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子版 > 2023.10.12期 >
06-在渝跪地救游客的成都姑娘找到了

06-在渝跪地救游客的成都姑娘找到了

在渝跪地救游客的成都姑娘找到了


国庆长假期间,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烈士墓渣滓洞景区,一位外地游客突发急性心血管疾病昏迷,生命危在旦夕。危急关头,川渝两地医护人员、景区工作人员、交巡警和热心市民联手接力救援,成功抢回一条生命,平凡的英雄们再次用行动彰显了普通人的温暖和爱心。

游客在景区突发疾病

国庆长假,作为全国知名的红色景区——歌乐山烈士墓渣滓洞游客人数屡创新高。

10月3日下午4点左右,渣滓洞景区排队的人群中突然传出惊呼:“遭了,有人晕倒了……”只见一位60多岁的游客晕倒在地,旁边几名同行者急得团团转。

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正在现场维持秩序的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安保人员,一边安抚同行者情绪,一边通过对讲机向上级汇报情况。

景区应急预案迅速启动。现场工作人员拨打了120,请求火速救助;安保人员立即开启备用通道,有序疏散游客;同时增派安保人员维持现场秩序;第一时间向景区巡逻的派出所民警通报情况,请求警方协助。

“大家都让一让,保证空气流通。”在景区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指挥下,很快为病人开辟出一块空气流通的“紧急抢救专区”。

川渝两地医护人员联手

紧接着,景区工作人员通过送话器向游客求援,寻找医护人员。信息一发出,立即得到回应。“我是护士,让我来。”从四川成都来重庆游玩的解放军驻蓉某部护士刘婉,拨开人群,迅速上前查看情况。

“当时病人脸色发紫,意识已经丧失,全身湿冷,颈动脉搏动消失。”刘婉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仍心有余悸,“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同时,刘婉请景区马上联系寻找急救设备AED(除颤仪)。

“我们是医生,请大家让一让。”这时,来自重庆市大足区的医生夫妇于文春、郑江也从游客队伍中站了出来。川渝两地素不相识的三位医务人员,组成了“临时急救小组”,一场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接力赛就此开启。

于文春扶着老人的头让其后仰,并把他的下颌抬起来,让其尽量保持呼吸道通畅,刘婉和郑江直接跪在水泥地上,轮流实施心肺复苏操作:一个胸外心脏按压循环,需要连续按压心脏30次。几个循环之后,老人意识仍未恢复,还出现了大小便失禁的情况。

“病人快不行了,命悬一线,必须尽快除颤……”

这时,景区找来的急救设备AED送到现场,3人一边冷静地操作AED,一边进行新一轮的心脏按压,大家相互打气:“千万别放弃,争取救回来……”

经过近20分钟的按压、吹气和两次除颤,120救护车也赶到了现场。罩上氧气罩、注射强心针、挂上输液瓶……众人齐心协力把昏迷不醒的老人抬上救护车。

渝警骁骑为救护车开道

正值国庆假期,景区周边车流量大,可能会阻碍120急救车行程。景区外围的沙坪坝区交巡警迅速启动应急模式,出动“骁骑”巡逻警察对车流进行疏散,并在重要路口值守,迅速开辟出一条救人的绿色通道。

交巡警驾驶警用摩托,为急救车一路开道,让急救车第一时间赶到急救现场,随后病人送到附近的西南医院抢救。

医护人员紧急诊断,患者为突发性心梗。经过医院一系列抢救后,病人终于重新恢复了呼吸,病情稳定下来,送往西南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

“太感谢了!谢谢抢救我父亲的川渝两地医护人员、景区工作人员,还有交巡警……正是大家在危急时刻伸出援手,才及时救了我父亲的生命,我们一家衷心感谢在重庆遇到的这么多的好心人!”从河南省济源市紧急赶来的患者女儿王茜说,年过花甲的父亲王立伟退休后喜欢旅游。国庆期间,父亲约了几个朋友自驾从河南到重庆玩,可能是长途开车劳累引发疾病。

西南医院主治医生告诉记者,当时患者情况十分危急,“多亏了现场急救和及时送医,为后续治疗争取了黄金救援时间。”

“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 

记者问起此次抢救病危游客的过程,来自成都的护士刘婉显得很平静:“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分内的事。”刘婉真挚地表示:“祝他早日康复!”

而“三人急救小组”中的于文春、郑江夫妇,则是重庆市大足区人,妻子于文春是大足佳华医院的医生,丈夫郑江是一家诊所的大夫,国庆期间带着两个孩子到主城游玩,遇到这一突发情况,夫妻俩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

“看着老人熬过最危险的时段,被送上救护车,我心头悬起的石头才落地了。事后发觉浑身都是汗,紧张得背心都湿透了……”救完人,于文春回过头,发现女儿和儿子都站在他们夫妻旁边,一脸的紧张和崇拜。

于文春表示,对孩子们来说,这次国庆之旅注定是一次不寻常的旅程。“我和先生想带孩子来体验感受红岩精神,经历了这件事,应该对孩子们也有所触动吧。”

为了感谢川渝两地3位医护人员的热心相助,渣滓洞景区特别安排了一场义务讲解。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几位医护人员国庆假期来到渣滓洞景区缅怀红岩英烈,感悟红岩精神,面对旅途中的突发情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伟大的红岩精神,也生动地展现了“川渝两地一家亲,危急时刻现真情”的新时代风采。

