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社会 >

新型养老环境如何营造?专家聚慈孝文化节“碰撞”思维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型养老环境如何营造?专家聚慈孝文化节“碰撞”思维

    2021第七届慈孝文化节“慈孝养老”论坛圆桌对话现场。 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杭州9月23日电 (记者 张斌)数据显示,中国总人口已超过14.1亿,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亿,老龄化程度快速加深。目前,中国已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进行统筹谋划、系统施策。

  作为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浙江正面对汹涌而来的“银发潮”。如何营造健康快乐的新型养老环境,守护“最美夕阳红”,成为社会发展中重要的民生课题。23日,2021第七届慈孝文化节“慈孝养老”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与会嘉宾就此话题展开思维“碰撞”。

  医养结合成为必然趋势精神需求更受关注

  所谓“新型养老环境”,本质上是要求提供更高质量的养老综合服务。对于老年人而言,更好保障他们的生命健康,事关“高质量”的水准。

  浙江省卫生健康综合保障中心主任陈瑾介绍说,从医疗机构统计数据看,目前中国的老龄群体中约有3%的老年人会因各种疾病,处于长期依赖胃管、尿管甚至呼吸机等手段维持其生理功能的“带管生存状态”,离不开医疗护理,必须进入机构养老。

  为解决失智、失能老人需要长期医疗照护的问题,国家2015年提出医养结合的应对策略,通过整合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实现社会资源的利用最大化。数据显示,目前浙江共有医养结合机构366家,其中345家获得了卫健和民政部门的双证书。

  市场化是浙江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物产中大金石集团董事长王洪林介绍说,2016年,企业从传统房地产行业转型,建立以养老为核心的服务体系,摸索实践出一条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品质化的养老之路,在杭州已形成大约3500张床位。

  “我们的服务涵盖了医、食、住、养、学、乐、爱,希望满足老人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品质生活需求。”结合此次慈孝文化节,王洪林提出,慈孝文化亦应融入养老产业,为这个行业注入更多情怀。

  在此方面,杭州云林福苑颐养院(筹建)院长陈水泉亦有同感。据他介绍,在医养结合方面,正在筹建的杭州云林福苑颐养院计划建设老年病专科医院,针对老年人胃肠道等老年疾病给予保障。

  陈水泉认为,除了贴心的护理,“新型养老环境”更需要慈爱,能让老年人养神修心,获得心灵的安宁、安逸。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获得感打造“软环境”

  “一个高质量的养老环境,硬件只要有资金投入即可立竿见影,更重要的是软件的支持。我们要让养老行业的从业者更有成就感、获得感,要用政策加以保障。”陈瑾说。

  如其所言,“新型养老环境”的建构,高质量服务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陈瑾坦言,一支既有爱心、又具备专业技能的护理员队伍,是老龄化社会非常迫切的需求。“就目前而言,这支队伍的现状并不乐观。”

  她指出,目前医疗机构绝大多数护工文化知识水平低,年龄以50岁至60岁居多,工作又脏又累,生存状态不理想,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各级相关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个群体培养与发展,认可他们的社会地位,通过各种载体,树立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并让其劳动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

  除了从业人员,更关注老年人本身的需求,也是高质量“软环境”的重要构成内容。

  浙江医院护理部主任刘彩霞介绍说,当代医学理念已经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失能、失智老年人群正不断扩大,老百姓对医养结合以及安宁疗护等的需求极其普遍。

  以浙江医院为例,该院依托于老年医学优势,托管了西湖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开设了急性后期照护病房、长期照护病房以及安宁疗护病房等多项中长期医疗与照护服务,打通了医养护一体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每个老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我们不仅要关注到老人身体的健康问题,更要关注到他精神层面的需求,让每一位照护者都能懂老人,才能让他有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她说。

  2021第七届慈孝文化节由中国新闻社、杭州灵隐寺主办,由杭州灵隐寺、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浙江海外联谊会、浙江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和浙江民盟企业家联谊会承办,并得到了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慈善家杂志社和杭州云林公益基金会的支持。(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