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子版 > 2024.03.14期 >
06-00后女机务:当好“飞机医生”,守护航班安全

06-00后女机务:当好“飞机医生”,守护航班安全

00后女机务:当好“飞机医生”,守护航班安全


在人们的印象中,机务(飞机维修师)是一个神奇的岗位,他们就如同医院的医生一样,为飞机“问诊把脉”“做手术”,让它们“恢复健康”,是飞行安全不可或缺的一环。

“00后”李林霜是一名女机务,现就职于海航航空技术有限公司重庆维修基地,也是该基地为数不多的女机务之一。机务工作倒班时间长、作息不规律,机坪作业环境特殊,较少有女性加入,大家常常对李林霜的从业故事感到好奇。

“从大学开始,就有人不停问我,为什么学这个专业。”李林霜告诉记者,因为从小就对机务工作有一定了解,觉得能给飞机“治病”很厉害,加上喜欢拆装的天性,几乎“注定”了她的职业生涯。在大学,她学的也是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与如今的工作“对口”。

飞行是一项综合工程,飞机维修作为飞行保障的重要一环,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在理论学习期间,李林霜掌握了相关的物理、化学、机械、电气、英语、飞机机型等方面的知识。在校期间,她考取了民用航空维修人员执照。

“机务是一项需要终身学习的工作。”李林霜说,步入工作后,学习的必要性进一步加大,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据悉,从有执照的“菜鸟”到成熟的机务,最短也得4年到5年学习时间。

具体来说,除知识技能外,机务工作需要从业者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承压能力、应急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决策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多种能力。“这些,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去积累形成。”李林霜说。

作为女机务,李林霜平时的工作内容跟男同事并没有什么不同。不过,大家对她这个小师妹比较照顾,涉及体力消耗较大的工作,例如搬运航空器材等,大家都会帮她多承担一些。

在李林霜看来,机务是一项条理性很强的工作,所有的工作都是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看似一成不变,其实充满挑战。”李林霜说,这些熟悉且重复的工作,难就难在要以“同样的高质量完成”。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春运,是李林霜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个春运。接下来,又要迎来民航换季,她忙碌而充实。飞机维修工作关乎旅客的生命安全,关系着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和民航业的稳定繁荣,这也是机务工作的职责所在,要求他们务必做到认真仔细,“来不得半点马虎”。

未来,李林霜将继续努力,在学习和锻炼中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逐渐掌握飞机维修的每一项技能,守护航班安全,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机务人员,实现“飞机医生”的职业理想。

据中国新闻网

 

武大男生经历意外后硕博连读 获10万元雷军奖学金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王意通幼年时右臂肌肉瘫痪,一边跟着家人四处求医问药,一边苦练左手写字学习。如今的他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推免至武汉大学硕博连读,还获得10万元雷军卓越奖学金。

王意通在上小学时,一场事故导致他的右臂运动神经损伤,肌肉萎缩,不得不中止学业。家人带他四处寻医问药,但效果并不理想。“县医院、省医院,再到全国,父母为我四处奔波,求医治病。”每天早上五点,年幼的王意通就被叫起打针,长时间忍受伤痛。在治病途中他自学小学课程,练习左手写字,一只手生活、吃饭、洗衣服、系鞋带……每到夏天,他都害怕穿短袖,担心别人看到自己的伤口。

201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郑州大学录取就读工商管理专业,王意通说:“因为身体原因,我失去了一些东西,但是我也更明确自己的目标,我所遭遇的是困难,更是动力。”刚进入大学王意通陷于右臂伤病带来的自卑感中,整日独来独往。考虑到全家人为自己治病付出太多,他曾想从工商管理专业转入更适合就业的会计专业,早日承担家里生计。在辅导员孙涛的建议下,他决心走上学术研究道路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在撰写智能安防巡检机器人的项目计划书时,王意通一次又一次走访校园后勤部门和周边社区,了解产品实际应用场景,和队员一起优化计划书。作为项目负责人,他带领全队取得了“创青春”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河南省一等奖。

第二任辅导员朱意对他印象深刻:“在期末考试时,他虽然用左手写字,但写出来的字迹工整有力。”为了能写好字,王意通一直在背后默默努力。本科期间王意通还被评为2019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河南省“三好学生”,以专业第一推免入武大。

2020年底王意通再次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推免至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硕博连读,这个专业具有交叉学科特性和全新的研究方向,更需要他掌握代码撰写能力与抽象模型思维。王意通在专业课程之外还主动学习经济学、管理学、数学、计算机等诸多课程。在科研过程中,王意通重视现实问题,选择复杂网络与博弈论作为研究方向,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研究成果聚焦国家战略发展与经济社会所需。

据武汉大学消息,王意通累计发表了SCI、SSCI、CSSCI核心期刊论文8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SCI/SSCI论文2篇、ABS三星期刊论文1篇。在导师范如国教授的带领下,他积极申报并参与研究项目5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在此过程中,他跟随课题组赴河南、陕西、重庆等地调研,完成申报书、研究报告3份。课题组的多篇研究成果被上级部门采纳,为政府提供了智力支持。

