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北京头条客户端
“用一辈子备好一堂课”的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杨宗丽教授,在34年的从教生涯中,不断更新着自己的“素材
“用一辈子备好一堂课”的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杨宗丽教授,在34年的从教生涯中,不断更新着自己的“素材库”,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变成”思政课的新鲜素材,让学生常听常新。
在杨老师从教的日子里,她将《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专题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相对难的思政类“硬课”,以“沉浸式的教学”、“有用的题外话”等方式感染着一届届校内外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杨老师讲课总有一种魅力,也有很强的感染力。听杨老师的课,我很少翻书,因为她会在我们已知的历史事件中加入很多我们不了解的细节。”中央民族大学一位学生说。
但在杨老师看似信手拈来的资料和具有独到见解的课堂之外,她在备课上下了很多功夫,只一节课的课件她就能做几百页PPT。有人问她,准备这样一堂课,需要花多长时间?杨宗丽老师的回答是“一辈子”。“现在的学生懂得多了,当老师的如果不广泛涉猎,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好丰富多彩的现实,很难讲好课。”杨老师说,时事热点、政策法规、热门电影,甚至和别人的聊天内容,都是她不断在“攒”的讲课资料。
如今,已经过了退休年龄的她仍坚持每周为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上4至6节课,“跟年轻人们在一起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有这么多的学生需要我,学校需要我,我希望能用一辈子为母校留下一堂课。”
不仅课堂上是学生们慈母般的好老师,杨老师在学术上成果也非常丰硕,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出版了《领袖之间》和《周恩来二十六年总理风云》,任《世纪之交的思考与展望》一书的主编,任《中国共产党历史大博览》一书的总撰稿人(全书800万字)。参加了中央民族大学十五科研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探源》,主持两门本科生校级精品课建设,参与两项教改项目,主持五项教改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