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在京闭幕
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保守国家秘密法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27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经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保守国家秘密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20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赵乐际委员长主持闭幕会。
常委会组成人员165人出席会议,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会议原则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委员长会议建议委托赵乐际委员长代表常委会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报告工作。
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
会议还表决通过了其他任免案。
会议表决通过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议程草案、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草案,决定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预备会议审议;表决通过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列席人员名单等。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肖捷、郑建邦、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何维、武维华、铁凝、彭清华、张庆伟、洛桑江村、雪克来提·扎克尔,秘书长刘奇出席会议。
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国家监察委员会负责同志,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成员,各省区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部分副省级城市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列席会议。
闭幕会后,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九讲专题讲座,赵乐际委员长主持。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徐显明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法治》的讲座。
袁家军在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
胡衡华主持
2月27日下午,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市委书记、领导小组组长袁家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坚决打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扎实推进长江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更高质量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更高水平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更好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市域范例,以优异成绩迎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
市委副书记、市长、领导小组组长胡衡华主持,市委副书记、领导小组副组长李明清,有关市级领导出席。
会上,与会同志观看《2023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听取我市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问题整改总体进展情况、重庆市2023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等汇报。部分区县主要负责人发言。
袁家军指出,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为重庆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提高政治站位,毫不含糊、迅速行动,采取坚决措施高质量推进问题整改。要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治理,规范水源地选址和保护区划分,开展集中式违法违规问题排查清理专项行动,全力保障群众饮水安全。要扎实解决污水直排乱排偷排,优化污水治理设施布局,强化日常监管治理,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要严格执行河道岸线保护利用规划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监管,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坚决遏制随意侵占岸线行为。要认真落实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行动。
袁家军指出,要坚决打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高水平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市域范例。要坚决抓好问题整改,用好“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明确时间节点,强化标本兼治,确保打表推进,实现常态长效整治。要加快推进全域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持续落实控源截污、垃圾清理、内源整治、生态修复等治理措施,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果,推进农村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提质建设全域“无废城市”,推进生活垃圾混投混收混运“三混”专项整治,积极引导家庭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立“无废城市”示范标准。要分类创建巴渝和美乡村,深化提升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科学管控农房和乡村风貌,全面推进达标创建。要着力打造长江上游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培育建设国家生态工业园区,高质量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实施产业数字化增效、数字产业化提质行动。要拓展数字生态环保重大标志性场景应用,聚焦生态环境治理核心业务,谋划典型单元综合场景,推动与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相互贯通、形成实战能力。
袁家军强调,要加强党建统领,迭代升级长江生态环境大保护机制,全面提升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质效。要完善责任落实机制,压紧压实各区县属地责任、市级部门属事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确保压力传导到“神经末梢”,国有企业要带好头、作示范。要深化问题发现解决机制,以“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晾晒整治为主抓手,“线上+线下”双向发力,强化政府监督和舆论监督,健全“回头看”机制,巩固提升整改成效。要构建全市“一盘棋”工作格局,创新探索省际协商合作方式,深化全社会共建共享。要健全督察考核评价问责机制,量化细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总结提炼推广最佳实践,分析复盘典型案例,凝聚交出生态高分报表的强大合力。
胡衡华指出,各级各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整改工作的重要性,坚决打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更高质量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要聚焦突出问题真改实改,按季按月按旬细化明确整改任务,突出高标准严要求,注重举一反三,深化标本兼治和建章立制,切实把问题改到位、改彻底。要压紧压实整改责任链条,完善生态环保督察机制,全过程全链条跟踪问效、督办考核,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整改任务。
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市级有关部门、部分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在主会场参会。各区县,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等设分会场。
据《重庆日报》
袁家军主持并讲话 胡衡华出席
2月27日下午,六届市委审计委员会召开第四次会议。市委书记、市委审计委员会主任袁家军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等重点工作,抓纲带目做好常态化精准化监督体检,推进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财会监督贯通协同,着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为纵深推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有力审计保障。
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审计委员会副主任胡衡华,市委副书记李明清,市领导宋依佳、蔡允革、陈新武、莫恭明出席。
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传达学习李强总理在听取审计工作汇报时的工作要求,落实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听取2023年全市审计工作情况、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和审计问题清单运行等情况汇报,审议2024年度市级审计项目计划。
袁家军在讲话中指出,去年以来,全市审计系统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抓好重点工作,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构建问题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审计服务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有力有效、推进干部履责和促进反腐治乱作用更加彰显、整改机制不断健全、党建统领整体智治水平明显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效持续增强,全市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袁家军强调,要谋准抓实今年全市审计目标任务,努力推动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体系更加健全,高质量审计全覆盖工作格局更加巩固,审计整改和成果运用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变革重塑提升审计能力更加有为,推进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财会监督贯通协同,与反腐败工作互促共进呈现新面貌。要聚焦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项目、聚焦“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聚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聚焦更好服务企业发展和保障群众利益、聚焦权力规范运行等加强审计,更好发挥审计监督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袁家军强调,要坚持党建统领,迭代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加快审计数字化改革,不断提升审计整体智治水平。要迭代完善审计问题整改体系,优化升级审计问题清单运行管理和晾晒机制,进一步健全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的整改格局,增强审计的权威性和震慑力。要迭代完善审计机关自身建设体系,健全审计干部选育管用机制,坚持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格监督,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审计铁军。
市有关部门、市委审计委成员单位负责人和市审计局有关负责人参加。
据《重庆日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