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子版 > 2023.08.17期 >
07-国际范、重庆辨识度跃然舞台  芭蕾舞剧《归来红菱艳》开演

07-国际范、重庆辨识度跃然舞台 芭蕾舞剧《归来红菱艳》开演

国际范、重庆辨识度跃然舞台

芭蕾舞剧《归来红菱艳》开演




云雾缭绕的山城雨巷,童趣盎然的庙会花灯;激昂雄壮的纤夫汉子、惊心动魄的黑夜追踪……芭蕾舞足尖上的流光溢彩、浪漫动人,让重庆的独特魅力跃然舞台之上。

8月11日、12日接连两晚,重庆国泰艺术中心剧场里座无虚席。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出品,重庆芭蕾舞团编排演出的大型原创芭蕾舞剧《归来红菱艳》正式同广大观众见面。

该剧在芭蕾舞中融入民族舞成分,在现代剧中融入历史元素,在国际化演出中融入重庆要素,是一部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文艺大作!

舞台

唯美芭蕾舞步重现不屈重庆

《归来红菱艳》讲述了激昂悲壮的抗战故事,纯美震撼更不乏历史的深邃与沉重。抗战时期的重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无数中华儿女怀揣救国的赤诚与渴望涌向这里。

1940年,具有民族情怀的爱国艺术家美莲从海外归来,紧随其后,她和同伴一起呼唤民族觉醒、抚育抗战难童、奔赴抗日救亡战场的真实经历依次上演,直抵人心。

华盖如云的黄桷树、石梯连同吊脚楼,以及撑着油纸伞从山城雨巷中缓缓走过的温婉女子……女主角美莲曾经熟悉的一切,都像画卷一样在舞台上徐徐展开。

美莲回到重庆后,第一站就去到了抚育各方难童的育才学校。尽管舞台背景显示这里只是一座已经有些残破的古寺,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很快就让人暂时忘记了战火带来的阴霾。在民俗庙会上,她带着孩子们捧着花灯走街串巷,好不热闹。

突然一阵震耳欲聋的声音传来,日军空袭来临。顷刻间,人群四处逃散倒地,轰炸之后满目疮痍。舞台灯光亮起的间隙,记者留意到,此时不少观众都面色凝重,还有的孩子已经红了眼眶。

当日军侦察机被击落,纤夫用绳索俯身将飞机拖到市中心展览以鼓舞斗志的一幕出现时,观众席中更是当即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结尾部分出现全剧高潮。捷报传来,十几位身着洁白芭蕾舞裙的演员,化身为一只只洁白无瑕的“和平鸽”翩翩起舞。更为吸睛的是她们脚上都穿着红色舞鞋,当她们都脚尖着地竖立起来时,寓意抗战岁月里中国人民挺拔的不屈脊梁。

舞台上,体现出艺术家在抗战年代对艺术的坚守,在国破家亡之际对中华民族文化文脉的坚守。

山城人民“愈炸愈强”的不屈精神、诸多具有重庆辨识度的用心细节,与芭蕾舞这种极富国际范的艺术形式碰撞出了全新的火花。

幕后

反复打磨、沉淀逾四年

“在我的印象中,芭蕾舞是高雅柔美的,而他们表现出的阳刚力量一面,更是让人惊叹!”“太震撼了!有好几个情节,我的眼泪都忍不住掉下来了,这段抗战历史不能忘……”

剧情落幕,灯光亮起,掌声雷动。几位观众接受记者采访时,依然沉浸在刚刚的剧情里。记者注意到,无论是灯光音效、剧情编排,还是演员们高难度的舞蹈动作……都高度还原战时重庆风貌、展现巴渝文化独特风情以及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赢得观众们的一致点赞。

为了这一刻,重庆芭蕾舞团《归来红菱艳》的主创们已经努力了四年。据介绍,该舞剧于2019年立项。经过缜密的构思、创作等沉淀后,2023年初正式启动排练。

“重庆有很多选题可以做,我们最应该做什么?”《归来红菱艳》总导演、国家一级导演、重庆芭蕾舞团团长刘军此前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抗战时期,大批文化精英汇聚在此。他们以笔、以歌、以舞等形式,鼓舞民众斗志,讴歌爱国情怀,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中华民族的不屈意志。抗战文化也成为重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如今的重庆影响至深至远。”

于是,《归来红菱艳》的核心开始成型——讲述爱国艺术家在重庆救国救民的经历,以独特视角展现大轰炸下重庆人民“愈炸愈强”的抗争精神。

“我们也希望它体现出艺术家在战争年代对艺术的坚守,在国破家亡之际对中华民族文化文脉的守望。”刘军说。

亮点

国际范、重庆辨识度、文化传承相映生辉

回看全剧,不少观众都跟记者提到,日军侦察机被击落,众人用绳索俯身将飞机拖到市中心展览以鼓舞斗志的一幕,格外振奋人心。这其实也是主创们多番思虑后才找到的一个独特切入点。

