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子版 > 2023.08.24期 >
06-“西小兰”的这幅“战山火”让人破防

06-“西小兰”的这幅“战山火”让人破防

“西小兰”的这幅“战山火”让人破防


双向奔赴的感人场景让我们永生难忘。

8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作为2023年“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代表,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昆明市支队支队长李孝忠跨越2500多公里,从昆明来到北京参会。随他一起的还有一幅叫《滇渝一家亲》的画。

为何随身带着一幅画上国新办记者见面会?

原来在李孝忠3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经历大小火灾600余次,印象最为深刻、最为感动的一次却是去年跨区增援重庆灭火。

灭火后撤离重庆

西南大学志愿者送上集体绘制的《滇渝一家亲》

“我手中的这幅画,就是去年跨区增援重庆灭火后,队伍撤离时一名志愿者送给我们的。”在自我介绍环节,李孝忠特地从身旁拿出一幅画展示给中外记者。

去年8月,北碚缙云山支脉虎头山发生山火,火势迅速蔓延。李孝忠和支队政委杨仙永带领300名指战员跨区星夜驰援重庆。经过数小时与“火魔”的生死搏斗,成功阻击了1.5公里的大火头。“为致敬救火英雄,展现救援队员昼夜鏖战的精神风貌,西南大学青年志愿者集体绘制了一组《滇渝一家亲》,共四张,赠予李孝忠所在支队。”西南大学校团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志愿者叫‘西小兰’,实际上是重庆志愿者整体的一个光荣称号。人民对我们的褒奖是我们的最高荣誉。”李孝忠说,这激励着他们继续披荆斩棘勇于前行,用实际行动回报党和人民的关心厚爱。

双向奔赴永难忘 

撤离重庆当天万人空巷,市民夹道欢送

1992年入伍,先后在祖国的黑龙江、云南两地服役,作为一名指挥员,李孝忠所经历的每一场灭火战斗都是在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中度过。

就森林火灾扑救而言,他曾一年最多扑救过87起,最多一天同时奋战在4个火场,最长时间连续鏖战13个昼夜,最远距离横跨祖国对角线,万里驰援黑龙江火场……

“3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在祖国南北经历过大小火灾600余次,您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哪一次?有没有特别令您感动的瞬间?”见面会现场,有记者向李孝忠提问。

“要说印象最深的,还是去年跨区增援重庆灭火,这场战斗双向奔赴的感人场景让我们永生难忘。”李孝忠的讲述,让人破防。他回忆,撤离重庆当天,重庆市万人空巷,市民们自发夹道欢送。送行队伍中,有坐着轮椅来的年迈老人,有敬着军礼久久不肯放下、满含热泪的退役老兵,甚至还有生着病、输着液、举着吊瓶来的人民群众……还有的举着标语“和你们并肩作战是我们一生的荣耀”等等。

“我们非常难忘、非常感动。”李孝忠说,重庆灭火的胜利,也彰显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体现了大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成果。

据重庆日报网站


重庆南开中学: 足球队13人全部升入心仪高校

8月14日,重庆市2023年高招录取结束,重庆南开中学足球队今年毕业的13名球员全部升入知名高校。其中,10号球员付俊璋今年高考636分,进入天津大学工科试验班,队长吴俊逸考入了四川大学绿色能源与智慧建造专业。

“学习秘籍”:永不放弃

付俊璋今年高考文化课636分,位列重庆市前2000名,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踢足球,“球龄”已经12年。初中他以优异成绩进入重庆南开中学,高中阶段除了参加重庆市的各种比赛,还会参加全国大赛。

2023年,重庆南开中学足球队获得2023年重庆市U13联赛冠军、重庆市U15联赛季军、高中足球协会杯冠军。虽然经常一出去踢球就是十几天,但付俊璋认为,踢球对于学习影响并不大。

 “关键在于你是否有努力学习的决心,而不是抱着我是体育生的想法。”付俊璋解释,能否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静下心来学习至关重要。

体育生需要训练,学习时间更少怎么办?付俊璋的秘诀是,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和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比如在训练结束后早一点去到教室,进入教室后马上调整自己的状态,打起精神快速做题,带有紧迫感地完成每一次作业……

上课困了怎么办?“这就好比比赛开场一段时间内人会立马达到一个疲惫的峰值,而挺过一定限度之后,人就不会再那么累了。” 

“在青岛全国16进8的比赛时,我们在最后五分钟依靠防守反击扳平比分,最终点球获胜晋级……”付俊璋举例说,“训练给我带来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坚持做一件事情的毅力,比赛让我体验到什么叫做永不言弃!”

