他得知消息后,赶紧下楼、开店门,帮刘顺达修好了车。

“骑手”刘顺达又能上岗“接单”了。

老旧小区地形复杂 运送难度大

天桥社区是个以老旧小区为主的社区,社区2000多户6000多名居民,只有3栋电梯房。本月初,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量逐渐加大,7名社区工作人员根本忙不过来,曾担任过社区书记的魏晓群便主动来帮忙,见人手越来越不够,她便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布了招募信息。

一时间,志愿者们纷纷踊跃报名,最终形成了一支有组织的志愿服务队,共同承担起社区的保供工作。刘顺达就是其中的一员。

结语——助力抗疫 团团这样做

人手不足一度成为了社区和骑手团队们在这场紧急行动中的严重问题。为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安排部署,全力支持、配合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凭借一呼百应的快速动员机制,重庆共青团第一时间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及青年志愿者参与抗击疫情,化身为“志愿红”,冲在抗疫一线。

在团市委的统筹调度下,为缓解各涉疫区域的抗疫工作压力,各区县团组织按照组织化、本地化、精干化、专业化的标准,主动对接当地防疫指挥部,针对疫情防控的实际需求,依托团组织体系和网络媒介,招募、储备青年志愿服务力量,指导参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同时,为给在外骑手们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市委统战部、团市委还积极发动重庆到家了、链家等公司,协调出中心城区内300余个未封控的100平方米以上门店,向骑手们免费开放,作为临时居住点。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协调的这些门店配备有沙发、饮水机、桌椅等,可供骑手们白天和夜间休息补给。

目前,已有骑手成功入住临时居住点。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 屈颖 整理资料来源:重庆日报 上游新闻 重报都市传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