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重庆 >

修路种果逼村民养鸡 巫山笔架村的这位扶贫书记有“两把刷子”

本文来源:腾讯大渝网

刚给鸡苗喂完食,王仁文坐在门前的院子里,看着去年仅剩的十来只土鸡,思考着今年要扩大养殖规模的问题。王仁文是巫山县双龙镇笔架村七组的

刚给鸡苗喂完食,王仁文坐在门前的院子里,看着去年仅剩的十来只土鸡,思考着今年要扩大养殖规模的问题。

王仁文是巫山县双龙镇笔架村七组的村民,建卡贫困户,四级残疾,走路不便,也不能干重活,以前一家人全靠妻子在珠海打工支撑,生活十分困难。

王仁文养殖的鸡苗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派驻笔架村的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左强又来了,他告诉王仁文一个好消息,他们家除了前一天领到的300只鸡苗,后续还会补上一些,要比去年多100只。

听到消息的王仁文连声说好,他家的鸡笼扩大升级后,比原来多了一层,养400只鸡苗不成问题!

据左强介绍,今年市委宣传部扶贫集团牵头协调绿叶义工组织要给笔架村带来3000只鸡苗,将继续壮大笔架村“跑跑鸡”产业。

修建17.5公里公路

村里与外界连接更方便了

双龙镇是重庆市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仅笔架村就有116户建卡贫困户、共428名贫困人口。

从巫山县城到笔架村,需2个小时左右的车程,蜿蜒曲折,急弯不断。进入笔架村,沿途有路面在修建,不少刚修好的公路痕迹还十分清晰。

“笔架村属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没有核心产业、劳动力少,这些都是贫困源头,要想脱贫增收,根本问题要得到解决才行。”笔架村的短板,左强一语中的。

左强(右一)了解村民家庭情况(受访人供图)

2017年9月,左强驻村后的第一想法:修路!

“路不通,做什么都困难。如果有产品想卖出去,光运费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成本太高了。”

转身就干,左强与村支两委做规划、写申请、了解公路修建难题......风风火火一顿“操作”,笔架村的通组公路硬化在巫山县交委和双龙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提上了日程。看着路面一天天清晰起来,除了左强,村民也兴奋。

据左强介绍,从2017年到目前,该村已修建了17.5公里的通组公路,进进出出方便很多,也为后面发展产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发鸡苗搭鸡棚

贫困村有了能增收的产业

让一时脱贫成为长期增收并巩固脱贫成效,一直以来都是驻村扶贫干部思考的问题。

路修好了,村民要脱贫、要增收,就需要有东西能卖出去!

“笔架村虽然偏远,但农户房子周边宽敞,土地利用率高,草料充足,第一想法就是,养鸡是否能闯出一条路来?另外,把村里零散的巫山脆李形成规模好好发展。”回忆刚驻村时对发展产业的想法,左强说怎么都要试一试。

接着,2018年初,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给笔架村送来了5600只鸡苗,同时还修建100多个鸡舍,王仁文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分了300只鸡苗和1000斤用作鸡饲料的玉米,便开始了他的养殖之路。

“当时把养鸡的计划告诉王仁文时,他并不是很愿意,上百只规模让他有一些压力,他怕养不成功,所以很迟疑。”左强说道。

其实,一开始左强就做好了打算,如果王仁文不愿意养,不管软磨硬泡,他一定会“逼”他养。你一句担忧我一句鼓励,天天去天天讲,来来回回十余次,王仁文被左强的犟劲“逼”得没办法,松了口。

“放心养,不懂的有重庆市畜牧科学院专家提供技术指导,而且我24小时在线,有问题随时都能帮你。其他村民也养,试一下没有损失。”这是左强把鸡苗带到王仁文家时说的话,王仁文一直记到现在,正因为有这样的承诺,他才放心干起了养殖业。

2018年,笔架村风风火火开始了养殖和种植两大产业的尝试。

(受访人供图)

扶贫书记24小时在线

贫困户从不养到主动了解技术

日子一天天过去,看着从鸡苗长成了半大鸡,王仁文心里逐渐有了信心。

当然,中途也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去年8月份,突如其来的痢疾让王仁文两天时间损失了30几只半大鸡,好在他反应快,看情况不对立马联系了左强,左强把王仁文发过来照片和视频发给畜牧科学院的相关专家,来来回回你传我答,万幸的是及时控制了病情,没有加大损失。

“虽然当时在休假,但左书记时时刻刻都在问鸡的情况,他比我还着急。”王仁文回忆道。

这件事并没有打击王仁文的积极性,反倒让他心里有了底,后面一有空就到场上去溜达,跟有经验的养殖户取经验,以防再遇到问题时手忙脚乱。

左强与王仁文

“他自己很上心,也比较愿意学,是村里的养殖模范,现在还是村里的养殖大户。”说起王仁文的改变,左强比王仁文还高兴。

300只鸡苗,王仁文成功养大了两百多只。“年底的时候特别好卖,毗邻就是大昌镇,有些人走路上来自己挑,顺带还把土鸡蛋一块卖了,很方便。”王仁文说,村里的路硬化后交通也方便了,有机会还会把鸡拉到场镇上去卖,很受欢迎!

“去年卖鸡的收入将近2万元,我觉得公鸡更受欢迎,今年可以多养点。”王仁文一有空就跟左强说售卖的近况,同时还会一起探讨销路。

鸡苗增量

今年计划成立合作社

据左强介绍,今年除了已经到位的2000余只鸡苗,后续还将继续增加,争取覆盖所有有需求的村民。

在去年养殖基础上,村里计划今年把包括王仁文在内的4个养鸡大户集中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将为全村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采用标准化、可追溯性养殖,壮大笔架村“跑跑鸡”品牌。

“如果有商家想购买大量的土鸡或土鸡蛋,合作社将数量下发到养殖小户头上,再统一销售出去。”左强说,除了依托当地市场的消耗,还会利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电商平台扩大土鸡销售规模。

笔架村2018年养殖的鸡

另外,除了养鸡,笔架村的脆李产业也已初具规模。通过四年来陆陆续续的发展,2100多亩脆李有400多亩进入盛产期,100%覆盖了贫困户,满树的枝丫挂满了指节大小的果实,十分惹人爱。

“去年种下去的脆李树长高了不少,有些还挂了果,虽然很高兴,但左书记建议今年先不挂果,把长出来的摘掉,不然会影响树的生长。”王仁文指着自家地里的脆李笑着说。

仅2018年一年的时间,王仁文家的生活就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从原来依靠庄稼艰难维持生活到现在有了上万元的收入,不愁吃不愁穿,医疗有保障,产业有规模,王仁文成功摘下了贫困帽子!

去年底,王仁文的妻子也从珠海回到了村里,两人齐心协力经营,互相也有个照看,通过产业发展巩固增收更是大有希望!

笔架村的变化有目共睹。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上下一心全力攻坚,交通设施、生活条件、产业发展持续不断地得到了改善。从近两年的成果来看,两大产业不仅让贫困村有了增收渠道,还助力脱贫户增收再上了一层楼。

截至目前,该村还剩下13户建卡贫困户、共31名贫困人口未脱贫,所有人在扶贫、脱贫巩固、稳定增收的路上从未停下脚步,扶贫一线的青年也正用满腔热血诠释着青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