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社会 >

大连瓦房店市“把门猴”闯进端午大市场

阅读:4234

(通讯员 晋泽乔)一年一度端午至,大连瓦房店市岗店街道云台村家家户户的炕头上摆满了红色、黄色、白色的布料,妇女们正用巧手加紧缝制

 
(通讯员 晋泽乔)一年一度端午至,大连瓦房店市岗店街道云台村家家户户的炕头上摆满了红色、黄色、白色的布料,妇女们正用巧手加紧缝制 “把门猴”,供应端午市场需求。
 
“把门猴”是北方端午节的习俗之一,每当端午来临,家家户户便购买“把门猴”挂到自家门上,寓意驱邪恶,迎吉祥,保安康。20世纪60年代,岗店街道云台村里有个服装加工厂,村里的巧妇们看到服装厂剩下的边角余料当作垃圾丢掉觉得可惜,便废物利用,弄些红、黄、白碎布、喷胶棉等材料,做起了不起眼的“把门猴”,由初期制作自己家用,发展到形成了小规模作坊式经济产业。岗店街道云台村村民介绍说,“云台村王屯的范淑清老人1920年1月出生,据她描述,范淑清老人是把门猴”制作手艺的第三代传人,目前已经传到云台村第五代人了。北方的端午节悬挂“把门猴”习俗的流行应该也是由此而来。”
20世纪90年代,云台村妇女们把 “把门猴”做成了规模,“把门猴”产业也初步形成了云台村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门猴”的生产数量由每户每年几百上千个,发展到每户每年少则几万多则近10万个。每年的端午节,“把门猴”的销售收入甚是喜人,少则几千上万元,多则几万甚至更多。于是乎不起眼的“把门猴”成了云台妇女们致富增收的“金猴”。
经过了几十年发展,不但“把门猴”的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把门猴”的款式、花样也同样创新繁多。尤其是最近几年,除了“把门猴”,还增添了许多象征端午节安康的“粽子”“金鱼”“桃儿”等等端午节特色经济产品。据统计,端午节前期,不但瓦房店市场上兜售的“把门猴”95%以上都是云台村妇女制作的,在大连各区市县的农贸市场、超市以及早市,都可以看到云台村妇女们制作的各具特色的“把门猴”,甚至批发销售到东北的其它省市,云台村妇女的这种绝活走进了千家万户。瓦房店市岗店街道不但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发展设施农业,同时积极探索,发展、扶持乡村特色经济产业,鼓励乡村农民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免责声明】独角新闻未标有“来源:独角新闻”或“独角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独角新闻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如有侵权及职业道德监督电话请联系独角新闻:13478671922(微信同号)
 
全国各县市区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田先生:18698678800(微信同号)
 
大连市新闻爆料请联系晋主任:13904286277(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