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育 >

我在英国出镜了(留学记)

本文来源:人民网 阅读:73606

周超杰(左)在实习采访中。
  作者供图

2021年9月至今,是我在谢菲尔德大学研究生生涯中最重要的时期。因之前在国内新闻网站实习,我对新闻“采编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便从商务英语专业转入新闻专业,攻读包括社会科学、城市化、批判性阅读在内的通识课程和核心课程。

勇敢迈出第一步

刚开学那周,我就已经感觉到这一年需要面临不少挑战。班上只有3名中国人,语言就是第一关,虽然自己的雅思托福分数都不低,但比起可以和当地人流利沟通的程度还需要很多努力。新接触的课程让我意识到,这一年的学习需要自己去发现新闻,每条新闻的制作产出也需要独立完成,还要学习媒体法律、新闻道德、政治与权利等理论课程。

一年的时间很紧凑。在第一学期,我主要学习电台方面的技能,包括设备使用和采访方式的运用;在第二学期,我则学习电视新闻,还要进行一系列实践。在老师的授课中,我强烈感受到,国外研究生的授课模式基本以引导式为主,需要靠自己主动研究、主动发现,还要主动了解当地更多的人文风情。

我勇敢地突破自己的舒适圈,努力融入当地同学中。起初我并不习惯,好在大家对我非常包容:邀请我一同参加节日活动,照顾我在饮食方面的文化差异,在聚餐时单独为我提供在当地超市买的“中国馒头”作为主食;给我分享法律媒体等理论课的课堂笔记;一次次帮我修改新闻稿,帮我提升新闻写作技巧……慢慢地,我和大家逐渐熟悉了起来,并以迎难而上的勇气打动了他们。

至今,我依旧记得自己拍摄和编辑的第一条电视新闻。那是我第一次作为出镜记者,新闻报道内容与二战胜利有关,地点在谢菲尔德教堂内。我要尽可能拍摄足够多的素材,头脑里也需要有框架,以便之后剪辑。那天,我从中午11时一直忙到晚上9时,疲惫不堪,但我对自己出镜视频的效果仍忐忑不安。现在想来,我当时在镜头前说话真的很不自然,然而万事开头难,我相信,只要自己用心对待每一个新闻故事,总会有收获。

提高专业素养

学校每周都举办新闻日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自行完成新闻作品。每位同学都会带来一条新闻故事,并分别在当天14时45分和16时30分进行电台直播汇报演示以及电视新闻直播。

通过不断地交流学习,我在英文交流和写作上找到了更多自信,每一次学校新闻日活动,我都尽可能编辑出更多条新闻,多给新闻素材配音、多去参与拍摄任务,争取更快进步。

为了能够在毕业时拿到英国广播委员会授予的硕士毕业证,我必须在当地找到满15天的实习,而且还必须拥有自己的作品集。因此,在开学第二周,我便找到相关老师完善自己的简历,希望老师能给予指导并根据当地简历的规范化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呈现我的作品。

寒假时,除了获得学校推荐的机会外,我也在相关网站上提交了简历。幸运的是,在第二学期中,我获得了英国几家知名电视台、电台以及谢菲尔德当地报社的实习机会,制作并发表了一些不错的作品。这让我更加确定了自己需要认真学习新闻媒体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备将来更好从事相关工作。

海外留学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但既然选择在当地学习实践性课程,我必须努力让自己适应当地文化,探索、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素材,这对我来说是一段难忘的留学经历。在最后的毕业设计上,我选择制作一则新闻,报道主题是“新能源车在英国的普及以及发展趋势”。

从广播电台到电视台,我与同学们一起学习“采编播”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在一次去挖掘南约克郡新闻时,我发现,相较于本地学生,我对于英国本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的确了解不够深入,挖掘新闻会有难度,但这也让我有机会找到另一个看问题的视角并成功挖掘出了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国际背景的实习经历帮助我增强了专业技能,为留学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同时也增强了我回国就业的竞争力。如今,国内新媒体的迭代速度非常快,给予年轻人更多机会以及发挥创造力的空间。能将自己学习到的技能带回祖国,从事热爱的新闻行业,这是我的愿景和期待。

(作者系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中国留学生)

(责编:李依环、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