据华龙网 《重庆晨报》

 

烟台小伙支教大凉山 

山里的孩子心向大海 


“告别了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当清晨的阳光穿过大凉山板诺洛村小学操场,支教老师宫宇洋一边带领同学们朗读课文《烟台的海》,一边向孩子们展示大海的图片。

去年9月,大学刚毕业的宫宇洋跟随公益组织从海滨城市山东烟台辗转来到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板诺洛村,开启了从大海到大山的支教时光。

加上宫宇洋,板诺洛村小学共有11名支教老师,分管6个年级共6个班的所有课程,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每个老师都身兼数科。

语文课上,教与学之间的沟通是一件难事。由于当地基本上都是彝族人,孩子们只能听懂浅显易懂的普通话,就连一些最基本的四字词语也不解其意。

在给学生们讲解“哄堂大笑”时,宫宇洋带着孩子们一起大笑。“像这样的情况很多,我都是带着孩子们沉浸式感受词语的意思。”宫宇洋称。

除了教语文,宫宇洋还教体育。他把满是碎石的学校老操场一点点收拾干净,打造出一块篮球场,并画出几条跑道。做游戏、打篮球、开运动会……新操场得到了充分利用,放学后师生们还坐在一起数星星。

偶然从学校仓库里翻出一把旧吉他,给了热爱音乐的宫宇洋莫大惊喜。他将旧吉他改装一新,带孩子们唱歌。彝族的孩子擅长唱歌,独特的民歌给了宫宇洋很多启发。此后的音乐课成了现代流行曲与原生态民歌的舞台,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大山里的孩子早当家。放学后,学生们都要帮助家长锄地、拔草、掰玉米……碰上干农活,宫宇洋也会帮着一起做,手磨破了也不停。

发现很多学生一年到头总穿同一件衣服,宫宇洋联系到做服装生意的姐夫,将仓库里适合孩子们穿的衣服捐出来。此后他还特意统计了学生的服装尺码,专门定制了一批衣服,送给孩子们。

“希望你能够再来,我会给你煮腊肉吃。”一年的支教时光很快过去,在离别的那天,学生们给宫宇洋写下了一封封留言信。他们还相约穿着定制的衣服,拍下“全家福”,并为宫宇洋合唱了在课堂上学的歌曲《那些花儿》。

“公益不是选择,而是热爱。”宫宇洋称,在板诺洛村教学与生活的经历,让他关注到山区的教育和生活,他决定开设一个自媒体账号,通过镜头,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山的风土人情,并关注那里的孩子们。

“孩子们心里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到烟台看看大海。”宫宇洋说,他要努力帮助孩子们实现这个心愿。

据人民网

 

90后轨道车司机:当好“钢轨快递”配送员

“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回收线上的旧钢轨和枕木,确保线路的安全通畅。”90后轨道车司机张俊艺说,作为执行运输任务的专用列车,轨道车主要是把钢轨、扣件、大型机械等铁路维修物资和人员运到施工现场,同时回收废旧轨料。打个比方,我们就像是“钢轨快递”的配送员。

2013年从学校毕业后,张俊艺被分配到广铁集团广州工务段综合机修车间轨道车工区。比起工务段的其他工种,轨道车司机的成长之路并不容易。在成为正式的铁路轨道车司机之前,他们需要完成大量的实习和培训。实习期间,他们需要逐步掌握车辆操作、信号识别、安全规程等基本技能。在成为正式的铁路轨道车司机后,他们还需要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驾驶技能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能吃苦、有干劲、工作仔细认真,还有悟性,是个好苗子。”综合机修车间党支部书记张水平如此评价张俊艺。参加工作十年来,张俊艺参与了段管内京广线集中施工、韶关特大水害抗洪抢险、广深线换轨施工、管内京广线隧道检查……轨道车每次出车,至少都要七八个小时,这个十来平方米的车厢,成了他在流动生活中遮风挡雨的“家”。

在刚刚过去的双节假期里,张俊艺驾驶轨道车牵引着平板车,忙碌在线路上,配合现场作业人员将拆换下来的旧钢轨和水泥枕码齐在平板车上。每次都要经过7个多小时的忙碌后,他才返回材料工区完成卸载工作。

“吊装钢轨、枕木,容不得一丝马虎。”张俊艺说,“每次作业前,都要提前做好轨道车的各项检查,确保车辆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不能让轨道车‘带病’上道,这是一个轨道车司机最基本的责任。”

据了解,工务段运用轨道车的大型施工和应急抢险,张俊艺基本都会参加。工作近十年,他不仅驾驶经验丰富,应急能力出众,也成了刚入路青工眼中阅历丰富的老师傅。

在工作中,张俊艺从来都是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从业至今,保持了零事故、零差错的记录,在同期青工里,也成为首个安全行车突破五万公里的轨道车司机。

“开轨道车就像开慢火车一样,虽然不能像高铁一样奔驰,但我们都是在为安全奔跑。”张俊艺说。

张水平介绍说,该工区自九月份以来,共出动作业车23台次,出动工作人员308人次,回收各类施工物料210吨,其中旧钢轨276条、旧水泥枕304根、旧岔心6根,为双节期间优质高效的客货运输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据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