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区现有团组织1067个,共青团员9297名,青年12万人,青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8%。为加快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探索建立青春建功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和服务力,激发团员青年干事创业热情,共青团大渡口区委探索实施“义渡红岩先锋”十百千行动,以“分层、分类、分级”工作机制为牵引,以先锋矩阵、“五力”指数、“三色”榜单为抓手,全面统筹、精准管理、充分凝聚全区团组织和团员青年,以先锋力量激励团员青年在大渡口区第三次创业新征程中建功立业。
一、分层实施“十百千”行动,以“微矩阵”激发团建“大活力”
一是分层明确目标。按照“组织—个人—岗位”的层级关系确定目标任务,建立“团组织—团员、团干部、青年—青年岗”三级细胞层级,每年评定“义渡红岩先锋”团组织10个,“义渡红岩先锋”团员、团干部、青年100个,“义渡红岩先锋”青年岗1000个,实现全方位参与、全覆盖实施。二是分层细化实施。构建“团区委牵头抓、直属团组织分头抓、团支部具体抓”的三级工作体系,团区委制定出台《关于实施“义渡红岩先锋”十百千行动方案(试行)》,谋划推进、统筹实施。直属团组织结合本辖区、本行业、本领域实际,细化工作措施,加强督促指导。基层团支部按照方案和细则具体实施,每半年量化评价1次,年终进行综合评定,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促的工作格局。三是分层建好矩阵。分层建立“义渡红岩先锋”共青团系统先锋动态数据库,以先锋指数积分90分以上为入库标准,团区委、直属团组织、基层团支部分别建立先锋“微库”“分库”“总库”,逐步形成大渡口区共青团系统先锋矩阵,确保先进典型找得到、看得见、能引领,营造见贤思齐、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激发青春活力。
二、分类设置“五力”指数,以“小指数”激发青春“大动能”
一是指数分类更加精细化。区分共青团组织、个人、岗位三个板块,充分考虑不同类别特点,结合“一统六化五型”要求,分类设置“五力”先锋指数。团组织设置学习力、开放力、创新力、服务力、战斗力先锋指数,个人设置政治力、学习力、自制力、奋斗力、担当力先锋指数,青年岗设置学习力、战斗力、创造力、奉献力、影响力先锋指数,确保“精细化”,避免“一刀切”。在三大板块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团组织职责和个人实际,在组织板块细分团(工)委、团支部,个人板块细分团员、团干部和青年,因责、因人细化指标,提升“先锋指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指标设置更具导向性。破除既往笼统化、模糊式的评价机制,注重加强工作导向性,围绕全区中心大局、重点任务以及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等重点工作,突出激励团员青年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建立“义渡红岩先锋”指数评价体系,以“有导向、有侧重、可量化、可比较”为原则,设置团(工)委、团支部赋分指标各15项,团员、团干部赋分指标各10项,青年、青年岗赋分指标各8项,通过导向明确的指标设置,为团组织工作厘清思路,为团员青年建功指明方向。三是评价方式更加多维度。采取个人集体自评、团员青年互评、群众参评、团组织考评相结合的方式,每半年进行量化评价,以多层级、多类别的评价方式,减少主观争议,增强可操作性。通过以分定绩、按分划线的评价形式,让先锋表现“分”出高下,促使团员青年作用发挥由被动而为变主动作为。
三、分级建立“三色”榜单,以“积分制”激发建功“大作为”
一是科学谋划定“榜”,激发内生动力。依托“义渡红岩先锋”评价体系,针对团组织、团干部建立“三色”榜单。“红榜”亮成绩,对指数90分以上、团的建设工作成效突出的,进入“红榜”表扬,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黄榜”抓规范,对指数70-80分、团的建设质量不高的,进入“黄榜”提醒,推进团的工作质量整体提升;“黑榜”促提升,对指数70分以下,工作推进滞后、落实不力、执行不到位的,进入“黑榜”通报,补齐团的工作弱项短板。二是聚焦重点评“榜”,提升大局贡献度。实行“一年一评比”制度,依托“大渡口发布”“青春大渡口”和各类青少年活动等线上、线下载体,开展“义渡红岩先锋”亮晒活动。围绕全区发展大局和中心任务,结合先锋指数分值,选取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数字重庆建设等重点领域表现突出的“义渡红岩先锋”,开设“先锋专栏”3期,宣传报道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10个。如“义渡红岩先锋”青年岗、小面重庆地方标准制定团队重庆井谷元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潜心钻研、持之以恒开展小面产业研发的励志故事;“义渡红岩先锋”青年、山·屿汐雲民宿主理人唐艳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发展第三产业的创业故事,在团员青年中引起热烈反响,激励更多青年在全区第三次创业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三是强化运用亮“榜”,营造争先氛围。坚持评比结果与考核奖惩相结合,年度“红黄黑榜”作为直属团组织年度考核、团组织评星定级、团干部述职评议和团员教育评议的重要内容。对纳入“义渡红岩先锋”优秀个人和集体动态数据库的对象,在评先评优、项目支持、组织推荐等方面予以侧重和倾斜。对连续两年在“黑榜”的团组织,对团组织负责人进行约谈,提出整改建议,限期整改。通过发挥“三色榜单”的激励、提醒、惩戒作用,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创先争优、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