傲人成绩:圆梦名校

在重庆南开中学足球队今年毕业的13名同学中,2023届足球队队长吴俊逸考入四川大学。

姚昱希,六年前从奉节到南开,如今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新闻专业;何政霖,高一的时候就叱咤全国赛场,文化足球双优,也是南开队史上最高的队员,身高192cm,考入四川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

其余同学分别考入天津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澳洲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分校、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

“孩子高考527分的好成绩,让我看到的是孩子的进步……”在重庆南开中学足球队举办的“高三毕业生退队仪式”暨亲子嘉年华上,孩子和家长全情投入,在与足球的互动中,体验到了足球带来的快乐。作为家长代表,何政霖妈妈说,是足球让孩子进入了重庆南开中学读书,是体育让孩子变得身体强健、敢于拼搏,是学校和教练学习足球两手抓,让孩子有了更好的明天。

教练寄语:人生不留遗憾

“他们用事实证明了踢球好的孩子,文化也是可以学好的。”重庆南开中学足球队教练郝磊自豪地说。在这些孩子身上,能够让人看到勤奋和毅力,看到定下目标后不悔的决心。

“人生最遗憾的事从来都不是失败,而是我其实可以。”郝磊寄语毕业生,“从今天开始你们就要全神贯注在各自的大学继续拼搏,一定要勿忘初心,捍卫自己的梦想,通过努力让阳光照进你们的人生。”

重庆南开中学体卫处副主任邱宝勤给同学们寄语: 中学时适当给自己减压,大学时要适当给自己加压,自己对自己负责,营造一个相对好的小环境,结交良师益友,不要随波逐流。本科学习并不是终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争取考上自己喜欢学校的研究生。

据上游新闻

 

重庆三对双胞胎同上北大


8月17日,来自北京大学的消息,今年,三对来自重庆的双胞胎即将踏入燕园,开启大学生活。来自重庆八中的熊英翔、熊俊翔两兄弟,双双入选信息学学科竞赛国家集训队,分别保送至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图灵班;来自重庆巴蜀中学的李秋衡、李秋翰两兄弟,分别通过强基计划和高考裸分录取,即将一起入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同样来自重庆巴蜀中学的还有邓锦文、邓胜文两兄弟,分别通过强基计划和竞赛保送进入北大,即将分别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和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信竞双雄,一齐摘金

不念过往,不惧未来 

各自奔赴,归来同心

双双摘得第39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双双入选国家集训队,双双上北大,熊英翔和熊俊翔兄弟俩并肩同行,为5年来钻研信息学的竞赛经历,交上了一份完满的答卷。

兄弟两人从初中一起加入编程社开始,就慢慢喜欢上了信息学,走上了竞赛之路。然而,这条路却并非一帆风顺,平时成绩的起伏波动对两兄弟而言早已见怪不怪。一路走来,遇到不少大大小小的困难。这时候,同窗伙伴们的陪伴、老师和教练们的信任、父母的鼓励,成为他们一路坚持下去的动力。多次实战历练、屡次挫折磨砺、数次谈心调整后,兄弟俩逐渐放宽心,成绩也随之稳定下来,在这条充满荆棘的路上,坚定地大步向前。

作为兄弟,他们是最了解对方的人,平时打打闹闹,关键时刻却都相互惦记着彼此。身处同一个竞赛组,学着相同的内容,经历着一样的考验,他们总在彼此需要的时候,为对方提供最真挚的关心与帮助。

如今,两兄弟即将相伴走入北大,在未名湖畔,开启一段求真笃学的青春时光。未来4年,弟弟将继续在信息科学技术方向深耕,哥哥则转入感兴趣的生命科学,探索生灵万物的奥妙。

从生竞到高考,同心同行

各有节奏,各具个性

各从其志,相互为伴

哥哥李秋衡和弟弟李秋翰的故事,从一起学习生物竞赛开始,到共同回归高考备战,以双双进入北大深造作结,为兄弟俩的高中追梦时光,画上了完美的句号。爱好生物学的他们,有着一模一样的竞赛成绩:2021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一等奖,2022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一等奖,2022年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他们更有着一模一样的录取结果——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一路上,兄弟二人顺着各自的节奏,追逐着共同的热爱,互相成为照亮彼此的光。

在哥哥心目中,弟弟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弟弟的阳光积极,让哥哥感到自豪。而在弟弟看来,哥哥很厉害,身为理科生,却钟情于古诗词,甚至能在学校的诗词节中斩获一等奖。

谈起北大,兄弟俩直言,“是学习生物竞赛以来,一直埋藏于心底的梦想。”哥哥关注神经疾病相关的前沿研究,期待日后进入北大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躬身深耕;弟弟则希望自己能遇强则强,在北大这片知识的热土上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物理“联手”化学,共赴未来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在学科体系中,有一个名为“物理化学”的领域,以物理的原理和实验技术为基础,研究化学体系的性质和行为,物理方法为化学研究插上翅膀,化学现象则成为物理规律的生动演绎。今年,被北大录取的邓家两兄弟,哥哥邓锦文是第3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一等奖,弟弟邓胜文则获得第36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一等奖,两人的关系正像“物理化学”这门学科,通过彼此的视野拓宽对世界的理解,借助相互之合力走向更美好的远方。

谈到即将一起走入的北大,各有所爱的两兄弟不约而同地感慨,这是内心的“第一选择”。哥哥回忆起第一次看北大招生片《星空日记》时的震撼:“应该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对天文物理的兴趣萌芽,也梦想着有朝一日来到北大,仰望这一片学术的星空。”

少年扬帆终翱翔,二人分别如愿进入北大物理学院与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在自己所热爱的方向进一步躬身钻研。哥哥满怀着期待,渴望在北大物院结交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弟弟展望着,在北大化院找准方向,脚踏实地为之努力,拥抱新的缤纷生活。

据《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