据介绍,总导演刘军早在创作初期就希望将极具重庆本土文化特色的纤夫形象融入剧中。剧中怎么呈现?表达什么意义?主创们探讨了很久。

“直到我看到一本讲重庆大轰炸的书里,描写了这样的场景,让我大为震撼。当时一架日军侦察机在重庆上空被击落,众人将飞机残骸拉回市中心,在街头搭起了临时露天展览馆。”刘军说,书中介绍,这场展览在重庆城引发了万人空巷的场景,许多市民闻讯后纷纷赶来,目睹这一胜利成果,以鼓舞人心士气。于是,便有了《归来红菱艳》中大家看到的那一幕。

与此同时,如星星之火一般未曾停息的文化传承,也是《归来红菱艳》中的一大亮点。

重庆芭蕾舞团饰演美莲的李思雨、饰演唐明轩的杨晨呈,在演出之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95后青年演员李思雨在剧中饰演了女主角美莲。在她看来,无论是从角色还是从自身出发,都能看到传承二字在熠熠发光。“首先,女主角美莲在我心中是非常神圣的,她既是艺术家,也是教育家,这就意味着她肩负着传承的使命。”李思雨说,我们还在讲述一个文化传承的故事,无论是我们年轻演员,还是剧中的孩子的元素,都希望把文化传承下去。与此同时,这部剧也非常有国际范,芭蕾舞本身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舞种,我也非常希望能通过这样的舞蹈语言创新表达剧情。

在剧中饰演男主角唐明轩的,是重庆芭蕾舞团青年演员杨晨呈。“我对自己的表现是满意的。”杨晨呈说,唐明轩这个角色对自己来说确实是有难度的。“首先,以芭蕾舞的形式去表达这个故事就很难。同时,角色经历过的年代,我们并没有经历过,这其中的揣摩、尝试同样难度不小。好在我们始终以坚定、阳光、阳刚的一面去将剧情表达了出来。”

据上游新闻

 

张者:在真诚的生活中实现文学创作进步

作为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委,重庆市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张者全程参与了本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工作。本届获奖作品有何特点和创新?重庆作家又该如何发力冲击国家级文学大奖?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张者。

“本届茅盾文学奖评奖过程非常激烈,能充分感受到评委对这项文学奖、对作家、对作品的尊重。”张者说,本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大致可分为3个类别。革命历史题材方面,《千里江山图》不再追求叙事实验,而是以完整清晰的故事情节展现中共地下党的艰苦斗争,书写共产党人的英雄群像和革命者的信念力量。现实题材文学创作方面,《雪山大地》《宝水》描绘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的中国山乡巨变,生动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其中,《雪山大地》记载了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在描摹雪域高原沧桑巨变的同时,全景式展现了一部边疆地区的发展史、一部牧民生活的变迁史、一部雪域高原建设者的精神史;《宝水》讲述了太行山深处的宝水村由传统乡村转变为以文旅为特色的新型乡村,重新焕发生机活力的故事。

“和上述作品不同,《本巴》《回响》更多地体现出文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表明茅盾文学奖注重作品的艺术价值,鼓励题材、主题、风格的多样化,鼓励探索和创新。”张者说,《本巴》是一部以蒙古族英雄史诗为背景展开的小说,但该书并非简单地将英雄史诗进行转化,而是从英雄史诗中“分泌”出新的文体和艺术精神,很有现实意义;《回响》表面上是一部破案和悬疑小说,但作家跳出悬疑小说写作窠臼,围绕信任、爱、忏悔、自省等主题展开探讨。

重庆作家已在鲁迅文学奖等国家级文学大奖上有所收获,接下来如何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更进一步呢?

张者说,一些作家写长篇小说喜欢跟风,盲目跟风是达不到艺术高度的。他建议重庆作家踏踏实实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多阅读文学经典,沉心静气地积淀,不要追求一步登天,更不要道听途说、投其所好,“建议从写中短篇开始,在脚踏实地的文学实践中,在真诚和热烈的生活中,实现文学创作的进步和升华。”

据重庆日报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揭晓这5部作品获奖


    8月11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评委会在国家公证机构的公证下进行最后一轮投票,庄重、严肃的计票过程结束之后,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主任张宏森宣读投票结果。经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审核批准,杨志军《雪山大地》、乔叶《宝水》、刘亮程《本巴》、孙甘露《千里江山图》、东西《回响》5部长篇小说获此殊荣。

为做好本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奖工作,中国作协按照中央关于评奖改革的部署要求,认真总结以往经验,结合当前文学发展的新情况,对《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和《茅盾文学奖评奖细则》做了进一步修订,力求程序更加规范严谨,提高评奖的导向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同时专门设立纪律监察组对评奖工作进行全程监督,聘请国家公证机构对评奖进行公证。这些举措确保了评奖工作顺利进行。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奖范围为2019年至2022年间在大陆地区首次出版的长篇小说,参评作品征集工作于今年3月15日启动,4月30日结束。5月18日起,参评作品目录向公众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示后,确定参评作品238部。与此同时,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依据《评奖条例》相关规定,经过认真、审慎的遴选,确定了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成员名单。参评作品公示结束后,本届评奖进入评委各自阅读阶段。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将于11月中旬在茅盾故乡浙江桐乡举行。

据新华社、中国作家网、光明网、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