青春不仅是岁月的礼赞,更是城市发展的动力。2024年5月,经大渡口区委、区政府同意,《重庆市大渡口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试行)》正式印发,共青团大渡口区委围绕“11633”总体框架,紧扣“让大渡口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大渡口更有为”主线,实施“青春六条”和六个青年友好项目,加快打造一批青年发展型社区、园区和街区,扎实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推动青年发展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相融共促,以打造青年友好之城、幸福之城和活力之城为全区迈向国际的第三次创业新征程汇聚磅礴青春力量。
实施青春六条:青年友好之城的走心之策
以全市域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总体框架为指导,大渡口区制定“青春六条”,切实完善思想引领、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安居等与青年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实策,为青年创造更加友好、包容、有温度的成长成才环境。
实施“创在义渡”青年创业行动,通过“党政支持、共青团牵头、社会化运营”模式,在微企梦工场打造集服务青年创新创业、促进青年思想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E渡梦享家”,组建青创导师队伍创新开展“青创合伙人”“青创大咖面对面”等活动,服务区内创业青年5000余人。广泛宣传推广“乡村振兴青年贷”“青锋计划”等创业帮扶政策,累计发放贷款700余万元,为青年创新创业保驾护航。聚焦“就在义渡”青年就业需求,持续深化“义渡就业列车”品牌,累计提供1000余个就业岗位。实施“学在义渡”青年教育强基行动,新建及培育大渡口西大附中、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等一批优质学校,启航职业教育高精优特色专业品牌和高水平教师团队品牌,将“双师型”教师在专业教师中的占比提高到60%以上。全力推进公立三甲医院建设,重钢总医院晋升三级医院。
聚焦六大项目:青年幸福之城的具象之举
大渡口结合区域实际,打造六大青年友好项目,聚焦婚恋、家庭、职业发展、休闲娱乐等青年生活关键点,让青年的每一次触摸都能感受到城市的脉动,让每一次体验都成为可观可感的幸福记忆。
坚持从青年需求和青年视角出发,创建“以爱为营”“青春之约”等婚恋服务品牌,依托“花花好市”心湖音乐集市打造“花花喜市”青年婚恋相亲角,营造“艺术+交友”新IP,服务青年1万余人次。采取“定点+流动”相结合的方式,创新开设“青年夜校”,在青年群体聚集的社区、园区等,围绕青年需求开设课程,强化夜校赋能和交友功能。完善托育托管服务体系,通过“放假来吧”等特色假期托管项目,打造“1+N”青少年公益托管班20余个,帮助青年家庭解决假期带娃问题。完善多元化青少年健身赛事活动体系,推动开展“李雪芮杯”羽毛球赛、全民健身运动会、“智跑重庆”城市定向赛等赛事活动。打造“青宿”青年人才驿站项目,加强与区内各类企业、科研机构等资源对接,为青年人才提供优质的就业创业资源和服务,服务青年成效可观可感。
打造友好场景:青年活力之城的可期之地
随着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落地钓鱼嘴音乐半岛,大渡口区开启迈向国际的第三次创业新征程。通过打造一批青年友好场景,让城市更有活力、更具吸引力,不仅能重塑大渡口的发展格局、迈向国际化,更能让青年在全球舞台上展现青春活力。
打造融合休闲、教育和文化的金鳌田园4A级农业旅游景区,为青年提供深入自然、体验农耕文化的生活体验,不仅是创业青年展示创新农业模式的舞台,也是探索乡村振兴之路的实践基地。建设大滨路与钓鱼嘴音乐半岛的文化走廊,打造“花花好市”“湖畔星空集市”“艺度创”等青年喜爱的消费场景,使丰富多彩的音乐节、艺术展览和创意市集成为青年享受文化休闲生活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项目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的落户,预示着一个产、城、人融合的俄罗斯特色小镇的诞生。“义渡漫步”项目将农文旅商体育融为一体,将建设一个集青年文化、运动、社交和休闲于一体,充满创意和活力的社交新地标。
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不仅是对青年的一份承诺,更是对城市发展的一份期望。大渡口区将坚定不移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实施青年优先发展战略,为青年创造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搭建更多实现梦想的舞台,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城,共同书写“公园大渡口、多彩艺术湾”建设的壮丽篇章,为全区第三次创业新征程汇聚磅礴青春力量。
本版由共青团大渡口区委供稿