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独家 >

家宴,是待客的最高礼仪

本文来源:重庆青年报

本文为重庆青年报原创,转载授权请至后台获取作者:牡蛎君 ID:cqyouth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人自古好客,常设宴款待客人。设宴之

本文为重庆青年报原创,转载授权请至后台获取

作者:牡蛎君 ID:cqyouth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人自古好客,常设宴款待客人。

设宴之风源远流长,绵延至今,上至天子诸侯,下至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人人都设过宴,赴过宴。

家,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而家宴更是代表着中国人待客的最高礼仪。

人间有味是家宴

家宴绝不仅仅是请客吃饭那么简单,家宴文化在中国可以说源远流长。

清朝的袁枚把多年家宴的美食佳肴整理成了《随园食单》,李渔写的《闲情偶寄》八大部之一的《饮馔部》,也是他摆了那么多年家宴的经验总结。

主人的深情厚谊都体现在家宴每一道精心烹制的菜肴里和一些细节上,所以自古以来,无论达官世族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会在家宴的每一个环节上精益求精。

袁枚,清代著名诗人,在乾隆年间中过进士,当过知县,40岁时他即辞官不干,回到南京随园。

这个随园大有来头,原为曹雪芹家所有,据传即为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后来曹家获罪,该园被没收,划拨给继任江宁织造隋赫德所用。

袁枚买下随园,花了300两黄金(相当于3000两白银),当时一套十间房的四合院市价也就200两白银,可见随园在当时绝对是超级豪宅。

袁枚经常在随园选景致极美的亭榭大摆家宴,还安排自养的美女为客人唱歌跳舞。当年,南京的名流士绅如果能在朋友圈发一条:随园美食美女,名不虚传!品位绝对瞬间提升八级。

袁枚喜欢自由,用他自己的话讲:“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难成仙佛,又爱文章又爱花。”可就是这样一位不受拘束的懒家伙,对待吃却格外用心。

他说:“孔子和人一起唱歌,听人家唱得好,一定让对方重唱一遍,然后再跟着学,圣人于一艺之微,都这么善于向人学习。我雅慕此旨,每逢在别人家吃到可口的食物,一定派我的家厨前去学习,并记下方略。”

多年家宴摆下来,袁枚把菜单整理加工遂成美食烹饪界的葵花宝典《随园食单》,他由此被称为中华饮食文化之圣。

家宴与爱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含蓄的民族,对爱的表达从来不像西方那样坦诚直接。在传统文化中,吃饭的确是很容易与爱联系在一起。这里的爱包括亲人之爱、朋友之爱。

李安的电影《饮食男女》正是说的饮食与爱,在宴席中表明亲疏,在宴席中联络父女情感,在宴席中宣布人生决定。中国人的爱注定与厨房无法分离。

电影开始是父亲在厨房准备一桌拿手好菜,轻快的音乐中烧炒煎炸、油盐酱醋,灵活忙碌的双手好似手舞长剑的剑客,活色生香的厨房隐隐中有一股侠气。然后电话响起,父亲与一个年轻的女声谈论一条鱼的做法。

然后镜头一闪,之前的女声丝毫不提,父亲与三个女儿围座一堂。面对着一桌丰盛的菜肴,大家却并没有体现作为吃货的基本素养,场面一度尴尬,家庭氛围略显低沉。

席中体现了父亲味觉退化,二女儿宣布自己买了房子,打断父亲正欲宣布的一件大事。后来,父亲接到电话赶去救场,想要宣布的大事成为一个秘密。

最后的高潮还是家宴。父亲一直想要宣布的大事终于在宴席上得以宣布,留下惊得目瞪口呆的众人和屏幕外大呼意外的观众。

所有的生活故事都在厨房里酝酿在桌子上表达。家宴俨然成了一家人生活的折射点。

整部电影,仿佛一锅集合了众多食材的浓汤。厨房是锅,每个人的生活是食材,情感是这锅汤最重要的调料。然后一锅浓汤端上桌,男女之爱,亲人之爱,好友之爱,是苦是涩,是浓是淡,全靠每个人的舌头细细品味。

有家,才有食事,才是人生。

家宴是待客的最高礼仪

现代人应酬饭局多,但一个“局”字就天然地带着欲望索求和社交属性,“局”里的礼仪人情远远比在家宴里来得复杂。

饭局是任务,是人作为社会动物的无可奈何,这时候人们开始渐渐想念起家宴的独一无二。

曾经的吃饭是生理需要,饭局的出现让其衍生成消费行为,但家里的饭桌在中国人心里总有着无可比拟的情感象征与诉求,所以家宴上的进食最后让吃饭再次回归至情感需求。

长大后,见过应酬时的推杯换盏和笑脸相迎,才慢慢理解这热闹的珍贵。

毕竟,外面的山珍海味再好吃,也品不出那种沉淀在家常烟火里的温暖和味道。

中国人一年中唯一一顿需要谋划的家宴就是过年的时候。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大姨就开始忙碌,见到亲戚,打招呼的第一句必定是,明天一定要来我家吃饭哦。

从准备食材到做出香喷喷的饭菜,她都要亲力亲为,为的就是亲朋好友们一年到头可以聚在一起,在家里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饭。

传统年夜饭中的鱼菜,最首要的是一条鲤鱼,为的是“年年有余”和“跳龙门”的好彩头。

鲤鱼要新鲜,通常都是早几天,从菜场买回两斤左右的活鱼,家养几日,让其吐尽腹内的泥腥味。因不给它吃食,“瘦身”后的鱼,肉质紧实,更能做出好风味。

而大姨的拿手好菜就是麻辣鱼,将鱼煎得两面金黄,再浇上辣椒汁和炝炒过的酸萝卜,让我馋得流口水,还有每年必做的粉蒸牛肉、珍珠丸子、辣子鸡等等,都是我最爱吃的。

鱼鲜就酒,最能安人心绪。慢咂酒,筷尖细拈——这一年里,最应珍惜的无忧日子。

年夜饭中的冷盘看似并非主菜,其实它的丰盛程度,最能决定满桌的气氛。

大姨通常取当年自家腊制的鸭胗、香肠、牛肚等正数切成片,摆成扇形再整齐放入大盘。还有头夜里卤制好的鸡爪、泡椒凤爪等等。

我一边品尝着美味,一边听着大人们聊天,那是童年里最热闹最有人情味的记忆。

在美味的滋润之下,大家彻底卸下了一年的疲惫,舒展开来了皱纹,此刻,只有眼前的食物和身边的朋友,觥筹交错之间,有的只是真诚的笑容和敞开的心扉。

法国美食家萨瓦兰说:“不分时代,不分年龄,不分国家,宴席之乐每天都存在,它与其他娱乐形式相得益彰,但生命力远远超出其他娱乐形式,它能对我们起到安慰作用。”

是的,每次家宴都是一次温暖的安慰,家人或者朋友做的菜,可能比不上餐馆那么精致。

但是,热乎乎的健康美味,于你于我却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