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社会 >

闽南古刹僧人传承掷铙钹:绝技欲成需苦功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阅读:118226

闽南古刹僧人传承掷铙钹:绝技欲成需苦功

    安溪清水岩住持普光法师表演掷铙钹技艺。 吴冠标 摄

  中新网福建安溪5月15日电 (吴冠标)一对铙钹、几根竹竿,福建安溪清水岩住持普光法师或是把一铙钹抛起,用另一铙钹接应并使之在上面飞速旋转;或是将一根竹竿上顶着一铙钹,让铙钹在高空中飞转,竹竿时弯时直……十几个招式下来,引得不少上山的香客纷纷鼓掌叫好、拍照留念。

  “想让这对铙钹‘听话’可不简单,需要长时间苦练。”普光法师告诉记者,这门技艺名叫“掷铙钹”,俗称“耍铙钹”,不仅糅合了武术、杂技等传统技艺,颇具观赏意义,还带着浓浓的闽南民俗风情。

  据了解,铙钹是铜制的佛教法器,也是佛教音乐中的打击乐器。“掷铙钹”就是以铙钹为道具,表演出各种高难度的杂技,后来逐步与地方民间信仰相融合,发展成为闽南宗教民俗法事活动中的一项带有杂技性质的表演项目,广泛传播于闽南、潮汕及台湾等地区。

  2019年,掷铙钹被列入中国第二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今年,被列入“福建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从15岁起,普光法师便在师父的影响下接触到掷铙钹。“当时可娱乐的项目并不多,看师父耍起来很有趣,又能强身健体,就跟着学习。”这一学,便是近50年。

普光法师的徒弟明净已坚持练习掷铙钹技艺20余年。 吴冠标 摄

普光法师的徒弟明净已坚持练习掷铙钹技艺20余年。 吴冠标 摄

  “掷铙钹是一项相对危险的运动,学起来很辛苦,练习过程中擦伤虎口、手指,砸到身体都是家常便饭。”普光法师表示,掷铙钹、接铙钹对于力量、位置、平衡等都有严格的要求,所以他也经常拿出来练习,才不会生疏。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传承自清水祖师道场清水岩,普光法师的掷铙钹还糅合了浓郁的佛教色彩,一个个招式都带着佛教气息,如“童子拜观音”“回头是岸”“九品莲台”等等。

  得知今年掷铙钹入选省级非遗项目,普光法师高兴了很久。他谈及,如今掷铙钹技艺在国家级非遗项目打城戏中的运用,“打城戏《目连救母》里有一段是目连通过掷铙钹吸引鬼众注意,有两位打城戏演员就曾为了这个片段来找我学习。”

  如今,普光法师的身手不再像年轻时那么矫健。为了将掷铙钹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这些年来他也收了一批徒弟。可是最后能坚持下来并且有一定水平的,只有两三个而已。

  “正如师父所言,掷铙钹的学习很辛苦,而且容易受伤,我的头、后背都被砸过。”徒弟明净说,从16岁开始跟随师父学习掷铙钹,起初是因为好玩,已经坚持了20多年。“师父说,想学好一门技艺,必须下足苦功。”

  掷铙钹、练习书法、阅读书籍、念诵经文……如今普光法师的生活自律且安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而掷铙钹的技艺在他缓慢平和的嗓音与刚健飞腾的身姿中薪火相传。(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