就读期间他还获评湖北省长江学子称号,斩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9项、各类校级荣誉22项。2023年11月他获得10万元雷军卓越奖学金,他说:“我的学术梦想道阻且长,定当自强以对追逐心中所想。”

据中青在线

 

从大都市回归 这个小伙想与乡土一起成长


刚过完春节,安徽省天长市的90后新农人邵爱涛就开启了忙碌节奏。从天长市永丰镇桥湾社区的办公室,到田间地头,再到安徽省内外出差,他的工作场景不断切换,引进珍珠种植技术、承办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沙龙、申报水稻发明专利技术、打造农业科技小院、布置高标准麦田减肥减药等工作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2017年6月,邵爱涛从安徽农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进入广州一家公司从事科技研发工作。他每天乘坐拥挤的地铁上班,穿梭在高楼大厦间,感受大城市的热闹与繁华。“原本以为会一直继续这样的工作生活,直到接到那通电话。”他回忆说。

为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助力乡村振兴,2020年年初,天长市永丰镇党委书记包继禄关注到了曾在安徽农业大学青年农场主班学习的邵爱涛。经过了解沟通,电话那头的邵爱涛知晓家乡农业蓬勃发展,并通过互联网线上为家乡农户提供远程技术指导和帮助。

此后,邵爱涛变得更加忙碌,一边处理单位日常工作,一边与村里对接助农事宜。2020年,邵爱涛积累了更多资源和人脉,已经是所在企业分公司高级合伙人的他,决定辞去待遇优厚的工作,回到家乡的桥湾社区,筹钱创办天长市品农农业科技公司。

邵爱涛白手起家。起初,公司连一间像样的办公室都没有,他只能在农村老家一个闲置仓库内临时办公,仓库里除了一张办公桌和老旧电脑,几乎没有任何装饰或摆设。

办公环境并没有让邵爱涛退缩,但在基层开展工作着实让他犯了难。桥湾社区位于天长市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域,当地最不缺的就是会种地的“种地能手”,村民们一开始很难去接受“毛头小伙”邵爱涛所说的新兴理论知识。

直到2022年3月,当地小麦遭遇涝灾,邵爱涛运用新兴农业科技知识快速制订抢救方案,成功挽救小麦产量,当地农户纷纷开始夸赞小邵。

打那以后,邵爱涛开展各项工作越来越顺利。“我们公司业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向村民们科普各种新兴的农业科技,另一部分就是与其他公司合作,帮助打造农业领域的个人IP,既生产研发,也做技术服务、农业科普。”他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公司发展中,在常规技术服务之外,他结合农户实际需求,打通线上线下技术服务体系,并制作农业知识科普短视频,直播讲解农业技术,内容涵盖全镇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业产业。

公司运行越来越平稳,邵爱涛在科技助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稳。

2022年7月20日,邵爱涛和相恋多年的女友“修成正果”。那天,他凌晨3点就起床准备迎亲事宜,忙完婚宴已经是傍晚。没来得及休息,他就换上衣服赶往农田查看情况。

“刚好碰上水稻的分蘖期,如果控制不好这个期间水稻的水分和光照等因素,就会影响水稻收成。备婚期间一直在担心这个问题,所以忙完婚礼就赶紧来查看一下。”邵爱涛回忆,自己婚后一个多月里都是与稻田相伴,太阳还未升起就早早离家前往田间,晚上伴着月光回家,好在家人也理解自己的农业梦想。

“看到农作物的收成越来越好,看到大家脸上乐呵呵的表情,我就觉得当初选择回乡没错。”三年来,邵爱涛的公司累计线下服务水稻小麦面积3000余亩、水果基地150余亩,还为近300户草莓等水果农场主提供线上技术指导。

当地一家生活较为拮据的农户在邵爱涛的帮助下开始种植草莓,短短两年就实现了年收入70万元的好成绩,既建起了现代化大棚,也撑起一家人的生活开销。

从办公室白领到90后新农人,邵爱涛用科技的“轮子”驱动当地农业发展,也在最熟悉的土地上放飞了长久以来的梦想。2021年年底,邵爱涛顺利通过考试及面试,正式加入桥湾社区居委会。

眼下,公司团队逐渐扩大,不乏从南京、上海、杭州返乡的青年人才。谈到后续发展规划时,邵爱涛充满了干劲:“接下来会组织大伙去浙江诸暨考察珍珠养殖情况,天长市有足够的淡水资源,我们将把淡水养殖珍珠产业摆上发展日程。”

在农闲时,邵爱涛喜欢组织农户们在社区办公室观看农业科普视频,带大伙儿在年轻主播的讲解中了解农作物病害防治知识,碰到比较难懂的防灾救灾技术,他会和大家一起讨论分享,他注意到,还有一些农户拿起纸笔记录知识和技巧。

“毕业时去大企业工作是一条道路,后来选择回乡创业又是一条不同的道路,但是无论选择什么道路,都需要努力走下去。有的年轻人与高楼一起成长,而我选择与家乡天长市的乡土一起成长。”邵爱涛说。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